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龔心瀚

鎖定
龔心瀚,1940年10月6日生於上海市,浙江蕭山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高級編輯。 [1-2]  中共理論家,意識形態和新聞宣傳出版領域的重要領導。
原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委、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 [3-4] 
現擔任八達嶺新長城組委會總指導、中國畫報協會會長 [5]  、上海文化藝術品鑑促進會會長 [6]  、《百年巨匠》總顧問 [7] 
中文名
龔心瀚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浙江蕭山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40年10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新聞系

目錄

龔心瀚簡歷

1964年在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到解放日報社工作,先後擔任華東新聞部編輯、評論部評論員、國際版編輯、第一版責任編輯、農村新聞部記者、編輯,《解放日報》市郊版編輯部負責人,《支部生活》雜誌編輯部負責人。 [2] 
1969年,龔心瀚北上黑龍江遜河公社雙河大隊採訪,連夜寫出了上山下鄉支援邊疆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保護國家重要財產而英勇犧牲的新聞報道,在《解放日報》發表後,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紅旗》雜誌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立即轟動了全國,掀起了全國學習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創英雄業績的浪潮。
“文革”中,龔心瀚組織成立了“兵團”組織,專與造反派“工總司”對抗,出版了《革命戰鬥快報》,請人到馬路上散發,吸引了《解放日報》社門外十幾萬羣眾高喊着 “我們要看解放日報!”,釀成著名的解放日報事件。也因此被張春橋、姚文元投入監獄。在獄中龔心瀚與“四人幫”針鋒相對,堅持真理。被鄧小平稱讚為“真正的硬漢子”。
“文革”後,先後擔任《解放日報》市郊版負責人和主持中共上海市委黨刊《支部生活》。期間《支部生活》發行量迅速增長,對改革開放萌動時期的中國社會有很大影響。期間研究並發表了中共早期歷史和陳獨秀、李大釗、郭隆真、劉清揚等中共先驅的文章,重新評價了陳獨秀等人的歷史地位。
1983年--1993年出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任內建立中國第一家文化基金會——上海文化基金會,扶持各類文化藝術,支持全世界第一張14歲以下少年兒童自己辦報——《小主人報》;提出並指導上海市實現亮燈工程,再現“上海不夜城”,再造上海户外廣告市場;積極支持中國創辦股市,引導創刊中國第一份證券報。
在滬期間曾任首屆和第二屆上海市新聞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上海市新聞界高評委)主任。首屆組成人員為:主任龔心瀚,委員王維、馬達、王中、趙超構、鄒凡揚、束紉秋、陳念雲、張啓承、龔學平、劉冰、馮英子、宋軍、馮士能、欽本立、全一毛、柴之豪。第二屆組成人員為:主任龔心瀚,委員馬達、陳念雲、周瑞金、丁錫滿、張啓承、鄒凡揚、龔學平、束紉秋、丁法章、高宇、石俊升、李森華、鍾修身、柴之豪。還曾擔任《新聞法》起草小組組長。
1993年-2006年任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同時兼任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其在80年代末即開始主編1000萬字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務手冊系列》叢書,鼓吹推動中國改革開放。除了在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政治生活中浸淫多年,深研掌控把握中國意識形態,龔心瀚先生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頗有研究,有着極高建樹和貢獻,並被禮聘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以及中國畫報協會會長、中國能源生態產業聯盟主席、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國際易學聯合會首席顧問、上海文化藝術品鑑促進會會長、朵雲軒之友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國家軟實力研究院名謄院長、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文化研究院督導、炎黃書畫院名譽院長等。龔心瀚是中國文化界、新聞界泰斗級人物,2012年在蘇州發起併成立太湖書院,任太湖書院院長,致力於優秀的傳統文化,先進的科學文化的研究與推廣,做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9年後曾在北京、上海、黑龍江哈爾濱、海南三亞、江蘇無錫等多地舉行過個人攝影展或與陳丹青、陳逸鳴等多位傑出藝術家的攝影繪畫藝術聯展。其攝影藝術蒼渾郁穆、汪洋恣肆,達無聲妙境、有味方圓之化界。
其書法用筆雄厚、豪邁俊逸、獨出一格。2013年9月22日,中國郵政發行了“香格里拉掠影——龔心瀚攝影書法集”郵資明信片。

龔心瀚齋號

琴心齋。

龔心瀚相關活動

2016年5月21日,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龔心瀚參觀開蘿美術館。 [8]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12月3日,中宣部原常務副部長、全國政協常委龔心瀚等出席“‘一帶一路’文化智庫建設與行動”的主題活動。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9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龔心瀚先生在任伯年小學舉行攝影書法作品展。 [10] 蕭山區人民政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