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龔遂為渤海太守

鎖定
《龔遂為渤海太守》是漢朝漢宣帝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漢書·龔遂傳》。
作品名稱
龔遂為渤海太守
作    者
漢宣帝
創作年代
漢朝
作品出處
《漢書·龔遂傳》
文學體裁
文言文

龔遂為渤海太守全文內容

漢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餘,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②遐遠,不沾聖化③,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④中耳。今欲使臣勝之耶?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説,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鈎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⑥,盜賊亦皆罷。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遂見齊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務農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選自《漢書·龔遂傳》)

龔遂為渤海太守譯文

漢宣帝即位後,過了很長時間,渤海郡及其相臨地區鬧饑荒,盜賊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選一個能勝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薦了龔遂,皇帝任命龔遂擔任渤海太守。當時龔遂七十多歲,皇帝召見,(龔遂)身材矮小,宣帝見到後,認為龔遂並非像人們説的那樣,對他有輕視之感。宣帝問龔遂:“渤海郡一片荒亂,我十分擔憂,你準備用什麼方法平息那裏的盜賊,而使我不再憂慮呢?”龔遂回答:“渤海郡地處偏遠,沒有沾沐您的恩惠教化,那裏的百姓為飢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濟,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盜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邊耍弄耍弄罷了。您打算讓我去剿滅他們,還是去安撫他們?”宣帝聽了龔遂的回答,很高興,説:“選賢良之臣前去,本來就是想對他們進行安撫。”龔遂進入渤海郡的地界後,郡府的官吏們聽説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龔遂讓他們都回去。並命令所屬的縣把專管追捕盜賊的官吏都撤除。然後下達文件命令所屬各縣:“全部撤銷捕捉盜賊的官吏,那些手拿農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對他們問罪,攜帶兵器的人,才屬於盜賊。”龔遂獨自一人乘車來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來,盜賊也停止了活動。龔遂於是打開糧倉,把糧食借給貧民,還選任了一些好官吏對百姓實施安撫管理。龔遂發現齊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歡從事工商之類的末技,不重視耕種田地。於是他便以身作則,追求儉僕的生活,鼓勵百姓從事耕作和養蠶種桑。老百姓有持刀帶劍的,龔遂就讓他們賣掉劍買耕牛,賣掉刀買耕牛,並説:“為什麼不帶牛佩犢呢!”在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勞作,在秋冬之季檢查督促老百姓收穫莊稼, 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實,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沒有了。

龔遂為渤海太守關鍵詞

②禽:通假字;⑤恤:體恤,賙濟;⑥説:通假字“悦”;⑩犢:小牛;⑩課:督導

龔遂為渤海太守疑難句子

①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何以:倒裝,應為“以何”;息:平息;稱:滿足,使……稱心如意

龔遂為渤海太守文言知識

“飢"、“勸"及其他。“飢"本指災荒,上文“渤海左右郡歲飢”,“歲飢”即荒年。又,《嗟來之食》:“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大飢”即大規模災荒。但“飢"後來也指“飢餓”,上文“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其中“飢寒"即指飢餓與寒冷。再説“勸”。上文“勸務農桑”中的“勸",解為“鼓勵"、“勉勵",句意為勉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勸學”即勉勵(他人)學習。但後代也有將“勸”作為“勸阻”用的。文言中的這種詞義現象要特別注意,一不小心就會搞錯。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為“遺憾”。《前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漢桓帝、漢靈帝是“先帝”(劉備)的祖上,縱然他們昏庸,劉備也不可能“怨恨”他們,因此“痛恨”要解釋為“痛心與遺憾”。

龔遂為渤海太守解析

文化常識:“飢"、“勸"及其他。
“飢"本指災荒,上文“渤海左右郡歲飢”,“歲飢”即荒年。又,《嗟來之食》:“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大飢”即大規模災荒。但“飢"後來也指“飢餓”,上文“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其中“飢寒"即指飢餓與寒冷。再説“勸”。上文“勸務農桑”中的“勸",解為“鼓勵"、“勉勵",句意為勉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勸學”即勉勵(他人)學習。但後代也有將“勸”作為“勸阻”用的。文言中的這種詞義現象要特別注意,一不小心就會搞錯。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為“遺憾”。《前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漢桓帝、漢靈帝是“先帝”(劉備)的祖上,縱然他們昏庸,劉備也不可能“怨恨”他們,因此“痛恨”要解釋為“痛心與遺憾”

龔遂為渤海太守註釋

1.渤海郡:漢代山東的一個郡。
2.歲飢:年成歉收。
3.二千石:年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守。
4.禽制:制服。禽,通“擒”。
5.上:指漢宣帝。
6.聖化:皇帝的教化。
7.陛下赤子:指渤海郡的老百姓。
8.潢池:池塘。此指渤海。
9.移:傳達文書。
10.敕:公文。
11.鋤鈎田器:泛指農具。鈎:鐮刀。
12.翕(xī)然:平靜的樣子。
13.倉廩:倉庫。
14.齊俗:渤海郡一帶的風俗。渤海郡古為齊地。
15.末技:古代一農業為根本,工商業被稱為“末技”。
16.躬率:親自做表率。

龔遂為渤海太守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並 ②禽 ③舉 ④副 ⑤恤 ⑥説 ⑦遣還 ⑧罷 ⑨得 ⑩躬 ⑩犢 ⑩課
2.翻譯:①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
②臣勝之耶?將安之也
③移書敕屬縣
④遂乃開倉廩假貧民
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參考答案]
1.①:同時 ②:同“擒” ③:推薦 ④:符合 ⑤:賙濟、體諒 ⑥:同“悦” ⑦:打發(他們)回去 ⑧:撤去 ⑨:能 ⑩:親自。11:小牛。12:督促。
2.①你想用什麼辦法平息那裏的盜賊,而滿足我的心意?②如今想要我戰勝他們呢,還是安撫他們?③發信告誡下屬各縣;④龔遂便打開糧倉將糧食借給貧窮的百姓。
3.指工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