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場鄉

(貴州省普定縣龍場鄉)

鎖定
舊鄉名。詳見穿洞街道玉秀街道。原龍場鄉是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下轄鄉鎮。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12千米。
中文名
龍場鄉
所屬地區
中國貴州
位    置
普定縣西部
東    接
城關鎮

龍場鄉建制沿革

1953年建小窯鄉, [1] 
1992年改龍場鄉。 [1] 
2016年1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46號批准撤銷城關鎮、龍場鄉建制設置穿洞街道。
2019年,析穿洞街道部分區域設立玉秀街道。黔府函〔2019〕69號 [2] 

龍場鄉行政區劃

全鄉轄32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寨,169個村民組,所轄村:新華村,新中村,巖上村,新橋村,索橋村,大橋村,牛角村,平橋村,貢達村,磨雄村,那茨村,上羊村,大樹村,糥石村,罵渡村,馬落村,鷹子巖村,水潮村,煤洞村,龍場村,沙子村,竹林村,大壩村,大地村,黃店村,波利村,小窯村,波墮村,靛山村,馬路村,窯一村,窯二村。

龍場鄉地理環境

龍場鄉 龍場鄉
龍場鄉地處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西部,距縣政府所在地12公里。東接城關鎮、西靠馬場鎮,南與化處鎮毗鄰、北同雞場坡鄉隔夜郎湖相望,地勢呈西高東低,起伏較大,岩溶發育強烈,喀斯特地貌顯著,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74公里,總面積100.23平方公里。
由東向西的普(定)----馬(場)公路橫貫境內。貢達公路從龍場直至夜郎湖畔,波玉河流域把全鄉分為東西兩個部分,
境內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少數民族。

龍場鄉地理氣候

龍場鄉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温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暖夏涼,生長季長(約150天),降水豐沛(年降水量1330mm)。耕地面積22676畝(其中水田6049畝,旱地16627畝),人均耕地0.7畝,農民人均純收入2003年1186元,人均吃糧達310公斤。

龍場鄉自然條件

龍場鄉境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方解石大理石、高鈣石、石灰石、鐵紅礦、冰洲石、硅沙、玻璃礦、土陶、粘土等多種礦藏。並有宜收、宜林、宜治等荒山、草場和淡水資源。耕地盛產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油菜烤煙、花生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

龍場鄉人口民族

有6780户,31192人。其中苗族、布依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646户,2718餘人,佔總人口的8.7%。

龍場鄉經濟發展

人民勤勞、淳樸,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民間山歌、花燈、蘆笙舞蹈、龍燈等文藝節目源遠流長。龍場、大窯、岔河、波玉四個集貿市場已形成全鄉經濟文化中心。
近年來,龍場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以建設優質商品肉牛基地為主要龍頭,各行各業全面協調發展,全鄉社會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32個行政村現已實現村村通電、通水、通路、村村通電話閉路電視,村村建有科教文化室和村級衞生室,三座移動通訊基站覆蓋全鄉移動網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