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博物院

(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

鎖定
河南博物院(Henan Museum),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8號,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確定開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學校校舍為館址,是為河南博物院發軔之始。1961年,河南省博物館由開封遷至省會鄭州,位於紫荊山的河南展覽館“禪讓”給有着厚重歷史的河南博物館。1997年7月,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併,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河南省博物館從鄭州市人民路遷至鄭州市農業路更名為“河南博物院”;同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館落成開放。 [4]  [12]  [26] 
河南博物院佔地10餘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 [60]  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館藏文物17萬餘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大,是見證中華文明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寶庫。多來自於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淅川、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多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 [12]  [28] 
2008年05月18日,河南博物院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32]  2022年,河南博物院新院擬選址鄭州象湖附近。 [44] 
2022年12月7日,河南博物院恢復開放。 [58] 
中文名
河南博物院
外文名
Henan Museum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8號
佔地面積
126 畝
類    別
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夏令時:9:00—17:30,冬令時:9:00—17:00。
門票價格
免費
館藏精品
賈湖骨笛杜嶺方鼎婦好鴞尊玉柄鐵劍蓮鶴方壺雲紋銅禁四神雲氣圖壁畫武則天金簡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藏品數量
17萬餘件(套)(截至2022年1月)

河南博物院歷史沿革

河南博物院建館沿革

民國開封河南博物館 民國開封河南博物館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馮玉祥將軍在治豫政綱中就提出了“教育為立國根本要政”的主張,並身體力行,極力扶持文化教育事業。同年7月,在馮玉祥將軍的親切關懷下,由省政府委派郭須靜徐金泉何日章三人為河南博物館籌備委員,隸屬省教育廳,確定開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學校校舍為館址(即今開封市三聖廟街),是為河南博物院發韌之始。
開封河南博物館舊址 開封河南博物館舊址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為表現各民族的歷史和現狀,宣傳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遂將河南博物館改名為“民族博物院”,並改由省政府直接領導,同時劃撥劉師古堂充公遺產的一部分為專款,限期開放。河南省民族博物院以“啓發民眾知識文明、激增革命思想、促進社會文明”為辦院宗旨,廣泛徵集歷史、自然科學、農業、藝術、生理衞生等方面的實物料。同年10月10日,在藏品缺乏的情況下,大量運用模型等手段,成功舉辦了第一次陳列展覽。
開封市三勝街河南博物館舊址 開封市三勝街河南博物館舊址
民國十九年(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國民政府將“河南省民族博物院”恢復為“河南博物館”,並確定為社會教育機關,直屬省教育廳領導。同年12月23日,教育廳委任關百益為館長,並收回民眾師範房舍為古物陳列室。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廳又頒佈了《河南博物館組織條例》,其中明確博物館的宗旨為:“一、發揚固有文化;二、提倡學術研究;三、增長民眾知識;四、促進社會文明”。同時設立了保管部、蒐集研究部兩個大部,成立了由民政廳廳長、教育廳廳長、河南大學校長、博物館館長等組成的7人理事會,將原民族博物院的19個陳列室調整為7個,撤去了大量民族服飾和模型,充實了歷史文物。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的8年間,是河南博物館空前發展的時期,藏品中的歷史文物最為豐富、精緻,具有河南地方特點,而且湧現出以關百益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員。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大肆侵入。為避免文物被毀,館藏主要文物68箱被迫移運重慶,工作處於停滯狀態。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日偽期間,河南博物館被更名為“河南省立博物館”,下設事務部、保館部、研究部等。
抗戰結束後,國民黨河南省政府派謝孟剛為接收委員,接收了日偽當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館,但終因解放戰爭的爆發,國民黨政府忙於內戰,經濟嚴重匱乏,經費拮据,博物館步履維艱。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一舉解放了古都開封。共產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化教育和文博事業,立即成立了以趙幹亭為主的三人管理小組,進駐博物館,整飭館務。
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廳廳長曲乃生兼任館長,開始組織人員,整理文物、展室,修繕房舍、設施,進行業務活動,博物館再次出現生機,蓬勃發展。
1953年,根據中央文化部頒發的《對地方博物館的方針、任務、性質及發展方向的意見》,河南省博物館被確定為地誌性博物館。 [12] 
1961年,河南省博物館由開封遷至省會鄭州,因三年自然災害的到來而展覽難以為繼,所以1958年由各單位捐資在紫荊山興建的用於展示“當代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河南展覽館“禪讓”給有着厚重歷史的河南博物館。 [4]  [12] 
文化大革命中,河南省博物館組織癱瘓,業務荒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以後,河南省博物館漸入佳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尤其是進入80年代,博物館力量不斷壯大,機構設置趨於合理,設立了陳列部、保管部、社會教育部、圖書室、研究部、《中原文物》編輯部、辦公室、行管科、保衞科等科室,建立建全了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博物館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由於河南省博物館建築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突擊在鄭州興建的,它無論在建築形式、建築規模、還是在內部設施上,都很難適應今天博物館日益發展的需要。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高瞻遠矚,決定“八五”期間在河南省會鄭州建設一座現代化博物館。
1991年秋,根據李瑞環同志的有關指示,經原省委書記侯宗賓、原省長李長春等領導同志的積極爭取,國務院決定由國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資籌建新館舍。
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決定,將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併,成立河南博物院。 [12] 
1998年,河南省博物館從鄭州市人民路遷至鄭州市農業路更名為“河南博物院”,成為國家級博物館; [4]  同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館落成開放。 [26] 
2008年起,河南博物院免費開放。
2009年,被國家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26] 
2015年,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併入河南博物院,增設河南博物院民俗館; [26]  同年7月14日起,河南博物院閉館,對主展館實施維修,預計工期18個月。 [1] 
2020年9月24日起,河南博物院主展館重新對外試開放。 [3] 
2022年1月6日,鄭州市疫情防控形勢,按照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2年4號通告要求,河南博物院臨時閉館。 [9-10]  2022年4月29日起,河南博物院於恢復開放。 [49] 
2022年2月11日,河南將推進河南博物院新院建設,面積19萬平方米,投資約30億,位於象湖東側。 [43] 

河南博物院文物收集

河南博物院創建之初,就十分重視文物的徵集工作,但由於當時缺泛經驗,博物館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徵集藏品往往是單純的“網羅珍奇”,藏品頗為複雜,而且良莠不齊。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間,是舊河南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的繁榮時期,無論是在藏品的徵集、整理或在對藏品的研究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關百益先生的帶領下,先後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員會所存的所有文物,其中包括民國十二年(1923年)新鄭出土的春秋銅器,民國十四年(1925年)11月鄢陵城關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陽等地的歷代石刻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又先後徵集了大量的古代名人書畫及現代藝術品,從而豐富和提高了該館藏品的數量和質量。博物館還主動進行了幾次田野發掘,獲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這個時期擁有的藏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精,彌足珍貴。如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大型列鼎、王子嬰次爐、編鐘等;登封縣的九柄玉如意;石刻中的北魏石棺,劉根造像碑、魏志8種、隋代四面造像、舍利塔銘、唐代泉男生墓誌、宋代二體石經、金代進士題名碑等。因為該館擁有大量的文物精品,所以在中國博物館界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國外也深受讚揚。當時曾有這樣的評論:“統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確保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館工作人員以滿腔的愛國熱忱和高度的責任心,精心挑選文物珍品5678件,拓片1162張,圖書1472套(冊),分裝68箱運漢口,存放於法國租界。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隨着中國國內形勢日趨危急,存放於漢口的文物又輾轉運至重慶,從而避免了日寇的劫掠和破壞。而存留於開封的文物,在開封淪陷後,大部分銅器、鐵器下落不明。
1949年11月,存放於重慶的68箱文物由國民黨政府挑選38箱,其中文物5119件,圖書1450套(冊)運往台灣。至此,河南博物館元氣大傷,苦心經營20餘年的文物大館,已無精品可言,博物館名存實亡。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下,河南博物院重整旗鼓,大力開展文物徵集工作,通過調查、收購、接受捐贈、發掘、揀選、調撥等,很快恢復了元氣。而且,館藏文物的數量和質量已非昔日可比。館藏文物達十萬件,特別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器,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如鄭州的大河村遺址出的新石器彩陶、臨汝出土的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鄭州窯藏青銅器、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國青銅器、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銅器、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銅器、扶溝出土的楚國金銀幣、洛陽唐三彩、汝瓷、鈞瓷等。
從1954年開始,河南博物院還曾多次派出徵集人員,分赴革命老區,進行調查訪問,徵集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同時,還接收了省軍區、省民政廳等單位撥交的部分革命文物和有關資料,其中有許多珍品,如太平天國的佈告、義和團的旗幟、吉鴻昌烈士就義時的血衣、彭雪楓烈士的遺物、《響導》週報、《新青年》雜誌、《紅旗報》《中州評論》《拂曉報》等。
隨着文物工作的不斷深入,湮埋已久的地下文物精品,終於重見天日,再現風采。為了配合河南博物院建設,發揮河南文物大省的優勢,從不同側面再現燦爛的河南古代文化,在省委、省政府及文化廳、文物局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又陸續從中央、省直及各地市文物單位徵調一大批文物精品。 [12] 

河南博物院陳列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的"河南博物館"時期,在廣泛收集歷史文物、民俗文物和各類自然標本的基礎上,先後開放的陳列室有13個。如安陽殷墟出土器物陳列室、新鄭古器物陳列室、洛陽古物陳列室、岩石陳列室、民族模型陳列室、開封相國寺舊藏文物陳列室、石刻室、藏經陳列室、植物、礦物標本陳列室、書畫陳列室等。由於當時的陳列水平有限,在"唯器物論"的思想指導下,採取器物堆砌的辦法,陳列質量較差,但仍能看出當時的"河南博物館"已初具規模。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在館藏文物精品運抵重慶後,開封本館所屬藏品仍繼續陳列開放,但數量和質量均大為遜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開封,河南博物館被迫停止活動,直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日偽統治下,把河南博物館改名為"河南省立博物館",才將原陳列開放。
解放後,河南博物院獲得了新生。1949—1961年間,除舉辦《河南自然環境與資源》《河南歷史》《河南革命文物》三個基本陳列外,還舉辦展覽數十個,內容多數與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和政治運動有關。如《從猿到人展覽》(1950年)《鎮壓反革命展覽》(1951年)《偉大祖國展覽》(1952年)《青銅器展覽》(1952年)《歷代服飾展覽》(1954年)《肅反展覽》(1956年)等。
1961年至1966年五六年間,是河南博物院穩步發展的時期,也是舉辦展覽較多的一個時期。遷鄭之初,立即與省文物隊聯合舉辦了《河南省歷史文物展覽》,展出文物2000餘件。1963年舉辦的《河南革命文物展覽》、以實物、圖片、繪畫、文字等較為系統地再現了河南革命鬥爭史。1964年,在原有《歷史文物展覽》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的研究、設計、製作,舉辦了遷鄭後的第一個基本陳列——《河南歷史陳列》,集中反映了河南古代歷史概況。
“文化大革命”時期,陳列展覽工作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展覽被污為“黑展覽”而被查封。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博物院職工還是以高度的責任心舉辦了幾次富有教育意義的展覽。如《抗大校史展覽》《焦裕祿事蹟展》《林縣紅旗渠展覽》《洛陽煤礦史展覽》等。
1977年到1997年的20年,是河南博物院大發展的20年,陳列展覽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並逐步確立了中國文物大館的地位。首先於1980年重新恢復了《河南歷史陳列》。該陳列在"文革"前陳列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採用了新的陳列設備和手段,使之更趨於科學化和大眾化,真正成為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園地。1981年以來,又先後舉辦了《河南革命文物陳列》《古代雕塑藝術陳列》《古代建築藝術陳列》《館藏明清書畫展》《館藏文物精品展》以及《楚國青銅器展》等幾十個展覽。
通過六年多的醖釀和深入研究,集河南博物院集體的智慧,在中央、省、地市各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在落成之日便隆重推出了《河南古代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風雲》《河南古代石刻藝術》《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築》《楚國青銅器》《明清工藝珍品》《恐龍世界》等1個基本陳列和7個專題陳列,內容豐富。尤其是《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是70年來河南博物院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內容更充實的大型陳列,展廳面積達3200多平方米、展覽文物1000多件(套),均屬館藏文物精品,重點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光輝成就。在內容上,一改傳統的模式,儘可能地增加了觀眾參與項目;在形式上,普遍採用了聲、光、電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使觀眾真正能夠賞心悦目;在講解手段上,配備了電腦控制的自動擴放錄音講解、擴放錄像、聲控幻燈、感應錄音講解等先進設備,增加了觀眾參與的一些項目,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對文物的求知鑑賞、娛樂等需求。
河南博物院自創建以來,一直在中原文物如何走出河南、走向世界這個問題上做出積極的努力和嘗試。如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當時河南博物館選送的新鄭出土的8件青銅器,在倫敦引起轟動,受到海外觀眾的高度讚揚。70年來,舉辦和參加的出國展覽還有:1980年丹麥、瑞士的《中國珍寶展覽》,1985年日本的《中國曆代陶俑藝術展》,1986年日本的《黃河文明展》,1987年美國的《中國曆代陶俑藝術展》,1990年日本的《河南省文物展》,1990年新加坡的《中國漢代文明展,1991年法國的《河南省史前文物展》,1992年澳大利亞的《帝王的中國展》,1993年丹麥的《華夏帝王展》,1996-1997年英國、德國、瑞士和丹麥的《人與神展》,1998年的《大黃河文明展》等。 [12] 
2022年8月,河南博物院首次引入“虛擬公社”的概念,以九大鎮院之寶為原型,進行二次虛擬形象創作,從世界觀架構到虛擬世界,從形象創作到故事情節,通過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文物的起源和歷史的魅力 [53] 

河南博物院建築格局

河南博物院綜述

河南博物院佔地面積126畝,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河南博物院主展館的主體建築以元代古觀星台為原型,經藝術誇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為長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內部設計五層,其中地下一層。冠部為方鬥形,上揚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納“地氣”之意,寓意中原為華夏之源,融匯四方。外部牆面為土黃褐色,取中原“黃土”“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之意。主館正面從上至下有淺藍色的透明窗與自上而下的透明採光帶,具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主體展館位於院區中央,後為文物庫房,四隅分佈有電教樓、綜合服務樓、辦公樓、培訓樓等。整體建築結構嚴謹、氣勢宏偉,造型古樸典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也體現了中原文化的特點。按照國家級現代化博物館的要求,新館內部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內有自動消防系統、安防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文物保護系統、電教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等設施。 [12]  [28] 

河南博物院展廳

  • 基本陳列
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
“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歷史為主線,以中原文明發展歷史為綱,以世界文明背景為參照,展示華夏民族的文明發展軌跡,再現中原文化的悠久與輝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響力與輻射力。基本陳列位於主展館1、2、3層,共分10個展廳,由新石器時代、夏西周東周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組成,遴選超過500件(套)館藏文物,展出圍繞各個歷史時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都城中的人文生活進行解讀。 [27]  [38] 
出彩中原——河南紅色文化陳列
陳列展覽地點為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一樓展廳,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打破舊世界,第二部分為建設新家園,第三部分為走進新時代。 [29] 
出彩中原——河南紅色文化陳列
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
陳列展覽地點為河南博物院主展館四樓13廳,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為食器——自羊徂牛,鼐鼎及鼒,第二部分為酒器——為酒為醴,烝畀祖妣,第三部分為水器——盥帨於下,有盤有匜,第四部分為樂器——鐘鼓鍠鍠,磬管鏘鏘,第五部分為兵器、車器、雜器——干戈戚揚,爰方啓行。主要展出河南淅川縣楚國貴族墓地出土的青銅器,按照青銅器用途分類,集中展現中原楚系青銅藝術的基本面貌。 [30]  [35] 
丹淅吉金——中原楚國青銅藝術
中原古代石刻藝術
陳列展覽地點為河南博物院主展館一樓西側15廳,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漢代畫像石刻,第二部分為陵墓石雕,第三部分為墓誌,第四部分為佛教造像。系統介紹石刻藝術的4種表現形式,展現古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和審美意趣。 [31]  [36] 
中原古代石刻藝術
  • 臨時展覽
魯迅的藝術世界
魯迅的藝術世界由河南博物院和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辦,展覽的展品均為魯迅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原件,希望通過展覽向觀眾揭示魯迅藝術世界的精神層面。 [33]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由家園、分封、天工、文脈四個單元組成,展覽共展出145件中原文物。第一單元“家園”主要展出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二里頭遺址、新鄭望京樓城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淅川楚墓羣、永城西漢梁王墓羣、隋唐洛陽城遺址、唐恭陵和北宋黃陵的部分出土文物。第二單元“分封”通過中原地區的出土青銅禮器、兵器和樂器,再現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度。第三單元“天工”從青銅鑄造、玉器琢磨和瓷器燒造三方面,呈現中原地區的工藝美術與工匠的智慧。第四單元“文脈”回顧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與發展變遷過程,包括商周時期的禮樂文化、西漢時期確定正統地位的儒家思想,以及佛教與道教相互吸納及構成的民間信仰。 [34]  [37]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

河南博物院館藏文物

河南博物院綜述

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館藏文物17萬餘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大,是見證中華文明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寶庫。多來自於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淅川、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多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 [12]  [28] 

河南博物院重要藏品

藏品名稱
簡介
圖片
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長23.6釐米,於1987年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M282號墓出土。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國《自然》《古物》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這一成果被銘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 [17] 
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
杜嶺方鼎
杜嶺方鼎所處年代為商代早期,通高87釐米,口長寬61釐米,耳高17釐米,足高25.5釐米,重約64.25千克,於1974年在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出土。杜嶺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銅重器,更是中國乃至世界於人類的青銅時代,所創造的第一座青銅文明紀念碑——杜嶺方鼎是人類所能認知的年代最早、體量最大、鑄造最為完美、保存最為完整的青銅重器。河南出土有兩尊青銅方鼎,大的被命名為“杜嶺一號”,小的被命名為“杜嶺二號”。“杜嶺一號”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杜嶺二號”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18] 
杜嶺方鼎 杜嶺方鼎
(yí)
(yí),春秋時期水瓢。 [67] 
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所處時代為商代晚期,通高46.3釐米,口長16.4釐米,足高13.2釐米,蓋高13.4釐米,重16千克,於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小屯宮殿宗廟遺址西南側婦好墓出土。婦好鴞尊是婦好墓所出468件青銅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穎,各部位紋飾和諧,頭部羽紋動感尤烈,呈現出商文化刻意創新、追求完美的精神。 [19] 
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
玉柄鐵劍
玉柄鐵劍所處時代為西周晚期,通長34.2釐米,柄長12.2釐米,劍身長22釐米,葉寬3.8釐米,玉劍莖最大直徑1.8釐米,於1990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2001號墓(虢季墓)出土。虢季墓是“1990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玉柄銅芯鐵劍(即玉柄鐵劍),集鐵、銅、玉三種材質為一體,製作精美,是中國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時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鐵製品,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20] 
玉柄鐵劍 玉柄鐵劍
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所處時代為春秋時期,通高117釐米,口長30.5釐米,口寬24.9釐米,於1923年在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蓮鶴方壺的出土,證明早於孔子100多年,就已從“錯彩鏤金、雕繢滿眼”中突出一個活潑、生動、自然的形象,成為一種獨立的表現,把裝飾、花紋、圖案丟在腳下了。它從真實自然界取材,不但有躍躍欲動的龍和螭,而且還出現了植物:蓮花瓣。表現了春秋之際造型藝術要從裝飾藝術獨立出來的傾向。尤其頂上站着一隻展翅的仙鶴,象徵着一個新的精神,一個自由解放的時代。 [21] 
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所處時代為春秋時期,縱長131釐米,橫長67.6釐米,高28.8釐米,身寬46釐米,重94.2千克,於1978年在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雲紋銅禁,莊嚴瑰麗,造型奇妙,鑄藝巧奪天工,霸氣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此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文獻所見中國最早用失蠟法工藝的時間,在唐代初年——《唐會要》説,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就是失蠟法。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印度。雲紋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此禁鑄造年代,不晚於公元前552年。墓主子庚是年而卒。由此,學界認為失蠟法鑄造工藝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相當成熟。它不是舶來品,是中國固有的三大傳統鑄造技術之一。 [22]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
四神雲氣圖壁畫
四神雲氣圖壁畫所處時代為西漢早期,長5.14米,寬3.27米,於1987年在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碭山柿園漢墓出土。四神雲氣圖的出土,顯示了中國神仙世界關於蓮花的“聯想”,比佛家更為大氣磅礴;中國神仙世界裏的蓮花,與釋迦牟尼一步一蓮的傳説相比,一則落到了實處,二則更大膽、更浪漫。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漢代將“四神”看作與避邪求福有關,廣泛用於銅鏡、漆器、壁畫等裝飾上 [63]  。在四神雲氣圖中,仙鶴演化為朱雀,荷花、雲朵是昇仙媒介,它們與青龍、白虎、玉璧、靈芝、怪獸等,共同構建起西漢初年一個時代的思想高度——四神雲氣圖是中國神仙世界集大成者,更是西漢初年中國神仙思想的一部史詩。 [23] 
四神雲氣圖壁畫 四神雲氣圖壁畫
武則天金簡
武則天金簡所處時代為唐代,長36.2釐米,寬8釐米,厚約0.1釐米,重223.5克,於1982年在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極峯北側石縫中出土。這一稀世國寶的發現,不僅是研究女皇武則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證,也是研究武周時期社會意識形態的寶貴資料。 [24] 
武則天金簡 武則天金簡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所處時代為北宋,高19.5釐米,口徑5.6釐米,底徑8.2釐米,於1987年在河南省寶豐清涼寺村出土。“天下名瓷,汝窯為魁。”在北宋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中,不但河南獨佔其三,而且汝窯位居魁首。汝官窯系御用窯,燒造時間極短,只在北宋晚期燒了大約20年。之後,汝窯消失,技術失傳。文獻記載:汝窯有“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之稱。天藍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燒製過程中窯位與火候恰臻妙處,因此成品率極低,傳世極少。中國一共發現汝官窯傳世天藍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窯遺址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天藍釉作品,獨此一件。在5件天藍釉作品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這件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不但是唯一一件經考古工作者科學發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稀世難得。 [25]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六博陶俑
六博陶俑 [62] 
六博陶俑 六博陶俑
銅鑾鈴
1990年出土於三門峽虢國墓地,外廓寬9.9cm,通高17.1cm,酷似手持小電扇的青銅器,是古代馬車上的一種裝飾配件,相當於現在的車喇叭。作為周文化的標識性器物之一,為研究古代車馬提供重要實物資料。 [64] 
銅鑾鈴 銅鑾鈴
隋代彩繪坐姿伎樂女俑
隋代彩繪坐姿伎樂女俑 [65] 
隋代彩繪坐姿伎樂女俑 隋代彩繪坐姿伎樂女俑
彩陶雙連壺
彩陶雙連壺來自仰韶文化時期,由兩隻相似的陶壺並列連接組成,腹部相通,兩側各有一耳,或是舉行慶祝活動時的酒具,是友好、團結的象徵。 [66] 
彩陶雙連壺 彩陶雙連壺

河南博物院所獲榮譽

時間
所獲榮譽
2000年
河南博物院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9] 
2008年05月18日
河南博物院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32] 
2018年10月11日
河南博物院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2] 
2019年12月
河南博物院獲得“河南省博物館精品陳展工作獎”。 [5] 
2021年8月
河南博物院社會教育部基礎教育科被命名為“第20屆全國青年文明號“。 [6]  同年11月,河南博物院陳列部被授予“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7-8] 
2022年3月
河南博物院的“失傳的寶物”系列旅遊產品入選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遊優秀案例。 [46] 
2022年3月
河南博物院榮獲2021年度 “全國版權示範單位”稱號。 [47] 
2022年4月
河南博物院入選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 [48] 
2022年5月
河南博物院“出彩中原——河南紅色文化陳列”榮獲“2021年度河南省優秀陳列展覽項目”。 [50] 
2022年5月18日
河南博物院“出彩中原——河南紅色文化展”,榮獲“2021年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主題展覽項目”。 [52] 
2022年5月18日
河南博物院“金相玉式——沿黃九省區金玉特種工藝瑰寶展”,被評為2022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優秀展覽。 [51] 
2022年9月
獲得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突出貢獻獎”。 [55] 
2022年9月8日
河南博物院的“鼎盛中華——中國鼎文化”、“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動物映像”、“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展”入選“新時代博物館百大陳列展覽精品”名單;“金字塔·不朽之宮展”入選國際及港澳台合作獎 [56] 
2022年11月29日
入選中國科協2021-2025年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名單 [57] 
2023年1月
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59] 
2023年6月6日
由青海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申報的“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 共建‘黃河文化共同體’”入選2023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詳見詞條: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案例 [61] 

河南博物院文化活動

時間
文化活動
活動圖片
2021年7月8日上午
由河南博物院主辦的“第十屆暑期少兒活動節”啓動儀式在河南博物院多功能報告廳舉行。 [40]  同年12月,河南博物院專家通過新加坡線上講座傳播中華文化。 [42] 
2022年1月
河南博物院捐贈物資助力社區共戰疫。 [41] 
2022年3月
被授予“2021年度全國版權示範單位”稱號。 [45] 
-
2022年8月
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主辦“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54] 
-

河南博物院文物保護

河南博物院預防性保護

河南博物院重視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不斷投入重點資金提高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水平,根據部門職能劃分由相關部門實施的主要項目有文物保存環境監測、庫房和展廳中央空調系統的升級改造、恆濕庫房、微環境控制展櫃、櫃架囊匣配置等項目。文物保護研究中心開展的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主要以文物保存環境監測和對重點文物展櫃微環境濕度調控為主。
2011年,完成河南博物院文物保存環境無線監測系統項目,在院區、展廳、庫房和展櫃分別設立監測站點,對文物保存環境參數(如温度、濕度、空氣污染物、空氣浮塵、光照輻射、二氧化硫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因素)進行實時監測,對監測系統和監測設備做好日常維護運行工作。 [13] 
預防性保護

河南博物院紙質文物保護

河南省文物局紙質文物保護與培訓重點科研基地,是河南省紙質文物保護修復科學研究與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專門機構。
基地於2014年9月正式成立,設立於河南博物院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基地的主要職責是:承擔河南省紙質文物保護修復的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河南省推廣研究成果;承擔河南省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專業培訓工作;幫扶河南省內外文博單位重要項目的修復方案設計及編制工作;對民辦博物館等民間機構及個人收藏者提供技術諮詢工作;並承接書畫、碑帖拓片及其它紙質文物的修復業務。基地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注重人才培養,深化科學研究,促進成果轉化,以提升河南省紙質文物保護科技水平為己任,為推動河南省文物保護事業科學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14] 
紙質文物保護

河南博物院金屬文物保護

河南省文物局金屬文物保護重點研究基地(河南博物院)簡稱金屬基地,隸屬於河南博物院文物保護技術中心,建立於2010年。由中心主任兼任基地主任,設專職副主任1人。中心設計職能為,承擔河南博物院金屬文物、無機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研究金屬文物保護修復的新技術、新材料,融合科學理念、傳統技藝和審美需求,最大程度確保修復和保護過程的合理性。在河南省內乃至中國文物保護修復技術的推廣、實施等相關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金屬基地包括金相顯微鏡實驗室、無機文物保護修復室。 [15] 
金屬文物保護

河南博物院傳統修復

傳統技術研究室,是文保中心下屬從事各類文物修復的專業科室。傳統文物修復技藝傳自北京,也就是從清宮廷造辦處的“歪嘴於”一支。
1952年,河南省博物館正式成立文物修復室,師從“歪嘴於”傳人王德山的王長青先生來到河南省博物館,專司各類文物的修復及復仿製工作。
1979年,王琛工作後從父親手裏繼承了這門傳統的文物修復技藝。
2011年,文物修復室歸屬文保中心,即現傳統技術研究室。工作包括:修復青銅器、金銀器、鐵器、錫器、陶器、釉陶、三彩、骨器、玉石器、畫像磚、玻璃器等,各類文物的復仿製及金銀錯與不同材質的鑲嵌技術,文物修復保護方案編制。
2013年,河南博物院安排兩名碩士研究生跟隨王琛專門學習傳統的文物修復技藝,使這一技藝在河南博物院得以延續和傳承。
自修復室成立之初已有近70年,通過三代文物修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共計修復各類館藏及外單位文物近5000餘件。其中代表作有云紋銅禁(春秋)、“婦好”鴞尊(商)、“婦好”夔足方鼎(商)、“王子午”鼎(春秋)、龍耳方壺(春秋)、蓮鶴方壺(春秋)、嵌寶石金蝴蝶(明)、嵌綠松石雲紋方豆(戰國)、鑲紅銅龍紋扁壺(戰國)、三彩童稚木偶戲圖枕(宋)等。先後為台灣自然博物館、國家錢幣博物館、國家大劇院中國科學技術館等單位復仿製各類文物300餘件。 [16] 

河南博物院領導成員

黨委書記:萬捷 [68] 
院長:馬蕭林 [68] 
紀委書記:葛聚朋 [68] 
副院長:張得水、信木祥、李琴、翟紅志 [68] 
工會主席:史自強 [68] 

河南博物院機構設置

河南博物院由辦公室、組織人事處、後勤管理處、保衞處、財務處、陳列部、社會教育部、研究部、藏品管理部、圖書資料部、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信息管理處、河南文化信息中心、文物徵集交流部(河南民俗博物館)、華夏古樂團、紀檢監察室、對外合作交流辦公室、社會服務部(文創辦)組成。 [12] 

河南博物院參觀信息

河南博物院地理位置

河南博物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8號。 [12] 

河南博物院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夏令時:9:00至17:30,冬令時:9:00至17:00。閉館前1小時停止預約參觀,每週一(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閉館。 [11] 

河南博物院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 [26] 
基本陳列講解收費:“首席講解員”講解收費260元;“一級講解員”講解收費200元;“二級講解員”講解收費150元;“雙語講解員”英文講解收費280元;特約講解每組收費:100元;寒、暑假特訓班每人收費:2600元;各種特展講解收費:100元。 [11] 

河南博物院新館

河南博物院新院項目選址擬在鄭東新區白沙組團象湖以東地塊,通惠路以西、前程大道以東、榮昌路以北、昇平路以南圍合的170畝區域內,規劃建築面積為20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面積14.8萬平方米,地下輔助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公眾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 [44] 
2024年3月2日,河南博物院許昌分院揭牌儀式在許昌舉行。 [6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