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藥名)

鎖定
鼠,中藥名。為鼠科動物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 Berkenhout和黃胸鼠Rattusflavipectus Milne-Edwards等的全體或肉。褐家鼠分佈幾遍全國。黃胸鼠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補虛消疳,解毒療瘡之功效。用於虛勞羸瘦,小兒疳積,燒燙傷,外傷出血,凍瘡,跌打損傷。
別    名
首鼠《史記》
老鼠《斗門方》
家鹿《綱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齧齒目
鼠科
家鼠屬
褐家鼠、黃胸鼠
分佈區域
褐家鼠分佈幾遍全國;黃胸鼠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中文學名
採集時間
全年
毒    性
無毒《日華子》

入藥部位

全體或鼠肉。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補虛消疳,解毒療瘡。

主治

用於虛勞羸瘦,小兒疳積,燒燙傷,外傷出血,凍瘡,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治凍瘡及折破瘡

取臘月鼠一枚。用油一大升,煎煮使爛,絞去滓,重煎成膏。塗搽患處。(《食療本草》)

治水臌石水,腹脹身腫

肥鼠一枚。剝皮細切,煮粥空心食之。(《食醫心鏡》)

治潰癰不合

老鼠一枚。燒末敷之。(《千金要方》)

用法用量

內服

煮食或炙食,1-2只;或入散劑。

外用

1只,熬膏塗;或燒存性研末敷。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剝皮剖腹,除去內臟,鮮用或風乾。

形態特性

褐家鼠又名

大家鼠、溝鼠、白尾吊、挪威鼠。體長15-22cm,體重72-290g。耳短而厚,前折不能遮眼。尾明顯短於體長,前足4趾,後足5趾,均具爪,後足長3.5-4cm。雌性乳數6對。被毛粗糙,背部棕褐色或灰褐色,雜有許多黑長毛,毛基深灰色,毛尖棕色。腹面蒼灰色,略帶一些乳黃色。足背蒼白色。尾毛兩色,上面黑褐色,下面灰白色。尾部鱗片組成的環節明顯,鱗片的基部和有白色和褐色的細毛。

黃胸鼠

體長13.5-18cm,體重74-134g。尾細且超過體長。體形較褐家鼠細長,耳殼薄而長,向前折可蓋住眼。前、後足細長,分別為4趾和5趾,均具爪。乳頭胸部2對,鼠蹊部3對,個別6對,即在腹部增加1對。背毛棕褐色,毛基深灰。腹毛灰黃色,毛基淺灰色,在胸部毛色更黃,有時具一塊白斑。前足背的中央毛灰褐色,四周灰白色,而後足背為白色。尾上下全為暗褐色。

生長環境

1、棲息於住宅、陰溝、草堆、田埂、作物地及河溪堤岸等處。雜食性。好啃咬衣物、傢俱和雛禽。活動多在夜間,以午夜最活躍。分佈幾遍全國。
2、棲息於屋內,也活動於野外的農田。當作物成熟時,有時則遷至田間。雜食性,幾食一切物品。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相關論述

《彝族動物藥》:“主風疹瘙癢。”

附註

黑家鼠RattusrattusLinnaeus 又名:家鼠、黑鼠、屋頂鼠《中國動物圖譜》。分佈於華南及沿海各地,亦同等入藥。
[1-2] 
參考資料
  • 1.    中國動物志編委會.《中國動物志》:科學出版社,2001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