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齒線

鎖定
肛管直腸粘膜相結合處,有一條鋸齒狀的線叫齒線或梳狀線。齒線距肛緣約2.5cm,位於內括約肌中部或稍低,男性平前列腺尖端,女性與會陰體齊高。
中文名
齒線
形    狀
鋸齒狀
位    置
內括約肌中部或稍低

齒線器官介紹

齒線是胚胎期原始直腸的內胚葉與原始肛門的外胚葉交界處。齒線上下組織結構、神經、血管分佈、淋巴液的迴流等截然不同,在臨牀上有重要意義。

齒線關聯信息

(1)齒線以上的動脈來自直腸上動脈和直腸下動脈,其靜脈為痔內靜脈 叢,流入門靜脈系統; 齒線以下的動脈來自肛門動脈,其靜脈為直腸下靜脈叢,注入髂內靜脈,最後入下腔靜脈。齒線以上的淋巴向上迴流,匯入內臟腸繫膜淋巴結和髂內淋巴結;齒線以下的淋巴匯入腹股溝淋巴結。所以腫瘤轉移,齒線上的向腹腔,齒線下的向大腿根部。
(2)齒線以上的神經屬於植物神經系統,沒有明顯痛覺,故手術時是無痛區;齒線以下的神經屬於脊髓神經,痛覺敏感,故外痔、肛裂非常痛,手術時是有痛區。
(3)齒線以上是直腸,腸腔內壁覆蓋着粘膜;齒線以下是肛管,覆蓋着皮膚。齒線以上的痔是內痔;以下的是外痔。齒線以上的息肉、腫瘤附以粘膜,多數是腺瘤;以下的腫瘤附以皮膚,稱肛管癌,屬皮膚癌。
(4)齒線是排便反射的誘發區,感覺靈敏。當糞便下行、抵達齒線時,齒線區的神經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通過感覺神經傳入大腦,反射地引起內、外括約肌舒張,提肛肌收縮,使肛管張開,糞便排出

齒線器官作用

齒線為痛感分界線
所謂“齒線”是指直腸粘膜與肛管皮膚之間一條不整齊的交界線,又稱為齒狀線。它是胚胎髮育過程中,內外胚層的連接處。齒線距肛門緣約2~3cm,它在肛腸疾病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下為痔下靜脈叢。在臨牀上把齒線以上的痔瘡稱為內痔,以下的痔瘡稱為外痔。其次,齒線又是肛門和直腸的分界線,其上屬直腸粘膜,可分泌粘液;其下為皮膚組織。如直腸粘膜下移,脱出肛外,則可見粘液及分泌物,可污染衣褲。
1.齒線上的神經為植物神經,對疼痛刺激一般不敏感,因此,內痔多無明顯疼痛,在手術時僅有牽拉感。所以內痔一般無痛,治療若是採用適合的方法是不會出現劇烈的疼痛。
2.齒線下的神經為痛感神經,分佈有痔上靜脈叢。齒線下方為脊神經所支配,對疼痛非常敏感,所以外痔有時會劇烈疼痛。另外,齒線上方的粘膜活動度較大,相反,齒線下方的表層與其下組織附着牢固。因此,內痔的痔核部分往往可以越過齒線脱出肛外,形成脱出。
解剖交界線
齒線為直腸與解剖肛管的交界線,由肛瓣的遊離緣及肛柱的下端組成,呈鋸齒狀,故稱齒線,為重要的解剖標誌。齒線距肛緣約2cm,在內括約肌中部或中、下1/3交界處的平面上。齒線上方是直腸,屬內胚層;下方是肛管,屬外胚層。齒線是皮膚黏膜的移行線,又是原始肛膜的附着線,在臨牀上具有重要意義。
齒線上、下的上皮、神經、血管、淋巴來源均不相同:
1.上皮 齒線以上為單層立方或柱狀消化道黏膜上皮,齒線以下為移行扁平或復層扁平上皮
2.神經 齒線以上為植物神經支配,無痛覺;齒線以下為脊神經支配,痛覺敏鋭。
3.血管 齒線以上由直腸上、下動脈供應,其靜脈叢屬直腸上靜脈叢,迴流至門靜脈;齒線以下由肛管動脈供應,其靜脈叢屬直腸下靜脈叢,迴流至下腔靜脈。
4.淋巴 齒線上芳淋巴主要回流至盆腔淋巴結;齒線下方淋巴主要回流至腹股溝淋巴結。故齒線上方直腸癌多向腹腔內淋巴結轉移,齒線下方肛管癌多向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1] 
參考資料
  • 1.    齒線  .華東肛腸網.2012-11-09[引用日期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