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山風景區

(安徽全椒龍山風景區)

鎖定
龍山寺(原名寶公庵)位於安徽省全椒縣西35公里,龍山西麓,管壩境內,沿合寧高速公路大野道口兩公里直達寺院。古寺山巒重疊,林鬱景奇,蒼松翠竹,黛色參天,巖山幽洞,瀑灑千峯,小橋流水,終年不息,冬曖夏涼氣候宜人。殿宇亭榭,清磐悠鍾,千古勝地。迎駕橋,積善橋,放生池,寶公亭,一線天,石林、塔林,撐腰石、仙人洞,龍洞,龍井,夕陽照、母子檀、百子檀、龜馱姐妹樹、連理枝,五龍宮、美人山等三十六景。遙相呼應,自然成趣,尤為主峯娘娘頂,遠眺長江如帶,美景廟宇,渾然一體,置身其間,如入仙境。古有詩云:林深無熟徑,樹老不知年。瀑灑千峯雪,巖開一線天。明.劉瑜詩云:愛此西山矗矗青,幾來馬首軋須停,從誰乞得愚公力,移得南窗作畫屏。又有清.吳國縉詩:林深無熟徑,樹老不知年,瀑灑千峯雪,巖開一線天。
中文名
龍山風景區
地理位置
安徽省全椒縣
景點級別
國家級景區
佔地面積
35 km²
著名景點
龍山寺
龍山因遠觀山勢似龍,傳説山中龍多(有龍洞、龍井、龍泉、五龍宮)。古代建南(攔)龍寺、鎖龍橋、騎龍集。目的不“龍脈”跑掉。至清朝原寶至公庵,亦更名為龍山寺,意從此將龍脈鎮住。
據《安徽通志》、明.泰昌《全椒縣志》、清.康熙《全椒縣誌》、民國九年《全椒縣誌》記載:江淮著名古剎之一的龍山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公元202年)迄今一千五佰餘年,系梁武帝國師神僧寶至公創建,故原名“寶至公庵”。原規模宏大,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鐘鼓樓等諸建築,最稱勝剎。元.至正四年(1344年)重修,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續修,清代屢有修葺,千年古剎,歷史悠久,滄桑數變,百廢待興。
1958年12月6日,省政府將龍山寺列全省57座寺廟道觀保護單位。在海外各界知名人士,廣大居士香客的大力相助下,重建大雄寶殿、三聖殿、觀音殿、娘娘殿、毗盧佛殿、齋堂、寮房等工程相繼竣工,古色古香,氣勢恢宏,一座集旅遊觀光的古建築羣體及清淨計嚴的佛教禪宗道場,以全新的面展示於世人。
免費信息
2020年2月16日,景區發佈公告,自疫情結束,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含港澳台地區)醫護工作者,憑本人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等與醫務工作相關資格證件)及身份證原件免費入園。 [1] 
鬱鬱葱葱之中的龍山寺 鬱鬱葱葱之中的龍山寺
大雄寶殿金碧輝煌,熠熠生輝 大雄寶殿金碧輝煌,熠熠生輝
高高的香爐矗立門口 高高的香爐矗立門口
古老的迎駕橋卧於寺前 古老的迎駕橋卧於寺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