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鼓水道

鎖定
龍鼓水道,(英語:Urmston Road,音譯暗士頓水道),是中國香港的一條主要水道,位於屯門南岸及大嶼山北岸之間的寬闊海域。水道西端連接伶仃洋珠江出口,東端則連接汲水門馬灣海峽。這個海峽是由南中國海或維多利亞港珠江流域澳門的重要水道之一。
中文名
龍鼓水道
外文名
Urmston Road
位    置
屯門南岸及大嶼山北岸之間
走    向
西北——東南

龍鼓水道地域簡介

該水道為西北——東南走向。水道寬而且深,一般在10米左右,水流速度大。
由於龍鼓水道之中有不少島嶼,例如沙洲、龍鼓洲和大小磨刀,所以通過的船隻一般都沿著水道北部位置行駛。而於1990年代,水道中的赤鱲角被大規模移山填海,成為香港國際機場新址。
由汀九橋眺望龍鼓水道 由汀九橋眺望龍鼓水道

龍鼓水道英文名由來

龍鼓水道英文名得名於1819至1826年出任英國東印度公司中國區首席的佔士 布拉巴贊 暗士頓爵士(Sir James Brabazon Urmston) [1]  。此英文名於1823年才有,在此前只有廣州話英文音譯的Toon-Koo Bay [2] 

龍鼓水道地域發展

龍鼓水道包含了一些小島嶼和岩礁,這限制了過程中沿北側相對狹小的主要海運航道。它有時被用作從南方惡劣天氣的時候,香港及澳門之間的渡輪服務的替代路線。
有幾個碼頭,航運碼頭和錨地周圍的龍鼓水道,包括屯門內河碼頭。第一渡輪經營著龍鼓水道由屯門至東湧的乘客的渡輪服務。
在該地區最顯著最近的發展是建設在1990年代的新香港國際機場,幾乎全部圍繞一個接近大嶼山北部叫做赤鱲角的岩石小島周圍填海造地。

龍鼓水道撞船意外

2008年3月22日,發生在香港水域的船難,共18人死亡,為1971年佛山號翻沉事故後至2012年南丫島撞船事故前,香港最嚴重的海上事故。
2008年3月22日星期六晚上9時26分,一艘烏克蘭遠洋拖船Neftegaz-67,在香港龍鼓水道近大小磨刀洲對開海面,跟一艘中國大陸散裝船發生碰撞,拖船其後沉沒,船上25位船員中,7名獲救,包括船長,其餘18人失蹤。事後,廣州打撈局的起重船南天馬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可惜水流太急,沉船太重,其後拖船公司租用亞洲大型的起重船華天龍打撈沉船。
烏克蘭政府表示關切,並且派遣烏克蘭駐中國使館人員處理事後工作。
涉案船隻是中國大陸貨船耀海,全長150米,總噸位70,000噸 [3]  。沉沒船隻在2003年曾經來香港,當時因為安全設施不合格,被海事處一度扣查。
  • 2008年3月22日
  • 21:13,撞船意外。
  • 21:36,海事處、香港水警及消防船等到場,救起7名墮海船員。
  • 23:54,消防處蛙人落水搜查,找不到沉船位置。
  • 2008年3月23日
  • 04:20,水道測量船發現沉船在400米外的海底,船底向天。
  • 06:00,蛙人接近沉船,敲打船身,但是迴應全無,估計凶多吉少。
曾協助打撈宋代古船南海一號的大型吊船 曾協助打撈宋代古船南海一號的大型吊船
曾協助打撈宋代古船「南海一號」的大型吊船「華天龍」(圖),預計最快本週五抵港協助沉船拯救工作。
  • 2008年4月16日
  • 中午,廣州打撈船華天龍駛達屯門對開海面大小磨刀。預計打撈工作需時2個星期。 [4] 
  • 2008年4月27日
  • 沉船開始由華天龍撈上水面,下一步是修補船身,令之能夠自浮。
  • 2008年4月28日
  • 華天龍號將烏克蘭補給船打撈上海面,逾百名災難遇害者辨認組警務人員登船大規模搜索,發現14具屍體。另打撈人員在沉船甲板上檢查,評估船隻損毀程度及自浮能力。 [5-10] 
遇難烏克蘭船員屍體昨陸續被送上岸移送殮房 遇難烏克蘭船員屍體昨陸續被送上岸移送殮房
災難辨認小組警員在補給船進行搜尋屍體工作 災難辨認小組警員在補給船進行搜尋屍體工作
警方人員昨在沉船上調查及搜索失蹤船員 警方人員昨在沉船上調查及搜索失蹤船員
  • 2008年4月29日
  • 最後一具失蹤船員屍體已被尋獲。

龍鼓水道刑事起訴

烏克蘭補給船船長Kulemesin Yuriy、耀海號船長劉波、領航員鄧鐸華、副領航員秦華德被控以危害他人海上安全,在2010年1月13日於區域法院被判罪名成立,Kulemesin Yuriy和鄧鐸華均被判入獄36個月,其餘兩被告監禁28個月。

龍鼓水道主要影響

  • 華天龍號來香港打撈烏克蘭沉船,日租費200萬。 [11-12] 
  • 馬來西亞一家公司乘華天龍是次來香港的機會,向香港法院申請扣押令,事原一單與華天龍船主的商業合約訴訟,涉款約一億美元。
華天龍在港因另涉違約案 華天龍在港因另涉違約案
在香港水域小磨刀東面成功吊出煙囱及駕駛艙 在香港水域小磨刀東面成功吊出煙囱及駕駛艙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