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山第一剎

鎖定
龍山第一剎景區位於安慶市大龍山森林公園東南部,總面積645.34公頃,素有“峯雄、洞迷、谷幽、石奇、木秀、水靈”之稱,園內森林茂密、雄峯險峻、奇石崢嶸、溪瀑密佈、古廟宇石刻眾多,是極具潛力、可深度拓展探險觀光、運動康體、休閒度假、森林文化等旅遊項目的的城郊型森林公園。 [1] 
中文名
龍山第一剎
地理位置
安慶餘灣村境內
景點級別
AAA級
佔地面積
645.34 公頃
著名景點
幽谷洞天
全    長
3.5公里

龍山第一剎景區特色

大龍山主要遊覽區之一。位於安慶餘灣村境內,遊覽路程6公里。幽谷洞天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景點。其間巨石夾道,危巖嵯峨,流泉飛瀑,蔚為壯觀。
烏龍溪貫穿整個遊覽區,全長3.5公里。兩岸遍佈巨型花崗石,形成各式各樣的洞穴,較大的有12個。岩石奇幻怪巧,取名“金兔戲水”、“晴雲霹靂”等。溪流蜿蜒曲折,穿石形成28潭,潭潭有奇景。最具特色的是珍珠潭,上靜下喧,射珠鼓譟。溪流中部的圓照庵下有一巨石,高約4米,長約5米,上刻楷書大字“龍山第一剎”,為清道光七年(1827)馬香谷所書。溪流上游有一瀑布,落差15米。
圓照庵建於宋代,今已不存,僅有石刻2塊,保存完好。圓照庵遺址處有2棵銀杏樹,高數10丈,樹圍分別為3.2米和3米,樹齡400餘年,枝繁葉茂。遺址四周叢山環繞,綠樹成蔭,流水潺潺,鳥語花香。
古銀杏樹左側1.5米處有求子石,高1米,形如方印,上刻石佛7尊,形態各異。相傳凡女子求子投石其上,不滾者必得貴子。
長毛洞位於圓照庵遺址右側山谷內,洞由巨型花崗石疊壘而成。據傳,明末農民起義軍住過此洞,因而得名。洞中有人工雕鑿的石門、石壩。洞分2層,上層可容百人,下層流水淙淙。過長毛洞,從古堡峯下山,山道兩旁分佈着鷹愁嶺、天馬巖、石筍、石林等數十處石景。 [2] 
2016年龍山第一剎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3] 

龍山第一剎歷史沿革

號稱“龍山第一剎”的圓照寺座落在宜秀區楊橋鎮餘墩村境內,沿烏龍溪上行,巨石夾道,林幽山靜。不覺中,清丁亥年間馬香谷題刻的“龍山第一剎”五個大字讓你進入無盡的禪境。
據寺中清代重修碑記載:“龍岫煙雲之中,天開圓照禪林,非同凡境也,此庵建於唐,歷五代及宋元明至本朝,香煙不絕”。其有廟宇三幢,並有一塔名為無量塔。歲月滄桑,寺塔不幸毀於兵燹。現在的圓照寺,寺前兩棵400年的銀杏樹,左雄右雌,樹圍3米有餘,高數十丈,挺拔高聳,樹冠如雲,堪稱龍山一寶。寺旁有求子石,上雕7尊石佛,形態各異。寺周有長矛洞,鷹愁嶺,天馬宕、石林、石筍、飛瀑等景點。整個圓照寺周圍修竹茂林,鳥語花香,現已建為國家森林公園,供遊人踏青遊春。 [4] 
據該寺住持意求法師介紹,大龍山圓照寺原有山林面積600餘畝,1964年,寺院山林被桐城縣政府劃贈予安慶集賢關園藝場管理,1984年,按有關文件精神,劃出的山林寺產重歸寺僧管理。後來區劃調整,包括圓照寺在內的整個楊橋鎮、羅嶺鎮劃歸安慶市宜秀區。1994年,時年六旬的意求和尚發宏願重修古剎,領眾僧修殿葺塔、築路建橋、接電通水。感恩佛法僧三寶加持,承蒙安慶市各級政府關懷,意求住持凝聚廣大護法信眾的誠心,歷盡二十餘年艱辛,將昔日荒山殘垣建設成叢林式禪淨雙修道場。如今,圓照寺上下兩院,瓊樓嶽寺,觀竦煙中,氣勢恢弘,廟宇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常住僧人二十有餘,香火鼎盛,遊客如雲。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新世紀之初,一場暴雨山洪之後,圓照寺東北角的石堰牆與伙房被沖垮,山石亂象,滿目瘡痍。年屆古稀的意求住持,面對慘狀,不悲觀,不彷徨,起早貪黑率眾僧修繕,幾經磨難,終於將倒塌的石堰牆和佔地近二百米的伙房修復一新,使寺廟重現昔日輝煌。
圓照寺內文物甚多,縱跨千餘載。歷代祖師留下的園林、墓塔、碑記等近三十處,諸如文目智煒老和尚塔、鎮塔公碑、無量塔碑和"龍山第一剎"石刻記等,每一處古蹟都記載着古剎的興衰。1996年安慶市文物管理局根據安慶市人民政府有關文件,將"龍山第一剎"圓照寺列為安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