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門村

(雲南富寧縣歸朝鎮下轄村)

鎖定
雲南省文山富寧縣歸朝鎮龍門村,屬於山區。距離鎮22.00公里, 國土面積19.83平方公里,海拔620.00米,年平均氣温22.00℃,年降水量1055.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 [1] 
中文名
龍門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文山富寧縣
郵政區碼
663402
面    積
約19.83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約40643人
方    言
苗語

龍門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40.00畝(其中:田70.00畝,地1670.00畝),人均耕地0.69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主要種植八角等經濟林果。

龍門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20户通自來水,有140户飲用井水, 有39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200户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25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50户。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
該村到2013年底,有121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0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龍門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8.00萬元,畜牧業收入67.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63頭,肉牛339頭,肉羊596頭); 第二、三產業收入6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79.00元,農民收入以打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0人,在省內務工100人,到省外務工150人。

龍門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商貿,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4.00萬元, 該村發展商貿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商貿產業。

龍門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528户,共鄉村人口2364人,其中男性1307人,女性1057人。其中農業人口2204人,勞動力1734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1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衞生院, 人畜混居的農户456户。

龍門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龍門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歸朝中學。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80人,中學生175人。

龍門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4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龍門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1人,黨員中男黨員18人,女黨員3人。 團員150人。

龍門村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無經濟收入。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養殖業。

龍門村其它相關

龍門村“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山,栽下滿山坡,收入一小籮”就是龍門村真實寫照。由於居住環境惡劣、歷史發展滯後、羣眾思想素質偏低等客觀原因,長期以來制約着山瑤村寨的發展,特別是與現在新農村建設步伐顯得格格不入,全村山瑤族同胞生活還處極端貧苦,居住環境被定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自2008年國家實施瑤族支系山瑤扶持發展項目工程建設以來,特別是2009年龍門村羣眾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胡錦濤總書記親自批示關於扶持瑤族支系山瑤的發展問題。龍門村結合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抓住千載難逢歷史發展機遇,村黨總支和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帶領廣大人民羣眾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全村發生翻天覆的變化,瑤族村寨舊貌換新顏,居住房從過去低矮、陰暗的杈杈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村內道路變寬了,路邊經常醉酒的漢子少了,家家都看上了電視,水窯裏的水滿了,羣眾臉上的笑容多了。
分析龍門貧困的原因,客觀上是土地貧脊,但主觀上是黨總支發揮作用不明顯。“羣眾要致富,關鍵看支部”,黨總支結合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如何發揮黨總支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一直是龍門村黨總支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在上級黨委的幫助下,黨總支一班人結合本村實際情況,下大力氣抓基層組織建設,村黨總支以實施山瑤族扶持大會戰工作為契機,加強山瑤族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優化運行機制,保障運作經費,完善服務功能,使活動場所成為黨總支宣傳政策、開展培訓、處理事務、活躍羣眾文化生活、帶動羣眾增收致富的主陣地。在組織建設上,選好配強了村黨總支班子,將黨員、致富能手韋光成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抓好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物質落後是暫時,思想落後才是可怕。村黨總支在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同時,找準精神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讓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針對山瑤族羣眾長期以來居住分散,獨門獨户,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實際,為讓羣眾更多地瞭解社會、融入社會。村黨總支結合實際,探索把思想教育工作滲透到每個農户,充分調動每個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加強責任意識,在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緊緊圍繞村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把握村民在發展過程中的思想脈搏,找準思想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及時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順工作思路,把羣眾的思想統一到村黨總支的決策部署上來,確保政令暢通,羣眾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龍門村羣眾落後的思想觀念,村黨總支選派符合條件的29名學生到富寧縣第一小學山瑤班學習。同時,村黨總支以黨員活動室、成技校為陣地,收集整理展示山瑤族傳統文化,傳承山瑤族優良的民族傳統,大力開展了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經常組織黨員和村民開展教育活動和其他豐富多彩的羣眾活動,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山瑤族同胞思想得到明顯解放。
參考資料
  • 1.    資料  .雲南數字鄉村網[引用日期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