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窯遺址

鎖定
龍窟遺址位於佛山荷城區沿江路,東鄰風景秀麗的龜峯山。1957年,廣東省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和高明縣文物工作人員在大崗山(現已闢為沿江路一部分)進行文物普查,在“探溝”中發現古陶碎片,併發掘出20多件陶器及墊燒物、釉渣、紅燒土等,經考證為唐窯器物。當時的《南方日報》曾以“廣東發現古窯址,高明縣算最老”為題作了報道。2013年12月11日考古人員在遺址中揭露清理出一座長達78.8米的龍窯遺蹟。經專家認證,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蹟。 [1] 
中文名
龍窯遺址
外文名
Dragon wat ruins
地理位置
佛山荷城區沿江路
景點級別
廣東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
二號唐代龍窯遺址

目錄

龍窯遺址簡介

1986年,在省博物館專家的指導下,開始對大崗山東坡的一號唐代龍窯遺址進行發掘清理。該古窯從下向上延伸砌築,窯牀傾斜25°,頂已塌落;中段殘長9.55米,前寬2.64米,後寬2.8米;窯壁夯土與磚合構,厚0.27米。窯內有一層厚10~14釐米紅褐色土層用以墊燒陶器,清理後可見窯牀上有規則地排列着一個個經高温燃燒過的圓窩,窩內還殘存着陶碗近百個。距龍窯20米開外發掘的兩處“探溝”中,發掘出碗、碟、缽、二耳罐、四耳罐、六耳罐、盆、缸、釜耳杯、爐、兩耳短頸展口壺等古陶十多種共上千件陶器,估計為廢棄物堆積層。陶器以施青釉為主,部分施醬釉,多呈短釉露胎;碗多作餅足、圈足、壁形足,造型有中、晚唐特色。
1987年3月,二號唐代龍窯遺址在大崗山北坡出土。龍窯殘長9.06米,前寬2.2米,後寬2.36米,壁厚0.2米,窯牀傾斜13゜。上有墊燒託缽104個,陶器除上述品類外,還有燭台、反唇碗、器蓋等。
唐代龍窯遺址屬廣東首次發現,出土有顯著唐代陶器特色的碗、碟、盆、缸、罐等陶器百多種上千件。唐代龍窯的發現,修正了長期以來“唐窯為饅頭窯”的推斷,對廣東古代窯業演變史提供了重要史實和線索,具有教高的考古價值。為保護這一珍貴的古文化遺產,1988年省、市、縣均撥款興建唐代龍窯遺址陳列館。該處被確定為廣東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窯遺址歷史悠久

參觀唐代龍窯遺址,可以使人們感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源遠流長,為一千多年前勞動人民在高明這片土地上自強不息、富於創造的精神感到自豪,從而激發人們愛國愛鄉的熱情,樹立為加快高明現代化建設步伐、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鬥的雄心壯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