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耳方壺

鎖定
洛陽鐘鼎青銅器專業製作青銅器、仿古青銅器、青銅器禮品、青銅器工藝品、藝術品工藝品、商務禮品、會議禮品、外事禮品、文化禮品、高檔禮品、企業饋贈、開業慶典、家居擺件、旅遊紀念品、銅工藝品、青銅雕塑、廣場室外銅雕,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已有十年的歷史,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定點文物復仿製單位。
中文名
龍耳方壺
口    徑
22.7×18.8CM
79.2CM
現    藏
河南省博物院
出土地址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

龍耳方壺產品介紹

洛陽鐘鼎青銅器產品信息
原件規格尺寸:高79.2CM 口徑22.7×18.8CM
複製件規格尺寸:高34CM 口徑14.5×12.5CM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1張)
出土地址: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
用途:家居擺放、商務禮品、外事禮品、高檔文化禮品
春秋後期。容酒器。有蓋。長方口,長頸,鼓腹,長方圈足。頸部附龍形雙耳,壺底俯卧兩獸承託全器。蓋飾鏤空夔龍。頸、肩、圈足飾蟠虺紋和雲雷紋。造型奇特,形體雄偉,器形與1923年河南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頗有近似之處。
1997年由洛陽鐘鼎青銅器開始複製,歷時5個月之久,此件一出便獲得行內人士的讚許,並得到多名文物專家的好評。
從2007年開始,歷時五年,龍耳方壺做為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

龍耳方壺文物特徵

龍耳方壺 龍耳方壺
龍耳虎足這種寫實的動物裝飾紋樣,則是楚文化的蹤跡。 [1] 

龍耳方壺製作工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優質青銅器的出產,靠的是優良的製作工藝

龍耳方壺製作過程

(1)用特製的泥巴做成待鑄青銅器的實心泥模
(2)在泥模上分塊翻制外範
(3)修整外範並加刻詳細的花紋,把小塊外築拼接成大塊
(4)在青銅器預定位置製作相應銘文
(5)在泥模上颳去一層厚度,這層空隙就是待鑄青銅器的厚度
(6)製作澆口和冒口後的剖視模範
(7)用約600度的温度焙燒成陶質,對合成整體範預熱並灌注銅液
(8)打碎,取出青銅器

龍耳方壺失蠟法

(1)泥質範料塑出燻爐內範,使之陰乾。
(2)內範內貼蠟片。
(3)片雕空。刻花。
(4)用蠟料塑出蟠龍和口銜的蠟柱。
(5)制蠟質澆口,排氣通道,並焊接成整組蠟模。
(6)範料稀釋成泥漿,反覆塗於蠟模之外形成能承受澆鑄銅液所需的厚度。陰乾後,取較乾的範料包覆於泥漿層外,再陰乾成整體的泥範。
(7)口杯朝下,烘焙範料,蠟料熔化流出,焙至攝氏600-850度成陶範。
(8)注青銅液前將陶範預熱至燒結的温度。
(9)銅凝固冷卻後,脱除內、外範,割除澆口。
(10)形狀複雜的完整燻爐,加以適當拋光。

龍耳方壺現代過程

仿古青銅器的製作工藝是屬於失蠟澆鑄。失蠟澆鑄屬於精密澆鑄的一種,顧名思義是工藝要求較高。它和大部分顧客想象中的工藝方法大不一樣,有些顧客會錯誤的想:“澆鑄不就是做一個模子,倒一個出來一個,非常簡單。”其實並不如此。
失蠟法澆鑄的工藝過程:
第一步,先製作蠟型。每做一個青銅器都必須先做蠟型。也就是説,蠟型是什麼樣,青銅器就是什麼樣。製作蠟型分為四部:
先是塑形,即用蠟先雕出第一個蠟型;
其次就是給雕出的第一個蠟型做模具(模具由石膏或硅橡膠製成),目的是為了能減少每次都要塑性,因為通過模具就能做出和第一個蠟型一模一樣的很多蠟型;
接着就是通過模具壓型,即將蠟溶化後通過壓力設備將蠟壓入作好的模具中,使其成型;
壓出的蠟型需要修飾,因此就要精修蠟型,即修型人員運用專用工具一筆一筆對蠟型修飾(精修蠟型質量的好壞是影響質量因素的重要一環);最後就是組型,即將精修好的蠟型組合到一起(為了便於澆鑄)。
第二步,結殼,脱蠟,焙燒澆鑄,組好的蠟型,先必須掛沙,結殼。將組好的蠟型沾入事先配好的膠體溶液中,隨後再將耐火石英沙由細到粗,一遍一遍,一層一層塗掛在蠟型上,這樣就使蠟型壁的內外結殼(這樣蠟型就被石英沙層裹在了中間)。
接着就是脱蠟,即將結殼好的模殼放入熱水中,因為蠟受熱會融化而且比水輕,就會從模殼中湧出並浮出水面,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空腔。最後就是將空腔的模殼放入焙燒爐中,升温至800度焙燒,再將已溶化的青銅液灌入焙燒好的模殼中成型。
第三步,清殼、打磨及作舊。清殼就是將已灌注成型模殼外部及內部的石英沙層除去,再利用機器設備對清殼後的產品稍做打磨,最後對產品進行表面處理(化學反應,配方保密)達到理想的效果。
作舊是製作中及其重要的一個工序,現今出土的青銅器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綠色的鏽,而今要在短短四五天的時間內產生綠鏽,這就需要通過現代的化學反應加速銅的自然腐蝕,一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高仿品,僅鏽色一道關就要製作長達近一年的時間甚至更長。冶鑄時的比例及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器物的鏽色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水鏽,黑漆古,綠漆古,紅鏽等等,要想達到逼真的效果就需要經過多次處理,並且要隨時調節環境的酸鹼度和乾濕度。
由於經過作舊後所產生的鏽色是銅的自然化學反應,所以即使是同一種產品其鏽色也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就使得仿古青銅器更具收藏價值。
失蠟鑄造法
造型
尺寸測量
成品
紋飾勾畫、手工雕刻
比例縮放
制模
翻形
制蠟型
蠟型
焊接組裝
澆口及澆道設計
包殼
結殼
硬化
脱蠟
澆鑄
焙燒
熔銅
澆鑄
破殼
碎殼
打磨焊接
表面處理
-
鏽色處理
-
環保處理
-

龍耳方壺仿製工藝

龍耳方壺鏽色處理

通過化學腐蝕自然產生的顏色有點綠,那是青銅器剛生成的青銅綠。因為是新作的,時間不久所以顏色鮮亮一些,一般養護一段時間後後,顏色就會自然變得更舊一些。還有黑色和棗紅色,主要還是受青銅器出土環境影響。
青銅綠——在化學上主要是鹼式碳酸銅和硫酸銅的混合物,是空氣中存在的碳和硫兩種元素長期與銅氧化反應形成的。這種綠色一般不直接食用是沒有害的,所以青銅器不能直接盛放是酒或食物。
有些青銅器是黑色的,還有些帶紅色,真品青銅器的黑色是氧化形成的,一般是傳世品,埋藏時間很長,在自然界中形成銅的氧化。紅色的我們稱為”棗皮紅”,是水鏽的一種,是青銅器長期在水中浸泡形成的。  如果想要高仿鏽的,那成本就會高一些,因為鏽色的生成是需要時間處理的,短則半個月,長則需要3、4個月,要求越高,鏽色處理就越長,當然效果也會越好。
其他青銅器復仿製地點的青銅器顏色是黑色底、藍色鏽的,和鐘鼎青銅器產品顏色不一樣,這主要是主要材質、工藝不一樣。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化學自然腐蝕的鏽色,出廠前還要做環保滅菌處理,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青銅顏色會變的很温潤。而其他廠家的產品,大量的是用雜銅或鋅合金材料,因為不能自然腐蝕出青銅鏽色,只能做成黑色,紋飾中上藍色顏料,這種出來的鏽,用手一擦就會掉色,長期擺放對人體還會有害。

龍耳方壺仿製材質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的。青銅不是純銅,它是銅鉛錫的合金,古代叫“吉金”。純銅稱為“紫銅”,也就是電線裏用的銅,很柔軟,但硬度不夠。  青銅裏銅的比例有70%左右。青銅材料價格之所以高,也是因為銅的含量較高,而且含的錫價格比銅更貴。銅大概7、8萬一噸,而錫12萬左右一噸。

龍耳方壺仿製環保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經過室內陳設品環保檢測,有害放射線只有國際標準允許值的1/160,國際標準為32微倫/小時,而鐘鼎青銅器產品平均只有0.2微倫/小時。  這主要得益於製作工藝,在製作過程中不使用強酸處理,減少了酸鉛的形成,從而減少了有害放射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在產品出廠前,還要針對青銅器鏽色產生時伴生的有害病菌進行滅菌消毒,主要是白色粉末狀的氯化亞銅,它的產生會使青銅器在短短的1年內就能腐蝕透,是青銅器上致命的病毒。

龍耳方壺文物故事

龍耳方壺在分離半個多世紀之後,分別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的兩隻蓮鶴方壺,終於得以團聚。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還有一對有着同樣命運的國寶級“姐妹壺”仍然骨肉分離,不能團聚。它們就是和蓮鶴方壺同時出土的龍耳虎足方壺
1923年8月,河南省新鄭市大旱,似火的驕陽烤得莊稼都打了蔫兒。新鄭市李家樓村的一個普通村民,決定在自家的菜園中打口井,以解灌溉之急。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普通的菜園下面,竟然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的大墓。經過發掘,100多件青銅器及數百件玉器、陶器等文物重見天日,其中就包括一對龍耳虎足方壺和一對蓮鶴方壺。這批文物後被河南古物保存所(今河南省博物院)收藏。
1937年“七七事變”後,華北告急。為了保存這批寶貴的文物,馮玉祥下達了“河南博物院館藏精品即刻南遷”的命令。於是,含龍耳虎足方壺和蓮鶴方壺在內的部分重要文物被連夜打包,分裝68箱,轉移到了抗戰大後方——重慶。然而,在這裏,這兩對方壺的命運發生了截然不同的改變。
1949年11月,戰敗的國民黨開始撤往台灣。臨走之前,他們沒有忘記帶上河南博物館的那68箱國寶。兩隻龍耳虎足方壺被分別放入兩個箱子裏,分別裝到了不同的飛機上。當其中一架裝有龍耳虎足方壺的飛機在炮火中起飛後,解放軍便猶如神兵天降般封鎖了整個機場。餘下的飛機以及飛機上所裝載的文物,逃脱了背井離鄉的命運。這其中,包括一對蓮鶴方壺,及剩下的一隻龍耳虎足方壺。在一同經歷了入土、出土、南遷之後,它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姐妹”——另一隻龍耳虎足方壺,離自己越來越遠……

龍耳方壺點評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戰爭的硝煙也已消失殆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青銅器館裏,一隻龍耳虎足方壺靜靜地矗立着,默默地向人們訴説着它所歷經的人間滄桑,它的身影顯得蒼涼而孤獨。同時,在海峽的另一頭,台北歷史博物館裏,另一隻龍耳虎足方壺也孤單地矗立着。兩隻共同經歷了2700多年風風雨雨的“姐妹壺”,如今被一條小小的海峽阻隔而不能相聚,不能不説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炎黃子孫,血脈相連,如果龍耳虎足方壺能夠“姐妹”團聚,那將不僅僅是文物界的一大盛事,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