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門峽

(大寧河上第一峽)

鎖定
龍門峽距巫山縣城約3公里,是大寧河上第一峽,也是巫山小三峽之一。 入峽後,但見兩岸山峯對峙,形勢甚為險要,因此有人説它“不是夔門,勝似夔門”。還有一座橫跨兩岸的龍門大橋,橋長184米,使峽口更像一個龍門。
龍門高25米、寬20.4米、厚11.6米,為峭壁山道上一半月形天然石門,十分壯觀。
龍門峽峽谷的東岸背後,有一個石灰岩大溶洞,宛如一道大圓門,自古稱之為“龍門”。以龍門為中心,方圓幾里,山形奇特,蔓藤垂掛,修竹茂樹,山花爛漫,眾多溶洞乳石奇觀可以探幽,若干墨客題詠石刻供人鑑賞,流水繞山穿峽,飛鳥翻飛啾鳴,構成一組賞心悦目的風景羣落,恰似一幅生動的山水圖畫。
此處歷來都是烏江航線上著名的旅遊景點,早有“龍門勝境”和“青城天下幽,龍門勝青城”的高度評價。由於龍門的名氣很大,所以,人們就把“龍門”所在的一段烏江峽谷,稱為“龍門峽”。
中文名
龍門峽
外文名
Long Men X
龍門高
25米
龍門寬
20.4米

龍門峽概況

龍門峽
龍門峽(5張)
龍門峽屬於溪谷類型風景區,全長2公里,這裏的氣温比外面低3—4C,因此關門山是您夏季避暑的最佳選擇地。這裏主要是景點有絕處逢生、青龍出山、壽星樹、夫妻樹、晶簾瀑布等等。“絕處逢生”。如果是松樹長在峭壁上並不希奇,但它卻不一棵柞樹。樹根大部分裸露在外面,沒有土壤,沒有水分,但依然長得非常茂盛,顯示出了頑強拼搏的異彩。“青龍出山”,它像一個蛇頭伸在外面,而身子被壓在山下,人們都説:“摸摸青成頭,保您一生無憂愁;摸摸青龍嘴,讓您做事不後悔。壽星樹,它的樹種為水曲柳,據專家考證,這棵樹大約有500年的歷史了。 [1] 

龍門峽傳説

石門以“”名之,源於一民間故事。傳説有龍欲從巖壁穿行,以取道烏江,潛回大海。夜行至此,被山神發覺。山神不悦,佯裝雞叫。龍聞雞鳴,疑將天亮,慌忙掉身回走。不料其尾大難掉,遂將山壁掃出一個半圓形洞門;龍身因用力過猛,亦順山勢拖出一道三百餘級的石階。龍歸蒼海,矢志不移,雖此次受挫,仍百折不撓。於是, 另擇良辰,不再取道山壁,而順山谷貼地蛇行棗遂拖出了一條諸佛江;將至烏江,大山阻谷,龍奮力拼搏,鑿山穿洞,終於潛入烏江,游回大海棗諾佛江水亦由此洞匯入烏江 [2] 

龍門峽特色

碧水奇石幽深之趣:峽道狹窄,河窄更顯峯高,峯高更顯河窄,遊人乘舟行其間,抬頭只見一線天,峽壁擦身而過,使人更覺幽深。
碧水之趣:河水碧澄透綠,清可見底,色若翡翠,明如琉璃。
碧水奇石 碧水奇石
乘輪遊大三峽其水可觀而不可撫。而游龍門峽由於乘坐的小而淺的遊船,遊客伸手就可撫到船外的碧水。
動物之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情景在大三峽已不再有了,而這種情景在此仍可見到。人遊其中,常可見到一隻只猴子在兩岸峽壁上攀越,還不時發出叫聲,向遊客做鬼臉,似以遊人打招呼。而清碧的水面上,一對對鴛鴦在悠閒地遊蕩着。
龍門峽撿石之趣:寬谷的河牀上佈滿了各種卵石,有暗紅的、淡黃的、淺綠的、深灰的,也有透明無色的。許多石頭上帶着花紋的有像山水花卉——這就是著名的“三峽石”。許多遊客上岸“撿石”。把撿來的石頭帶回去,是很好的裝飾品。
古風之趣由於大寧河包括龍門峽在內的“小三峽”開發較晚,人們的衣食住行仍舊保留着古樸的習俗,加上峽中那些保存完好的古棧道與古懸棺等,都使這裏古風盎然。

龍門峽主要景觀

龍門峽主峽區3公里。峽中有傳為我國最長的古棧道遺蹟的起點處及龍門橋、龍門泉、青獅衞門、九龍柱、靈芝峯等勝景。出峽口便是急流驚險的銀窩灘,船行其間,有着“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飛”之感。此峽的延伸部分是一段山舒水緩的寬谷地帶,經過琵琶州,闖過抹角灘。
游龍門峽,乘船上溯約三四公里,就進入了龍門峽。
龍門峽俯瞰 龍門峽俯瞰
峽口,兩峯對峙,有一座橫跨兩岸的龍門大橋,橋長184米,使峽口更像一個“龍門”。它比夔門更見險峻。進“龍門”之後,就可看見的兩岸的峭壁上,鑿有一個個小方孔,約6寸見方,石孔以1.5米左右間距,蜿蜒排去,這就是我國最長的古棧道的起點。這條棧道總長300餘公里。
離峽口不遠處有一獅形石峯,正對着“龍門”--這一景叫“雄獅守門”。峽內東岸,有一眼清泉,泉水從巖間流出--這一景是“龍門泉”。在龍門峽中游程過半時,您會發現峽東一絕壁的頂端立着一根石柱,高約40米。柱上那天然生成的一道道石稜,像是盤在柱子上的龍--這一景叫“九龍柱”。九龍柱旁,生一奇石,狀若靈芝,因此這山岩稱“靈芝峯”。
當船駛出龍門峽時,就遇上了一道險灘--銀窩灘。此灘水位落差約8米,河水飛瀉而下,上行極難。這時,船工往往要請遊客下船上岸,步行到灘的上游,而船工則靠拉縴把船拉上灘去。過去,許多貨船在此傾覆,無數金銀財貨沉入水下,所以有了“銀窩灘”之名。
乘船過程中,遊人在船上可以掀賞兩岸高聳的峯巒和奇峯怪石,以及到處有流泉飛瀑,不時有猴羣出現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淺灘,遊人可到灘下活動活動,揀幾粒三峽石;在一些山崖的高處,遊人可以看到在峭壁的巖洞裏,有古代神奇的懸棺;在岸邊的巖壁上,人們還可以看到古代棧道的遺蹟。

龍門峽交通提示

龍門峽位於彭水縣城外33公里的鹿角鄉,離烏江3公里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的諸佛江畔,是黔江民族風情旅遊區的景點之一。黔江縣距重慶市區400多公里,距涪陵區300多公里。可從重慶乘長途汽車至黔江,或乘船由涪陵至彭水,再乘汽車至景點。
或自樂成乘車至虹橋北站,改乘3路公交車沿虹淡公路直達埭頭村的古城門(沿途可覽淡溪水庫、龍順坑、硐垟童子巖、赤巖坑諸山風光)。在埭頭下車後沿溪行約500米,可到景區東線的盂盤谷觀“羣筍茁壯”、“二象巖”等景點。南線沿溪行1公里,可到巖坦谷觀“烏龍瀑”、“烏龍潭”、“嚴守山門”等景點。
西線亦可乘車(或沿永樂公路步行1公里許)經翁卷紀念館直達龍門峽,沿途可觀西崖烏龍宮、古銀杏、杏楓樹、上埭頭古村落與“謝天崖”、“駱駝峯”“金貓捉鼠”、“孔雀觀景”諸景。 [3] 

龍門峽相鄰景點

阿依河原名長溪河,發源於貴州省務川縣分水鄉,向東北蜿蜒而入彭水縣
阿依河 阿依河
境,經長旗壩、舟子沱、三江口,最後由萬足鄉長溪灘處注入烏江。阿依河旅遊景區是烏江畫廊旅遊黃金線上的一顆明珠,阿依河旅遊景區的開發成功必將全面帶動烏江畫廊旅遊景區的啓動,為彭水旅遊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阿依河歷史傳統源遠流長,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地域風情韻味別緻,為旅遊開發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藴。竹板橋保留傳統的造紙術,傳承了蔡倫造紙工藝,展現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原始魅力,為人類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龍門峽其他景點

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的巫山小三峽風景區,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全長50公里。她一池碧水,奇峯壁立,竹木葱蘢,猿聲陣陣,饒有野趣。常言道,兩山間必有一水,不知是大寧河水孕育了兩岸的奇峯聳翠,還是兩岸的秀麗山峯滋潤了清澈碧綠的大寧江水,在小三峽遊覽,就如同盪舟在一個玲瓏奇巧的天然盆景之中,會令你如痴如醉。海內外遊客在飽覽了巫山小三峽之後,都會產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寧河不是峽。五嶽歸來不看山,寧河歸來不看峽”的共鳴。
龍門峽:從巫山縣巫峽西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雲,峯峯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後,兩岸峯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餘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遺蹟。
巴霧峽:從烏龜灘至雙龍,長十公里,山高谷深,雲霧迷濛,鍾乳密佈,千奇萬狀,怪石嶙峋,峯迴路轉,石出疑無路,拐彎別有天。貫有“奇哉,巴霧峽”之稱。峽中有猴子撈月、馬歸山、虎出、龍進、回龍洞、仙女拋繡球、仙桃峯、觀音坐蓮台、八戒拜觀音、懸棺等景觀。
滴翠峽:繼續往前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佈,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啓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