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龑”是一個漢字,讀音為yǎn,上下結構,部首為 “龍”,總筆畫數為20。簡體寫法為“龑”。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皇帝劉龑為自己名字造的字,字義為“飛龍在天”。 [1] 
中文名
拼    音
yǎn
部    首
五    筆
DXGD
倉    頡
ypmk
鄭    碼
siag
筆順編號
414312511
總筆畫
20
注    音
ㄧㄢˇ
部外筆畫
5
繁體部首
四角號碼
01804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9F91 Alt+64908可以輸入 [3] 

字形對比

”的字形對比:
“龑”的字形對比 “龑”的字形對比
(草靠資料: [2] 

古籍解釋

《篇海》於檢切,音掩。高明之貌。
龑
又《南唐書》南漢劉巖改名龔,復改名龑。古無龑,巖取飛龍在天之義創此名。龑音儼。 [3] 

涵義

● 龑 yǎnㄧㄢˇ
◎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皇帝劉龑為自己名字造的字,字義為“飛龍在天”。
◎ high and bright
《康熙字典》:
【亥集下】【龍字部】 龑 ·康熙筆畫:20 ·部外筆畫:4
【篇海】於檢切,音掩。高明之貌。 又【南唐書】南漢劉巖名龔,復改名龑。古無龑,巖取飛龍在天之義創此名。龑音儼。

發展歷史

【亥集下】【天字部】 龑 ·康熙筆畫:20 ·部外筆畫:4
【篇海】於檢切,音yǎn。高明之貌。【南唐書】南漢劉巖改名龔,復改名龑。古無龑,巖取飛龍在天之義創此名。龑音yǎn。
“龑”在古文中被看作是一種天空中飛的鳥獸,因古人對龍的崇敬和對這種鳥的敬意因此稱這種鳥為“龑”,意為飛在天上的龍。
現多寫簡體的“龑”即“龑”。不過由於此字是冷僻字,故很少有人能正確讀出此字的讀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