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豐村

(貴州遵義縣新民鎮龍豐村)

鎖定
龍豐村,貴州遵義縣新民鎮下轄村。
中文名
龍豐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新民鎮
地理位置
新民鎮南
面    積
9.6 km²
人口數量
3848人

龍豐村自然資源

新民鎮龍豐村位於新民鎮南面,東臨朝陽村,西面與北面都與中心村相連,南面於息烽縣隔河相望。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4個村民組,869户,3848人,其中勞動力人口 2159人,高中畢業 98人,從事經商外出務工1521人,佔全村人口的40%,成立了三個黨支部,即五龍黨支部、聯心黨支部和寶峯黨支部,有正式黨員 54 人。2011年發展了3名預備黨員,5名積極分子。龍豐村耕地面積5910畝,其中水田面積1839畝,林地(以灌木為主)及荒地面積8490畝,森林覆蓋率達59%。有比較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大毛坡鋁土礦、煤礦,上下五龍煤礦,黃泥井黃家灣一帶的鋁土礦較為豐富。

龍豐村基礎設施建設

紅巖公路是龍豐村的主要公路幹線,由馬坪至紅巖渡口,另外,前豐、焦坪、上馬墩、石盆井、山腳渡、大毛坡、黃家灣一帶都有通組公路,但路面都很狹窄,並且比較坎坷,只能容得下小型拖拉機通過,交通仍然很閉塞。黃泥井組雖是三茅公路沿線,受地理條件所限,村民經濟條件同樣比較落後。
我村的水資源比較缺乏,沒有大型的水庫,只有楊柳堰、箐口兩口小二型水庫,山塘雖有13個,但都沒有地下水源,只有靠“望天水”進行積儲,每遇乾旱之年,根本無法解決羣眾的灌溉用水。全村有6個提灌站,上馬墩、石盆井、黃泥井、黃家灣、前豐、焦坪等6個村民組各一個,其中有上馬墩的石筍溝提灌站和石盆井的石山提灌站是兩個相對大點的提灌站,但都只能解決羣眾的生活用水,黃家灣、大毛坡、山腳渡一帶羣眾飲用的還是望天水,若遇到乾旱,羣眾用水非常困難。
全村現有沼氣池142口,都已全部投入使用。全村14個村民組中,只有兩個組設施了通組路硬化,一是下五龍村民組,於2005年設施的;二是雷家灣村民組,於2010年設施的,全長500米,寬4.5米,該路共計投入資金119860元,其中,財政獎補7.5萬元,村民投工1123個,折款44920元。我村的黔北民居建設工作從09年開始要求,但受地理條件與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建黔北民居的農户只有四户,下五龍、李家灣、上馬墩及黃泥井等四個村民組各有一户。2009年,我村全村實施低壓電網改建,自改建以來,工作開展比較順利,現正在改建之中,到2011年10月份之前將全部改建完。

龍豐村種植情況

在龍豐村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長期以水稻、玉米、烤煙、辣椒等主要農作物在種植,2009年,我村種植了烤煙1600 畝,辣椒2610畝,玉米890畝,水稻810畝,由於乾旱,2009年的農作物受到嚴重受災,大毛坡、下壩、梁家灣等組的水田都已乾枯,主要經濟作物烤煙與辣椒的影響更是不小,2009年豐山廟煙基地的烤煙已經是收成減半的定勢。
四、龍豐村存在的問題;
1、農業產業化水平低。雖然全村種植烤煙、辣椒比較多,但大多數分散經營,加上生產工具落後,未能形成規模性生產、經營,農業產業化水平還比較低,造成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制約龍豐村經濟發展。
2、工業生產底子薄。全村沒有上規模的工業企業,工業基礎差,未能形成工業產業化。加上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原因,未能吸引企業來我村落户。現目前正在實施的朝陽煤礦也正在基礎運行當中。
3、水利設施急需完善。由於村集體經濟薄弱,對水利設施等投入資金不足,使農田排灌渠未能確保正常排灌,造成農業生產發展受到嚴重製約。
4、交通閉塞。由於地理及交通條件所致,我村通組公路路面比較狹窄,坎坷,使我村羣眾生活及運輸極其不便。 [1] 

龍豐村發展規劃

1、探索農村發展新模式,進行產業調整,種植規模化經濟作物,確保本村農業得到新發展。
2、積極爭取與引進資金,完善全村水利設施建設與更新,使其能夠抵禦20年一遇的大旱大澇。
3、加快村中小型企業引進力度,解決一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着部分村民收入。
4、採取向鎮政府申請通組公路補貼一部分,向社會力量等籌措一部分的方式,加快建設我村通組公路。
5、加快新農村建設,快速改變農村住居環境。
6、做好服務工作,大力招商引資正確合法開採我村的礦產資源。
7、全力抓好農業服務工作,壯大煙、蓄、椒產業結構,促進農民經濟收入,穩步推進糧油產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