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宮

(小行星)

鎖定
龍宮,編號為1999JU3 [6]  ,是距離地球約3.4億公里的小行星 [1] 
樣本發現,“龍宮”表層的水幾乎都消散於宇宙空間,證明了“龍宮”的表面物質正經歷着太空風化 [8] 
2023年3月消息,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分析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2019年從“龍宮”取回的兩份岩石樣本,在其中發現了尿嘧啶和煙酸。尿嘧啶是核糖核酸(RNA)4種鹼基之一,而核糖核酸是存在於生物細胞中的遺傳信息載體。 [10] 
2024年1月,日本研究人員報告,通過對探測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帶回地球的岩石樣本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龍宮”表面存在彗星塵埃衝撞留下的痕跡。這項成果將有助於探索地球生命起源。 [12] 
中文名
龍宮
外文名
Ryugu
分    類
小行星 [1] 
直    徑
約 1 km [1] 
自轉週期
7.633
半長軸
1.18956AU
離心率
0.19034
軌道傾角
5.88421 度

龍宮物理特徵

“龍宮”直徑只有約1千米,比小行星“絲川”更為原始,可能有更多的含水礦物和有機物。“龍宮”的自轉週期約為7個半小時,比一般的小行星自轉要慢 [1] 

龍宮樣本發現

2019年2月22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佈了隼鳥2號成功短暫登陸“龍宮”的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2022年6月6日報道,“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帶回地球的沙子樣本中,發現了氨基酸。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確認氨基酸的存在 [2] 
2020年12月,由探測器“隼鳥2號”搭載的為期6年的回收艙從3億多公里外的小行星“龍宮”(Ryugu)返回地球,並帶回約5.4克行星表面樣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等團隊分析了樣本後,從中檢測到20多種氨基酸。 [3] 
2022年6月10日,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日本兩個科研團隊對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採集帶回的樣本進行分析並公佈了結果。科研團隊稱,樣本分析顯示小行星“龍宮”上富含與水反應後形成的礦物,由此可以認為形成“龍宮”的原天體可能含有大量的水。此外,科研團隊還從小行星“龍宮”樣本中檢測出23種氨基酸,其中包括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的氨基酸種類。 [4] 
2022年9月2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佈,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採集並通過回收艙帶回地球的小行星“龍宮”岩石樣本中含有液態水 [5]  。10月20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科學進展》雜誌上撰文指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隼鳥2號”探測器首次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氣體,對這些氣體開展分析能揭示“龍宮”小行星的歷史,有助於科學家們進一步梳理太陽系的演化歷程。 [7] 
2023年2月23日,日本九州大學的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在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採集的小行星“龍宮”的沙粒樣本中,含有約2萬種有機化合物。這其中至少有20種氨基酸,以及構成蛋白質的材料物質。對此,有學者認為,氨基酸是通過隕石從太空帶到地球的。 [9] 
2023年3月消息,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分析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2019年從“龍宮”取回的兩份岩石樣本,在其中發現了尿嘧啶和煙酸。尿嘧啶是核糖核酸(RNA)4種鹼基之一,而核糖核酸是存在於生物細胞中的遺傳信息載體。該新發現向人們提示了地外的生命來源。 [10-11] 
2024年1月,日本研究人員報告,通過對探測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帶回地球的岩石樣本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龍宮”表面存在彗星塵埃衝撞留下的痕跡。這項成果將有助於探索地球生命起源。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