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泉鄉

(貴州德江縣龍泉鄉)

鎖定
龍泉鄉地處德江縣城西郊,東鄰青龍鎮、南接堰塘、煎茶,西靠楠杆,北接沙溪、錢家。地處東經107°56′—108°05′,北緯28°12′—28°18′之間,東西長14.65千米,南北寬11.6千米。鄉政府駐地距縣城約9公里,總面積8050公頃,其中耕地1108公頃(田62公頃、土346公頃)、林地684公頃、園地5.6公頃、牧草地1537公頃、水域79公頃。主要土壤類型有黃壤、石灰土水稻土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赤鐵礦、螢石礦暢銷省內外。
中文名
龍泉鄉
別    名
文新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德江縣 [1] 
地理位置
德江縣城西郊
面    積
8050 公頃
電話區號
0856
郵政編碼
565200
人口數量
約 1.33 萬
著名景點
觀音湖
龍泉坪休閒山莊
車牌代碼
貴D

龍泉鄉自然資源

龍泉鄉 龍泉鄉
境內高差大,最高海拔1262米,最低海拔436米,出露地層主要二迭系碳巖。碳酸鹽巖和志留系的砂頁岩等地層組成,岩溶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81.87%。地面平均坡度15.2度。境內東部低,西南、西北部高,屬岩溶低山丘陵和低中山山原地貌。
全鄉下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7個村名組,總户數3300餘户,總人口13700餘人,全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年平均氣候15℃,年降雨量約為1150毫升。 全鄉森林覆蓋率50%,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有觀音灘、敖家河、美女曬羞、龍泉坪猴山、龜池壩等,享有縣城糧倉及後花園之美稱。

龍泉鄉經濟建設

龍泉鄉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鄉黨委、政府將朝着打造德江美麗“後花園”的發展定位目標,乘德江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東風,紮實抓好與德江縣城的“對接”發展,即對接縣城規劃,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對接“高鐵”過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接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對接工業區劃,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對接生態優勢,打造旅遊品牌。按照“衞星城”的發展模式,實施“靠城帶鄉、以城興鄉”發展戰略,激發小城鎮發展活力,逐步形成龍泉與德江縣城的“同城”氛圍,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近年,搶抓“一高一鐵”過境龍泉的機遇,實現鄉域公路與縣城道路的無障礙連接;搶抓觀音灘水庫、塘壩河水庫等大型水利工程在龍泉的實施建設,切實加強以水利設施、人居環境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富”、“淨”、“美”進程,努力營造和諧、穩定、誠信的社會環境,以更加寬鬆的環境和優惠政策、一流的服務迎接四海賓朋、遠近客商和有志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共創龍泉美好的明天。

龍泉鄉旅遊發展

龍泉鄉充分發揮毗鄰縣城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悠久的文化優勢,認真實施“靠城帶鄉、以城興鄉、旅遊強鄉”戰略,保護、挖掘和弘揚民族民間文化,打響德江“後花園”這張名片。
龍泉鄉地處縣城西郊,是德江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享有德江縣城“後花園”的美譽。該鄉搶抓德江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機遇,出台了《關於保護開發歷史文化的實施方案》,加大對歷史文化、文物的保護、開發力度。安排專人挖掘、整理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培育文化傳承人。
由鄉宣傳辦牽頭,文化廣播站等部門密切配合,深入到各村(社區)和有關單位,通過尋訪老人、收集故事、查閲歷史資料收集、挖掘歷史傳統文化。探尋歷史古蹟,收集歷史物件。着手做好原地址相關標識和文字記載工作,彙編成冊,為打造歷史文化品牌提供豐富的民間素材和史料。
加強龍泉歷史文化的宣傳推介,讓每一名幹部羣眾對鄉內每一處歷史遺址、每一段歷史故事都做到胸中有數,對鄉內外古人在龍泉的活動事蹟都耳熟能詳,自覺成為傳播龍泉優秀歷史文化的宣傳員。營造出了濃厚文化氛圍,逐步將歷史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
抓住“六進村”活動契機,積極舉辦民族民間文體活動,倡導高雅健康、格調高雅的婚俗文化,用優秀歷史文化和新時代精神武裝、塑造幹部,引導、鼓舞羣眾。
把挖掘、弘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歷史古蹟,改善古遺址、自然景點周邊道路交通環境作為工作重點。先後投資修復了溝裏頭古龍門,修通了鄉政府至龍泉坪仙山“美女曬羞”景點公路,對隆興場至大石板明清古營盤遺址入景公路進行了鑲邊改造,對鄉政府至溝裏頭古龍門遺蹟景點公路進行了硬化,對景點周邊民房按照土家民居進行了集中改造。
按照“實用美觀融古今一體”理念,對鄉政府、財政所、林業站辦公樓,職工宿舍等進行了全面維修改造,外觀造型請專業師設計,呈現出一個不失莊重典雅又藴含土家民居風韻的政府辦公新環境。
關於龍泉未來的發展,鄉黨委書記王軍向筆者介紹,該鄉正着手策劃、申報一批具有震撼力的大型休閒旅遊項目,爭取開通縣城至龍泉坪仙山“美女曬羞”景點的旅遊專線,形成以縣城至仙山為核心的休閒產業帶,最終把龍泉鄉打造成德江集生態農業、旅遊觀光於一體的休閒度假中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