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山農場

鎖定
國營龍山農場建於1958年,隸屬於海南省農墾總局,位於海南省儋州市西部。距省會海口市128公里,距三亞市250公里,距儋州市政府所在地50公里。全場共有16個生產隊,3個直屬單位,總人口4218人(2018年),在職職工769人,退休職工354人;擁有土地面積13.4萬畝,已開發利用4.02萬畝,橡膠種植面積21742畝,職工自營經濟總面積8000畝。
中文名
龍山農場
行政區類別
國營農場
所屬地區
海南省農墾總局
地理位置
海南西部
面    積
13.4萬畝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218人(2018年)

龍山農場地理環境

國營龍山農場地處海南省儋州市西部,西北面與排浦鎮為鄰,東臨春江水庫,東南、南、西南分別與國營八一農場、富克鎮、國營紅嶺農場接壤。場部設在排浦鎮以南5公里的排浦江東岸,距儋州市政府所在地50公里。
該場地勢南高北低,在海拔40~80米之間,地貌類型東、南、中部為花崗岩、砂頁岩殘丘台地,北部和西部為沉積物台地,除一些突起的孤丘坡度達15度左右外,台地坡度均在8度以下,大部分適宜機械作業。該場氣候温暖濕潤,且受颱風危害輕微,僅每年春夏之交,常有15~20天的乾熱天氣,風向西南,風速5~10米/秒。日平均氣温大於30℃,相對濕度小於70%,對農作物生長影響較大。
該場自東至西有春江、排浦江、南華溝,均向北獨流進海,場內流域面積甚廣。春江水庫庫區位於本場東面,水面寬闊,環繞場界達7~8公里。該場1988年在排浦江下游築攔江壩一座,使300多畝農田、80多畝魚塘和機關單位受益。 [1] 

龍山農場歷史沿革

該場建於1958年4月,由於場部靠近農民開墾的“龍田”而稱“龍山”農場。1962年撤銷,保留一個“新華隊”由西華農場代管。1971年該場經調整改稱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五師十六團。1974年10月恢復為國營龍山農場。
1990年,該場有土地面積134300畝,已利用39584畝。1990年總人口2272人,職工1366人,基層單位20個。 [1] 
2017年3月龍山農場設立為龍山居,劃歸排浦鎮管轄。

龍山農場經濟發展

該場以種植橡膠為主,但1971年前主要種植其他作物,橡膠種植尚空白,至1972年,才小面積種植橡膠72畝。1975~1979年,該場又一度改變生產方針而以種植劍麻為主。1980年後才以橡膠為主。至1983年,植膠面積達4000多畝,人均面積兩畝以上。至1990年,該場的膠園面積已達20887畝,年產幹膠267.3噸,年畝產幹膠65.2公斤,比1982年提高50%以上。自建場至1990年,累計幹膠總產885噸。
該場的林業發展迅速,80年代初成片種植,1985年達萬畝以上。1990年,共開採木材668立方米。經濟作物以甘蔗為主,1990年種植甘蔗面積3000畝,產量7500噸。
該場工業基礎薄弱,至1985年,僅有小型發電廠、日產0.5噸的煙膠片廠和小型的糧油加工廠各1座。至1990年,煙膠廠日產提高到1.5噸,糧食加工廠年產大米900噸。此外,該場的農機修配廠具有一般金屬加工能力,能擔負本場汽車、拖拉機維修、保養和生產小農具。 [1] 

龍山農場文教衞生

1990年,全場有中小學各一所,學生331人;醫療單位14個,其中醫院1所,病牀20張,醫務人員27人。 [1] 

龍山農場戰略決策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橡膠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戰略決策,竭盡全力做大做強橡膠產業,加強橡膠施肥管理,施足優質有機肥,改善了土壤結構,培養了地力,為橡膠高產穩定奠定了基礎。使已開割的橡膠畝產達96公斤以上,職工人均產膠2噸以上,年勞均純收入突破萬元。

龍山農場改善民生

重視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維修硬化道路,修建飲水工程,改造職工住宅,使生產隊職工配套住宅平頂化,户均住房面積80平方米以上;開展平安建設活動,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社會穩定,職工安居樂業,農場連續多年被省政府、省農墾總局、儋州市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優秀企業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