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里縣

鎖定
龍里縣,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中部,土地總面積1521平方公里,佔貴州省面積0.86%,佔黔南州總面積的5.8%,海拔1080~1500米,年平均降水量1089.3毫升,相對濕度為80%。森林資源面積134.萬畝,有林地面積78.41萬畝,森林覆蓋率63.41%。 [20]  截至2023年6月,龍里縣轄1個街道,5個鎮。 [18]  截至2023年末,龍里縣常住人口23.50萬人。 [16]  居住有漢族、布依族、苗族等20餘個民族。 [20] 
龍里取龍架山之“龍”、鄉里之“裏”而得其名。“龍里”建置最早見於唐代,留下了王陽明、徐霞客、林則徐,地質學家萬鶴仙等的足跡。紅軍長征兩次過龍里,完成了毛澤東“四渡赤水”戰略思想實施,實現了“調出滇軍就是勝利”的戰略目標,中央紅軍和紅二、紅六軍團轉戰龍里,留下了觀音山、倪兒關、清水江、播箕橋等紅軍長征文化遺址和故事,並有巫山古巖畫羣、冠山古建築羣、雲台古寺、吊洞古人類活動遺址、果裏洞棺葬、營屯古營盤等人文景觀。龍里縣有着正月跳月、跳洞、四月八、六月六、“七夕”情歌節、端午遊百病等民族節日。 [20]  2018年9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龍里縣退出貧困縣。 [1] 
2023年,龍里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2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 [16] 
中文名
龍里縣
外文名
Longli Xian
行政區類別
貴州省
所屬地區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
貴州省中部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
面    積
1521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5個鎮
政府駐地
冠山街道
電話區號
0854
郵政編碼
52273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3.50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龍架山森林公園
冠山
火車站
龍里站、龍里北站(高鐵)
車牌代碼
貴J
地區生產總值
226.39 億元(2023年)

龍里縣建制沿革

龍里縣。因龍架山而得名。據《今縣釋名》:“以龍氏所居名”。
龍里縣風景
龍里縣風景(34張)
龍里的建置,史書記載最早見於唐代。《舊唐書》載:貞觀三年(629年),置莊州,領新安等7縣。新安縣治所在今龍里縣城東16公里的三元鎮新安堡。《新唐書》載:貞觀三年(629年),“蠻州,縣一:巴江。”巴江縣治所在今巴江鄉老巴江村,距縣城北70公里。
宋代,新安縣降為羈縻縣。嘉泰元年(1201年),巴江縣由蠻州總管府都總管宋永高自改為平蠻郡(後稱白馬軍),徙治所於小谷龍。
元代,新安縣改屬定遠府。廢巴江縣,以其地屬順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龍里州,隸大龍番順元宣慰司,治所在今龍里縣城。領龍里縣,治所在縣城南50裏(六廣鄉境內)。大德元年(1372年),廢龍里州,改置平伐等處長官司。廢龍里縣,改置龍里等寨長官所,隸管番民總管府。
明代,新安縣廢。洪武初置龍里驛站,洪武五年(1372年),改置龍里等寨長官所為龍里長官司,隸貴州宣慰使司;十九年(1386年),置龍里軍民指揮使司,隸貴州都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龍里衞,築城,屬貴州都指揮司。二十九年(1396年),升為軍民指揮使司。同年,撥把平、小平伐二長官司屬新添衞。永樂九年(1411年)置大谷龍長官司屬衞。嘉靖十一年(1532年),又置小谷龍長官司屬衞。隆慶二年(1568年)廢平伐長官司。萬曆十四年(1586年),撥出大平伐司置新貴縣。天啓二年(1622年),撥貴州宣慰司所屬的龍里、羊場二長官司和廢水東長官司地來屬。至是,龍里衞共領大谷龍、小谷龍、龍里、羊場4個長官司及5個千户所。
清代。順治年間,置巴江衞。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裁撤,後改置巴香裏,由貴陽府親轄。康熙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671年12月31日)(注:《貴陽府志》記為十月),改龍里衞為龍里縣,屬貴陽府。龍里縣共轄城廂(縣城)及東、南、西、北4個鄉,上、下、東苗3個牌,龍里、大谷龍、小谷龍、羊場4個長官司。原衞屬水東長官司廢,撥其地入貴陽府親轄。
民國初,屬貴陽府;二年(1913年),屬黔中道;民國九年(1920年),廢道,龍里縣由省政府直屬;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二十六年(1937年),改由省府直轄。
1949年,隸屬貴陽專區。1952年,改屬貴定專區,1956年,劃歸安順專區。1958年,改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與貴定合併為貴定縣。1961年8月,恢復龍里縣,隸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制至今未變。
龍里縣城全景 龍里縣城全景

龍里縣行政區劃

龍里縣區劃沿革

2013年,龍里縣共轄六鎮:龍山鎮、谷腳鎮、洗馬鎮、羊場鎮、醒獅鎮、三元鎮;八鄉:麻芝鄉、草原鄉、灣寨鄉、擺省鄉、水場鄉、哪嗙鄉、谷龍鄉、巴江鄉。2014年,龍里縣調整行政區劃,共轄龍山鎮、谷腳鎮、醒獅鎮、灣灘河鎮、洗馬鎮、冠山街道辦事處五鎮一街道。
新設置的谷腳鎮轄原谷腳鎮、原醒獅鎮三寶村、雞場村、小箐村、羊場司村和原哪旁鄉的高梘村、新坪村、谷冰村、大谷冰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谷腳村。新設置的醒獅鎮轄原谷龍鄉及醒獅鎮的進化村、醒獅村、元寶村、頂水村、大巖村、大壩村、涼水村、舊寨村、醒獅社區,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醒獅村。新設置的洗馬鎮轄原巴江鄉、洗馬鎮及原哪旁鄉樂寶村、二箐村、長芽村、頂溪村、塢泥村、關口村、田壩村、狗場村、石板灘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洗馬村。新設置的灣灘河鎮轄原羊場鎮、灣寨鄉和擺省鄉全部,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新營村。冠山街道辦事處轄原三元鎮、麻芝鄉及原龍山鎮的光明社區、龍坪社區、城南社區、大沖社區、西城社區、冠山社區、西門社區、水橋社區、大竹村、簸箕村、平地村和原哪旁鄉的鳳凰村,街道辦事處駐地在大沖社區。
五鎮:龍山鎮、谷腳鎮、醒獅鎮、洗馬鎮、灣灘河鎮。一街道辦事處:冠山街道辦事處。

龍里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龍里縣轄1個街道,5個鎮:冠山街道龍山鎮谷腳鎮醒獅鎮洗馬鎮灣灘河鎮 [18]  龍里縣人民政府駐冠山街道。 [17] 

龍里縣地理環境

龍里縣位置境域

龍里縣位於黔中腹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地處東經106°45′18"~107°15′1",北緯26°10′19"~26°49′33"之間。沿東北-西南縱向呈月牙形,南北長約73公里,東西寬約36公里,全縣總面積1521平方公里。東鄰貴定縣福泉市,南接惠水縣,西面與北面緊鄰貴陽市。龍里縣是貴陽的東大門,是東出三湘南下兩廣的要津。《貴州通志》:“龍里縣負山阻溪,為八省咽喉。”

龍里縣地形地貌

境內丘陵、低山、中山與河谷槽地南北相間排列,呈波狀起伏。海拔最高點1775米,最低點770米,縣城海拔1080米。龍里縣地處苗嶺山脈中段,長江流域烏江水系與珠江流域紅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嶺地區,屬黔中南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隆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錯。

龍里縣氣候

龍里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温和舒適,日照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温14.8℃,最冷月均温4.6℃,最熱月均温23.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時數1160小時左右,無霜期280天以上。温和舒適,陽光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龍里縣氣候的主要特徵。
龍里縣地處黔中腹地,苗嶺山脈中段,隸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一年四季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雲寡照,濕度較大,屬中亞熱帶温潤季風氣候區。由於縣內山巒起伏,地形複雜,地勢高差大,造成温度、降水、日照等氣象要素地域差異顯著,各地均有所不同,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説。
龍里縣1981-2010年氣象資料分析(縣城)
①年平均氣温15.0℃,7月為最熱月份,平均氣温23.5℃,1月為最冷月份,平均氣温4.8℃;
②年平均降水量1077.3mm,降水最多月份為6月,平均為207.4mm,最少月份12月,平均為18.9mm;
③年平均日照時數1213.7小時,最多月份8為月,平均為163.6小時,最少月份1月,平均為46.7小時;
④年平均相對濕度80%,各月相對濕度相差較小;
⑤年平均蒸發量1246.5mm,最多月份7月,平均為135.8mm,最少月份1月,平均為43.5mm。

龍里縣自然資源

龍里縣水資源

縣內有河流、溪澗102條,大多自西向東流入貴定縣境,主要有北緣的清水江南明河,中部的三元河,南部的灣灘河。河流年徑流總量在8.5億立方米左右。

龍里縣土地資源

龍里大草原 龍里大草原
全縣土地總面積228.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6.7萬畝,林地105.2萬畝,牧草地82萬畝(其中連片草地在300畝以上的有97片,面積達44.7萬畝),水域面積1.36萬畝。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石灰土、草甸土、水稻土。縣內植被在低海拔地區為常綠闊葉林,在石灰岩地區多為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森林以次生的櫟林、馬尾松林、杉木林為主,全縣森林覆蓋率為43.9%。

龍里縣森林資源

2023年,龍里縣森林覆蓋率63.41%。 [16] 

龍里縣礦產資源

縣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硫鐵、赤鐵、褐鐵、重晶石、高嶺土、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硅、鉀等。

龍里縣人口

龍里縣數量

截至2023年末,龍里縣户籍總人口24.24萬人,較上年增加0.18萬人,2023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3.50萬人,較上年增加0.33萬人。 [16] 

龍里縣民族

截至2021年底,龍里縣境內居住有漢族、布依族、苗族等20餘個民族,户籍人口約24.2萬人,常住人口約27萬人,少數民族約佔43.9%、主要少數民族為苗族約佔23.2%,布依族約佔18.7%。其中苗族聚居村寨141個,與漢族雜居161個村寨,與布依族雜居17個村寨,與布依族、漢族雜居77個村寨。布依族聚居村寨133個,與漢族雜居112個村寨,與苗族雜居17個村寨,與苗族、漢族雜居77個村寨,在縣境內形成大雜居、小聚居格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縣。

龍里縣宗教

龍里縣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信教人數在2500人左右,其中佛教信徒2000餘人;天主教信徒350餘人;基督教信徒50餘人;道教信徒100餘人。佛教主要分佈在冠山街道、谷腳鎮、醒獅鎮、灣灘河鎮等,有佛教均所6個,即醒獅鎮羊場司的佛光寺、觀音洞寺;谷腳鎮老街的龍雲寺、千家卡的天龍寺;冠山街道大沖村石頭寨的龍嶺寺和灣灘河鎮鎮翠微村的翠微寺。天主教主要分佈在縣城區,無活動場所,縣城老闆街的天主教堂尚未修復。基督教主要分佈在醒獅鎮、灣灘河鎮等,無活動場所。道教主要在醒獅鎮,有活動場所在小河口的觀音洞,正在申辦相關手續,還未發證。

龍里縣經濟

龍里縣綜述

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反饋貴州省2017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結果的函》,文件指出,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龍里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 [2] 
2021年,龍里縣生產總值為250.69億元,同比增長12.4%,兩年平均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5.51億元,同比增長7.7%,兩年平均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33.66億元,同比增長13.8%,兩年平均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01.52億元,同比增長11.3%,兩年平均增長9.0%。 [10] 
2022年,龍里縣地區生產總值為226.4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6.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10.6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99.4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4%。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8%;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97317.86元,同比下降8.8%。
2023年,龍里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2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6.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05.6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4.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4%;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7%;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97017元。 [16]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
2023年,龍里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下降24.9%,其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同期下降64.4%,第二產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9.3%,第三產業投資比上年同期下降32.1%,工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9.3%,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37.5%。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同期下降10%。商品房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8.4%。 [16] 
財政
2023年,龍里縣財政總收入27.31億元(含雙龍託管區),比上年同期增長53.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2億元(含雙龍託管區),比上年同期增長4.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6.01 億元(不含雙龍託管區),比上年同期下降1.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1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教育支出6.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6%;衞生健康支出1.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節能環保支出2.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農林水支出7.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住房保障支出3.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 [16] 
龍里縣城全景 龍里縣城全景

龍里縣第一產業

2023年,龍里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3.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24.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林業總產值完成1.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0%;牧業總產值完成5.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漁業總產值完成0.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4%;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
2023年,龍里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17.50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
2023年,龍里縣糧食種植面積15320公頃,比上年減少85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77609.79噸,比上年同期增長0.02%。全年蔬菜種植面積13218公頃,比上年增加218公頃;蔬菜產量547492.72噸,比上年增長2.4%。豬牛羊禽肉總產量19866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8 %;禽蛋產量1477.47噸,比上年同期下降24.0%。年末生豬存欄125417頭,比上年同期增長0.5%;牛存欄43012頭,比上年同期增長0.2%;羊存欄19509頭,比上年同期下降18.6 %;家禽存欄1167654羽,比上年同期增長0.05 %。全縣生豬出欄163874頭,比上年同期增長5.3%;牛出欄11305頭,比上年同期下降0.1%;羊出欄18149只,比上年同期增長2.3%;家禽出欄1962398羽,比上年同期增長2.4 %。
截至2023年末,龍里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1.74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長6.89%。 [16] 

龍里縣第二產業

2023年,龍里縣工業增加值完成84.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6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0.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採礦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5.9%,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15.3%。主要工業行業中,造紙和紙製品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行業產值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4.6%、增長28.6%、增長2.6%、下降7.4%、下降43.5%和增長6.8%。
2023年,龍里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4.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實現利潤總額3.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大部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呈增長趨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達99.9%。
2023年,龍里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21.6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9%。全縣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44個,比上年增加3個;完成建築業產值23.31億元,比上年同期10.7%。資質以上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47.3%;房屋竣工面積比上年同期增長455.7%,其中,住宅竣工面積比上年同期下降2.6%。 [16] 

龍里縣第三產業

郵電通信業
2023年,龍里縣郵路總長度706公里,與上年同期持平;郵政業務總量1994.13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5%;郵政業務收入2309.9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3%,電信收入2.05億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5.6%。 [16] 
金融
2023年,龍里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1.96億元,比年初減少絕對額0.3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50.3億元,比年初增加絕對額16.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 [16] 
商業貿易、對外貿易
2023年,龍里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全年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2084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6.5%,其中:進口總額84萬人民幣,比上年同期下降99.3%,出口總額2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6.3%。 [16] 
旅遊業
2023年,龍里縣國內過夜遊客75.8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9.6%,4A級旅遊景區2個,與上年末持平;3A級旅遊景區8個,與上年末持平,等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鎮)36個,與上年末持平,等級以上鄉村旅遊標準化單位數9個,比上年同期增長12.5%。 [16] 

龍里縣政治

龍里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華
縣長
李沛福
縣政協主席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信息截至2024年5月 [14]  [19] 

龍里縣社會事業

龍里縣教育事業

貴州省龍里中學 貴州省龍里中學
2023年,龍里縣教育支出6.7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不含雙龍託管區)18.8%,基礎教育學校共有111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2所民辦),獨立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3所(2所民辦),小學39所(完全小學28所,不完全小學11所),幼兒園59所(公辦44所,民辦15所)。在校(園)學生數50789人,其中:幼兒園(班)10926人,小學23805人,初中11268人,高中在校學生數4790人。全縣專任教師3320人,其中:幼兒園823人,小學1162人,小學教學點101人,初級中學602人,九年一貫制學校258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374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生數3930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60人。 [16] 

龍里縣醫療衞生

2023年,龍里縣衞生健康支出1.96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不含雙龍託管區)5.4%,擁有醫療衞生機構174個,其中:醫院8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161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個,其他衞生機構2個。衞生機構實有牀位數1148張,其中:醫院牀位數977張,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牀位數41張,專業公共衞生機構130張。衞生技術人員188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72人,註冊護士872人,藥師(士)58人,技師(士)146人,衞生監督員8人,其他133人。 [16] 

龍里縣文化事業

2023年,龍里縣擁有圖書館1個,紙質圖書藏量6.7萬冊,電子圖書藏量40萬冊;電影院2座;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廣播覆蓋人口23.14萬人,廣播人口覆蓋率100%。 [16] 

龍里縣社會保障

人民生活
2023年,龍里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72元,淨增171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22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元,淨增137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256元。 [16] 
社會保障
截至2023年末,龍里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6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1.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68,比上年同期增長0.6%;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2.8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0.5%;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35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1.0%;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68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2.0%;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2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8%;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474人,比上年同期增長8.9%,其中:城鎮1227人,比上年同期增長48.0%,農村5247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6%。 [16] 

龍里縣城鄉建設

2020年4月14日,龍里縣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3] 
2023年10月,龍里縣谷腳鎮高新村歪寨水庫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15] 

龍里縣交通運輸

龍里縣距省會貴陽市中心33公里、龍洞堡國際機場28公里。貴新高等級公路,210國道,湘黔、黔桂、珠六鐵路複線、廈蓉高速公路以及貴廣快速鐵路、長昆鐵路、龍里至白雲北聯絡線從西向東貫穿縣境,交通極為便利。 [4] 
貴廣高鐵於2014年12月26日通車,貴南高鐵於2017年12月23日開工,2023年12月28日通車。
2023年,龍里縣公路通車裏程17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裏程96公里。公路運輸貨運量417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18.2%;貨運週轉量89360萬噸/公里,比上年同期下降20.9%。旅客發送量366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7.2%;旅客週轉量39980萬人/公里,比上年同期下降53.2%。 [16] 

龍里縣歷史文化

民族風情
龍里縣境內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38%,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跳月、殺魚節、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苗族四月八、各民族端午節遊百病等。民族民間文化深厚,民風民俗純樸。

龍里縣風景名勝

龍架山森林公園
2006年全國新增的3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公園總面積6079公頃,距龍里縣城2公里。公園地處苗嶺山脈中段,被遊人稱為天然氧吧。公園內有貴州高原瀕危植物繁育中心、貴州省中亞熱帶珍稀植物園、天保工程龍里林場示範苗圃,有以龍山梨和獼猴桃為主的觀光果園。園內森林覆蓋率為88%,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35種,二級保護樹種71種,省級特有保護樹種54種;常見的野生動物有22種(其中國家一級1種,國家二級21種)。
龍架山森林公園的森林局圖 龍架山森林公園的森林局圖
冠山
位於冠山盆地(縣城)東隅,巖山形似金鐘撲地。明永樂七年(1409)始建的道教活動場所掩蔽其中,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其紫虛觀主體建築保存尚好,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主體建築紫虛閣、左右廂房、前殿、山門、文昌祠組成二進院式古建築羣。
龍里縣冠山 龍里縣冠山

龍里縣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
周鳳文
郭鳳儀
何維炘
張正位
劉朝瑨
陳嗣虞
趙文玖
鶴年
張琪

龍里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龍里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5] 
2020年9月22日,入選“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6]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衞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7]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8] 
2021年11月12日,被授予貴州省體育旅遊示範縣稱號。 [9] 
2022年4月,共青團龍里縣委被評為2022年“貴州省五四紅旗團委”。 [11-12] 
2022年6月,龍里縣獲得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優秀獎。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