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志楨

鎖定
龍志楨(1889—1935)又名登鳳,女,彝族,彝名納吉美吉,昭通炎山松樂村人。龍雲胞妹。其父歿後數月出生。 [1] 
中文名
龍志楨
民    族
彝族
出生日期
1889年
逝世日期
1935年9月2日
出生地
昭通炎山松樂村

目錄

龍志楨人物經歷

龍志楨自幼聰穎,沉靜端莊,好學上進。後入昭通女子學校,旁涉經史,益明大義。15歲時訂親,未婚夫系永善縣黃華金寨盧奎益。盧奎益到龍家送禮時,被人半路設伏,劫奪財禮,發生械鬥,盧奎益在械鬥中被打死,致使龍志楨未婚先寡。隨後有2人提親,其母徵求她的意見,她説:“我家能繼承祖業者,只有我胞兄1人。他作為有志男兒,軍旅在外,難以顧及家事,我要留在母親膝下盡孝,服侍奉養母親,為奎益守節,不想出嫁。”其母及親人再三勸慰,矢志不移,終生未婚,人稱龍姑太。她能騎馬,會打槍。 [1] 
龍志楨在家中敬養老母,教護侄兒,代其兄龍雲處理家產,辦學校,興街場,熱心地方公益事業,處事精詳。1923年,她捐常年經費鎳洋300元,創辦幼稚園一班,附設於女子小學。1928年,她將先兄龍登漢出贅陸盧氏家處於昭、魯兩縣的水屯、水塘壩田地租百擔捐作昭通等10縣聯合女子中學學校基金。1930年,女中改為10縣聯合女子師範,她勸募彝良陸盛田之女陸雲仙(承嗣乏人,多病)將火燒壩產業實租兩百擔的一半捐給女師,兩處田地年收租銀約5000元。1934年她捐滇幣20萬元為女師建築校舍。同年,她在簸箕灣創辦志楨小學,招收附近漢、回、彝族兒童入學,貧困者免交學費,教師工資由她支付,後改為國立西南師範附屬志楨小學。她受龍雲委託,創辦昭通縣炎山區兩級小學並附設師範。資助貧困學生數十人到省內外學校上學。 [1] 
龍志楨為安置鄰省逃荒入境者,與四川金陽土目聯繫,在金陽開荒種地。1928年,從昭、魯、巧動員一些窮户去那裏開墾,開發沿金沙江流域96千米長,約160萬平方千米荒地,龍志楨對佃地農户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到40年代末,前往開墾種地的漢族佃户有2000多户13000多人,尚有貴州來的苗民14户。在龍志楨帶動下,昭通、金陽的一些土目也前往投資。她僱工匠先後開辦糖坊七八個,生產盒子糖,銷售到雲南。1930年,龍志楨首先在金陽燈廠設立鄉街子,逢農曆每月三、六、九日為街期,開設10餘家鋪子,在街上設立公平秤。在炎山通往金陽的金沙江上設置2只渡船,方便過往行人。後又在派來、熱水河、德克等地開設鄉街,鼓勵各族羣眾上市交易,促進四川涼山與昭通貿易。 [1]  [2] 
龍志楨積勞成疾,其兄接她到昆明休養。因她掛念家鄉事宜,不久又返回昭通。於1935年9月2日病逝,時年45歲。 [2] 

龍志楨榮譽

雲南省政府呈報國民政府民政部予以旌表。民國政府軍政要員多人為其書輓詩、祭文或題寫榜額,備致哀榮。國民政府頒“貞孝慈祥”榜額,林森題贈“堅金粹玉”4字,蔣介石題贈“操行可風”4字。盧漢題寫輓聯:“孝親敬兄獨處深閨四十載;勸農興學永思淑德數千家。” [2] 
參考資料
  • 1.    昭通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編著,昭通少數民族誌,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06,第321頁
  • 2.    昭通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編著,昭通少數民族誌,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06,第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