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宗角祿康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後面的園林)

鎖定
拉薩的布達拉宮後,有一片水清林幽之所,古柳蟠生,碧波清澈。這就是拉薩著名的園林——宗角祿康。宗角祿康是布達拉宮附近最著名的水域,所有水中倒影的布達拉宮照片都是從宗角祿康方向拍攝的。 在藏語中,“宗角”的意思是:(布達拉)宮堡後面;“祿康”,意為魯神殿。魯神是藏傳佛教和苯教對居於地下和水中的一類神靈的統稱。“魯神”往往被漢譯為“龍神”,進而又被誤傳為內地人所説的龍王,“龍王潭”這個俗稱因此出現。
中文名
宗角祿康
外文名
zong jiao lu kang
整    治
六世達賴喇嘛時期對這裏進
簡    介
閣樓高三層,一二層為全對稱十
碑    刻
康熙皇帝《御製平定西藏碑
創建時間
17世紀布達拉宮擴建過程中

目錄

宗角祿康整治

宗角祿康
宗角祿康(6張)
17世紀布達拉宮擴建過程中,在此大量取土,遂積水成潭。六世達賴喇嘛時期對這裏進行了整治開發,在潭中小島上按藏傳佛教儀軌中的壇城模式建了一座閣樓,井架了一座長20多米、寬3米多的五孔石拱橋與外界相通。八世達賴喇嘛、十三世達賴喇嘛等,也曾對此進行過整治維修。

宗角祿康簡介

閣樓高三層,一二層為全對稱十字型神殿,主供魯神據説是六世達賴喇嘛從墨竹工卡迎請的女神墨竹賽欽,還有寶瓶壇城 和眾多護法神等。神殿四周設有用於觀賞風景的沿廊;頂層則是六角形小殿,斗拱承檐,上覆六角攢尖頂。此後,這裏成為禁苑,是拉薩少數僧俗貴族劃牛皮船玩的地方,旁人平時被拒之門外。每年藏曆四月十五日的薩嘎達瓦節,人們都要到這個神殿供奉墨竹賽欽女神,獻哈達、點酥油燈、施供品。
西藏民主改革以後,宗角祿康被闢為公園,該公園海拔較高,平原遊客來玩時建議攜帶抗高原反應藥品。

宗角祿康碑刻

由於城市道路建設的需要,1965年,原先位於布達拉宮前的兩尊石碑及碑亭被整體移置這裏。一尊是康熙皇帝《御製平定西藏碑》,主要記述康熙六十年平定準噶爾叛亂始末;另一尊是乾隆皇帝《御製十全記碑》,着重記述了乾隆五十七年派福康安大將軍率軍進藏驅逐廓爾喀入侵者的經過及意義。這兩座碑及碑亭現已被遷回擴建後的布達拉宮廣場,置於布達拉宮正門兩側。

宗角祿康景點

2006年,對宗角祿康公園進行徹底整治。布達拉宮周邊環境改造工程的設計理念以城市和諧發展,城市文物保護和城市旅遊的發展為主題,改造規劃分為民俗活動區、生態水景區、龍潭勝蹟區、親水活動區、文化活動區等五個景區。
民俗活動區:休閒好去處
位於宗角祿康公園西南角的民俗活動區,規劃保留現狀,六角亭和場地中的植被,聯繫水系設計成淺灘卵石溪流。六角亭是整個景觀空間的制高點和景觀視覺焦點,其周邊將開闢順時針方向的圓形廣場,從圓形廣場中透過疏密有致的樹叢可以看見一片開闊的緩坡和另一個圓形親水廣場,廣場通過木質拱橋與對面緩坡草坪中的園路相連。在濱水活動廣場旁將設計高程為30米的柱壯噴泉,形成景區的景觀制高點。景區東北角的樹林中設計有圓形林間廣場;西側佈置了停車場和自行車停放處。整個景區,以開闊緩坡草坪為主,周邊種植四季常青的植被,為市民休閒過林卡提供了一個好去處。
生態水景區:看水中倒影
生態水景區擴大了原有水景面積,在原六角亭位置改建以“桃柳鳴春”為主題的水中島,用兩座小拱橋與駁岸連接;改善水面形態和兩岸植被,設計親水棧道、自然駁岸和卵石漫灘,並種植高原水生植被,形成公園裏的生態水景。水中島的對岸還設計了觀演廣場,可以看到以布達拉宮為背景的水中倒影。
龍潭勝蹟區:林中哈達
改造後的公園南側古樹林中設計一條寓意為“林中哈達”的礪石路,既保護了古樹和名木又能營造出一種具有時間厚重感的景觀意境。北側的自然緩坡中還將種植大量喬木並設計林間廣場和林間觀景台。
水活動區:親水賞花
位於宗角祿康公園東北角親水活動區的原水景面積將局部調整和擴大,改善水面形態,增加親水設施,增設水中生態島,並結合原三角亭佈置地形島、休閒廣場、增設親水平台,以供遊人親水賞花。保留古樹並將水面引進廣場中,藉以置石、木質小拱橋和地形高差,建制一個“古柳溢清”的景觀場景。
文化活動區:演繹精彩
位於公園東入口處文化活動區的石碑、景亭、廣場和植被維持原貌。將原入口廣場改造為下沉式荒石霧噴廣場,兩側種植綠籬,綠籬間種植喬木並配以休閒座凳。石碑以西的廣場將設計成文化活動廣場。廣場形態借喻格桑花的形態,設計成六邊形,中心是圓形舞台,六邊形的邊長正好是圓形舞台的直徑,使六個花瓣廣場成為最好的觀賞區。
11月21日,候鳥在拉薩龍王潭公園水中嬉戲 [1]  。斑頭雁、紅嘴鷗等不少候鳥陸續飛抵拉薩河谷、雅魯藏布江沿岸等地避寒。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宗角祿康 宗角祿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