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點腺過路黃

(中藥)

鎖定
點腺過路黃,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點腺過路黃Lysimachia hemsleyana Maxim.的全草。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清熱利濕,通經之功效。常用於肝炎,腎盂腎炎,膀胱炎,閉經。
別    名
女兒紅
露天過路黃
露天金錢草
中文學名
點腺過路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報春花目
報春花科
珍珠菜屬
點腺過路黃
採收時間
夏季
用    量
內服:煎湯,30-60g
毒    性
無毒

點腺過路黃入藥部位

全草。

點腺過路黃性味

味微苦,性涼。

點腺過路黃功效

清熱利濕,通經。

點腺過路黃主治

肝炎,腎盂腎炎,膀胱炎,閉經

點腺過路黃相關配伍

1、治慢性肝炎:點腺過路黃全草60g,酢漿草30g,夏枯草、虎杖、筋骨草各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腎盂腎炎,膀胱炎:點腺過路黃全草30-60g,尿株子根、黃莉根、石蓮子各3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點腺過路黃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點腺過路黃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點腺過路黃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簇生,平鋪地面,先端伸長成鞭狀,長可達90cm,圓柱形,密被多細胞柔毛。葉對生;葉柄長5-18mm;葉片卵形或闊卵形,長1.5-4cm,寬1.2-3cm,先端鋭尖,基部近圓形或截形,全緣,上面綠色,密被小糙伏毛,下面淡綠色,毛被較疏,兩面均有褐色或黑色粒狀小點,極少為透明腺點,側脈3-4對。花單生於莖中部葉腋,極少生於短枝上葉腋;花梗長7-15mm,果時下彎,可增長至2.5cm;花萼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狹披針形,被稀疏小柔毛,散生褐色腺點;花冠黃色,鍾狀輻形,裂片橢圓形,先端鋭尖或稍鈍,散生暗紅色或褐色腺點;花絲下部合生成筒,花葯長圓形;子房卵珠形,花柱長6-7mm。蒴果近球形,直徑3.5-4。花期4-6月,果期5-7月。

點腺過路黃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林緣、溪旁和路邊草叢中。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點腺過路黃藥材性狀

葉片與花冠具點狀腺點。

點腺過路黃藥理作用

利膽作用。

點腺過路黃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活血通經。用於經閉乾瘦,腎盂腎炎,膀胱炎,慢性肝炎,蟲牙痛。”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