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莊村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洪緒鎮下轄村)

鎖定
龍莊村位於棗莊市洪緒鎮鎮政府駐地南側2.5公里,箭波路從村內通過。轄4個村民小組。全村有418户,1525人,耕地1428畝,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1.27萬元。
2019年12月12日,龍莊村入選“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1-2] 
中文名
龍莊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滕州市
地理位置
滕州市洪緒鎮南側
下轄地區
轄4個村民小組
電話區號
0632
郵政編碼
2775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25(2010年)

龍莊村基本情況

1988年成立了“農工商總公司”,對土地實行集約化經營,成為小麥種子基地,是魯南地區唯一的土地集體所有村,全鎮唯一的噴灌灌溉村。工業起步較早,形成一個工業羣體,分為五大類,八大系列,200多個花色品種,特別在塑料加工業方面成績突出,是江北最大的塑料製品加工基地。
該村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以解決工業用地困難為出發點,委託南京林業大學對全村進行科學規劃,將全村規劃為農民公寓、工業區和農家樂三部分,設計出了一條節約用地、發展村域經濟、美化村莊環境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成功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建成多層住宅樓60棟,已完成整村搬遷。規劃建設的“幸福龍莊”鄉村遊景區即將全面運營,成為滕州市鄉村遊“五朵金花”之一。村內社會各項公益福利事業比較齊全完備,正在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鎮九年一貫制學校坐落於該村,1990年在全市農村首批建成萬冊圖書館,1991年6月1日,被市政府命名“一類文化大院”。龍莊是山東省文明村,山東省綠化示範村,多年的棗莊市經濟百強村,棗莊市首批文明生態村,2010、2011、2012連續三年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3] 

龍莊村代表人物

楊位學素描 楊位學素描
引領龍莊一蛟龍 —記洪緒鎮龍莊村帶頭人楊位學
(作者:孔德領)
“小學文化,博士水平”
“任的是職,舍的是命”
“公家錢,私人錢”
“冒大風險,求大發展”
56歲的楊位學,是棗莊滕州兩級市人大代表、洪緒鎮龍莊村黨總支書記。自上個世紀80年代先後擔任村主任、黨總支書記以來,楊位學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以富民強村為己任,艱苦創業、拼搏進取、廉潔勤政、無私奉獻,團結帶領全村百姓走共同富裕和諧文明發展之路,用滿腔熱情和智慧奏響了一曲新時代的奮進之歌。2009年,全村生產總值實現6.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萬元,先後獲省文明村、棗莊經濟百強村等榮譽稱號。龍莊村有此發展,用龍莊人自己的話説,“俺村有一個拼上命為百姓幹事,一身清讓大夥信服的好當家人”。
楊位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村裏忙事務,羣眾威信高,但他就是不願當書記。每到選舉,他總申請出發辦事。對他為什麼不願當這個書記,有人猜測他是為了自己的化工廠,這個廠每年有好幾百萬的收入;有人説楊位學是怕,龍莊已經名聲在外,弄不好毀了名譽也誤了自己。楊位學是怕,但只有他自己明白怕的是啥,用他自己的話説:“咱小學四年級,説話土掉牙,龍莊能人這麼多,總能找到好當家人,咱不能誤了龍莊的發展呀!”
2005年村兩委選舉,這個時候他又出發在浙江。選舉結束後,村裏一個電話過去,説家裏有急事,趕快回來。到家以後,鎮領導把選舉結果一擺,滿票當選,説你看怎麼辦吧。楊位學當時感動得掉下淚來,説鄉親們這麼信任我,黨員幹部這麼支持我,我還能説什麼?幹!就這樣,楊位學將龍莊村的重任接了過來。
儘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楊位學對“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有自己的理解。他説,大道理咱不會講,無論怎麼説,説到底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為全村人謀福利,想事想得長遠,辦事求實效。楊位學主持開了多少次村兩委會、村民代表會,沒人記得清了,但所有的會議核心內容只有一個:龍莊怎樣才能再發展。圍繞這個目標,楊位學帶領村班子打了三個漂亮仗。
第一仗就是工業仗。龍莊工業起步早,塑料製品、玻璃工藝品業發展迅速,但由於惡性競爭和土地制約,呈現逐年下滑趨勢。楊位學搬出他經營企業的理念,對症下藥,在村東村西各規劃了一個工業區,新入園企業達到20多家。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成立了全市首家塑料製品行業協會,解決了塑料業的惡性競爭問題。整合全村60餘家塑料製品生產企業,組建了龍莊集團。龍莊企業發展步上了健康的軌道,當年扭虧為盈,上交税收400多萬元,村集體有了固定的收入。
第二仗是環境仗。楊位學緊緊抓住文明生態村建設這個契機,給全村百姓打造一流的生活環境。他積極籌措資金130多萬元,將全村道路全部硬化、綠化和美化。村裏面大路旁有個佔地4畝多的垃圾坑,新班子圍繞這個坑做起了文章。他們投資30多萬元,硬是把這個大坑建成了一個水上公園,安裝了健身器材,成了村民休閒的樂園。村裏成立了環衞隊,像城裏一樣清理衞生,完全改變了村民們原來的衞生習俗。
第三仗是精神仗。龍莊村的發展,一直靠的都是龍馬精神,要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必須找到一個載體。龍莊村北有一個200多畝的大水窪地,祖輩的人看着它不長莊稼光長草,大雨一來就是混湯湯一個湖。楊位學在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下決心改變它。他們請園林公司先行規劃,第一步整出地來,栽種了廣玉蘭、香樟、大葉女貞等花木兩萬多棵,大白楊三萬多棵,現在種植樹木已達十萬多棵。這還不算什麼,主要的就是這大片水窪地真的變成了一個湖,大家把它叫做“龍騰湖”。這是少見的一個村級農民公園,公園湖水清清,魚兒成羣,亭台樓閣,橋兒彎彎,湖的周邊綠木成林,花草噴香。村內一個園,村北一個湖,兩汪水給龍莊增添了生機,也帶來了靈氣。“湖建成的那年,龍莊走出去17個大學生!”村民們這麼誇耀着楊位學。
看着龍莊的新變化,一位熟悉楊位學的領導笑着對他説:“你是小學文化,博士水平”。楊位學很感激領導的鼓勵,但他心裏明白,人家博士是知識壘出來的,咱得靠自己幹出來。 楊位學在任職時,曾向龍莊的村民們承諾,三年內要讓龍莊大變樣,這個承諾是兑現了。但每樣變化,辦每件事情,楊位學以及村兩委班子,他們到底付出了什麼,傾注了多少心血,卻沒人能夠計算得出來。
坐落於龍莊村北、騰龍湖東的標準化住宅小區, 2007年8月奠基。原計劃每平方760元包出去,這樣省心省力。可楊位學和班子成員們討論過來商量過去,最後還是決定光招標包工,自己購料進料,這樣他們覺得質量上能保證、放心,再就是一定能節省資金。到頭來一合算,7幢樓建完,資金省下170萬元。 錢是省下來了,可楊位學的命卻差點搭上。蓋樓建小區,楊位學晚上12點鐘之前沒睡過覺,早晨5點多鐘就從家裏走出來,處理完村裏日常事務和上邊佈置的工作後就立即趕往工地。楊位學患有高血壓病,看上去勁蹦蹦的,實際上身體很虛弱。幾十天下來,一天休息不了幾小時,嗓子經常啞得説不出話來。因過度勞累,他幾次暈倒在工地,連着打十幾天吊針也不見好。有一次暈倒病得厲害,他不得不住進醫院,可住院的第二天晚上,他就偷拔了吊針,趕到工地察看進度和建設質量。
2007年七月的一天,雨下得人心急火燎的,楊位學又一次因心裏着急暈倒了,工地上的人把他送到家裏,看到他蒼白、消瘦的臉和極度疲憊的樣子,80多歲的老母親掉淚了,説:“兒啊,你也是50多歲的人了,你看着我還能活幾天,你不能叫娘先送你呀……”老孃掉淚,家屬也哭了,她對丈夫説:“俺知道你為了什麼,俺明白,大夥都明白,你為了大夥,也得想着咱這個老孃,想着俺娘們,你不能再這麼連命都不顧了啊!”老孃落淚家屬哭,楊位學自己也掉淚了,他對老母親和家屬説:“你們能理解我比什麼都好,人過了50歲,遇到天熱暈倒的事不奇怪,我以後注意了還不行?”  他話是這麼説,出了家門,照樣如此。不得已,家屬或本家的侄子就成了他的陪護,每到晚上11點多,就到工地或村委會找到他,護送他回家。 龍莊名聲大,平時來人也多,吃飯招待也合乎人情,可管財務的人説,很少見楊書記簽字報銷的單子,人家知道他,瞭解他,辦完事就走人,走不了就在楊位學家裏吃飯。他説在家裏吃飯顯得熱乎隨便,家屬天天忙乎,成了免費的煮飯婆。 村裏司機説,別看書記説話辦事很場面,其實他可摳了,忒會算計了。2007年一次到南京出發,吃飯喝麪條,晚上住宿找低價的賓館,三個人住一個房間,一個人鋪點東西睡地板。楊位學説:“怎麼住不是一個晚上,省下的錢就能夠咱三人明天一天的飯錢。”
村民主理財小組沿襲了龍莊一貫的傳統,他們深知書記特別嚴格,所以在財務上做事特別認真。一次,楊位學請一個老教師為建好的公園寫個對聯,花70塊錢給老師買了點東西,發票隨手放到了車座前邊的小盒裏,駕駛員把過路過橋票連同這張發票附在一起。到了財務上,財務只給報過路費,不報單子,説單子沒註明買的什麼,誰簽字。後來駕駛員把這事給楊位學説了,楊位學對駕駛員發了火:“什麼公家錢私人錢,我花的錢就到廠裏去報銷,這還要給你交代幾次呀!”在龍莊村兩委廉潔自律規定裏,其中有兩條是這樣定的:不準用公款報銷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到了楊位學身上,這條規定翻過來了,應該公款報銷的他個人卻承擔了,在他擔任董事長、他三弟擔任經理的化工廠報銷。還有一條規定是:村委會汽車是集體的工作用車,不準非公務用車。這一條在他那裏又翻過來了,化工廠的車成了村裏的公務車,汽油、維修費用還是在他自己的廠子裏報銷。
楊位學的廠子不僅常這樣報銷單子,有事還拿錢。那年填坑建公園,楊位學帶頭捐資8萬元,建龍騰公園個人又拿出10萬元。為此,弟兄倆翻過一次臉,老三説你不瘋不傻的,到底圖的啥。楊位學動情地説:咱老輩裏有麼,這個廠能到今天,還不是靠黨的政策,託改革的福,村裏兄弟爺們幫忙?咱現在什麼都有,要這麼多錢幹麼?!大夥這麼相信我,我就圖個報恩,能給兄弟爺們個回報,這樣的事我不帶頭讓誰帶頭?話説到這份上,老三再也不吭聲了。2009年春節,楊位學又拿出自己一年的工資,用來走訪慰問村裏的老年人。面對別人的不理解,楊位學也有一句掏心窩子的話:“花公家的錢心疼,用自己的錢舒坦。”  村裏建得跟花園似的,楊位學還是不滿足。他要再次騰地發展工業,要建魯南民俗第一村。  龍莊共有1500畝土地,380多户人家,户均住宅面積就有半畝地,不少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雖然龍莊農業現在是農業公司管理模式,但二十多年來,隨着工業的發展,用地的矛盾越來越大,有人願到龍莊投資辦廠,幾千萬的項目現在還握在手裏。幾百萬、上千萬想投資建廠的,也為數不少。從長遠發展、村民意願、經濟能力、龍莊實際等多方面思考,楊位學他們在2007年開始實施“騰宅建區”的大工程。“騰宅”就是村民住房搬遷,“建區”就是建住宅區,也叫農民公寓。計劃三年內分期建20幢樓,村民三年內分批住進高標準、高質量的樓房。這樣,建起住宅小區只需60畝地,可換回400畝地。400畝地能換回什麼,這是一筆大賬,是一筆能讓村民心裏清楚,又讓子孫後代不落抱怨的大賬。
龍莊村的建設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2009年底,楊位學再次“冒險”,決定建設魯南民俗第一村。整個項目規劃佔地11萬平方米,總投資9000萬元,以農業觀光園為規劃主題,以龍水文化為設計理念,以展示魯南民俗風情為景觀特色,由民俗文化風情街、農趣科普展示區、休閒度假區、水上娛樂區、田園採摘體驗區和特色養殖區等六大板塊組成,建成為集高科技農業博覽展示、生態旅遊、休閒觀光於一體的全國一流的高科技現代農業生產示範展示中心和生態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勝地。項目形成對外接待能力。項目全面建成後,預計年可接待遊客30萬人,實現利税8000萬元,安排就業500餘人。這樣,老百姓又有了賺錢的新門路。
楊位學説,無論什麼事,村民不理解就不能幹,家裏人不支持也幹不成。建農民公寓和發展旅遊業都有風險,羣眾不理解很正常。怎麼辦,這就得慢慢做工作,不能強制,不能發生衝突。村裏組織了工作組,挨家挨户反覆細緻地做工作,把話説明,把道理講清,直做到村民們想通為止。這幾年龍莊辦了這麼多事,沒有一個**的;別人建小區都是先建圍牆,龍莊蓋樓沒有圍牆,工地上這麼多東西,連一個鋼筋頭也沒少過;湖裏的魚成羣,沒有一個人去動一下。楊位學向外邊來的人説,龍莊人的觀念新,境界高,素質好,就憑這,他和兩委班子就有信心幹好,讓龍莊再換一個新天地。 楊位學任書記以來,乾的事一年比一年多,一件比一件大,他不是趕時髦,追什麼風,也不是顯政績,擺什麼場面,他想的是發展,為的是鄉親。“小文化”要做大文章,楊位學的底氣和膽識,來自他對鄉親的真摯情感,源於他被感動而產生的信念。 [4] 

龍莊村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12日,龍莊村入選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2] 
2019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