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點絳唇·詠風蘭

鎖定
《點絳唇·詠風蘭》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從香氣和姿態兩方面對風蘭作了精緻靈動的描摹,下片則是通過對現實中風蘭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襯出詞人對好友所作的風蘭圖的讚美。全詞運用比喻以及借代的修辭手法,將自己對友人的懷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作品名稱
點絳唇·詠風蘭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納蘭詞》
作品體裁

點絳唇·詠風蘭作品原文

點絳唇1·詠風蘭2
別樣3幽芬4,更無濃豔催5開處。凌波6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7,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8半縷,第一湘江雨。 [1] 

點絳唇·詠風蘭註釋譯文

點絳唇·詠風蘭詞語註釋

  1. 點絳唇:詞牌名,又名“點櫻桃”“十八香”等,雙調四十一字,上片四句三仄韻,下片五句四仄韻。
  2. 風蘭:一種寄生蘭,因喜歡在通風,濕度高的地方生長而得名。
  3. 別樣:特別、不尋常。
  4. 幽芬:清香。
  5. 濃豔:(色彩)濃麗豔麗,代指鮮豔的花朵。
  6. 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輕盈柔美的姿態。此處是説風蘭在秋風中搖曳的姿態,好像是凌波仙子,輕柔飄逸。
  7. 忒(tuī)煞蕭疏:意為過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殺”,太、過分。蕭疏,稀疏、蕭條。
  8.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多喻菊、梅之香氣。此處指見陽所畫之風蘭彷彿散發出了微微香氣。 [2] 

點絳唇·詠風蘭白話譯文

風蘭散發出別樣的幽香,素雅恬淡沒有一絲濃豔浮華 它在秋風中輕揚的姿態,猶如凌波仙子輕輕飄逸,暫且為春風留住腳步。
它的葉子如此稀疏,怎麼能抵抗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還是留取半縷清冷的花香,在這最美的湘江雨色裏吧。 [3] 

點絳唇·詠風蘭創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張純修赴江華任縣令。那一年,清兵攻人了一度為吳三桂、吳世蹯佔據的湖南。江華縣剛收復不久,百廢待興。在張純修任上的日子裏,懷抱同樣建功立業志向而未遂的容若,向好友寄去了許多思念和勉勵,希望張純修多做善事,利國益民。江華縣屬楚地,故容若在寄張純修的信中説:“沅湘以南,古稱清絕,美人香草,猶有存焉者乎?長短句固騷之苗裔也,暇日當制小詞奉寄。煩呼三閭弟子,為成生薦一瓣香。甚幸!”收到容若此信。張純修回憶起同容若一起被屈原感動的日子,他們共同敬仰屈原。是因為他那如蘭的氣質和人生。於是,張純修以“美人香草”的命意畫《風蘭圖》寄贈,容若見畫,便題寫了這首《點絳唇·詠風蘭》。 [4] 

點絳唇·詠風蘭作品鑑賞

點絳唇·詠風蘭文學賞析

上片從香氣和姿態兩方面對風蘭作了精緻靈動的描摹。“別樣幽芬”言風蘭散發出不尋常的香味.這種清幽淡雅的氣息,是那些濃豔的花朵無法與之媲美的。風蘭不僅在香氣上與眾不同,而且形態上也如“凌波”,飄飄欲去。東風在這裏顯然不是春風,可以理解為時光,催花開放和呵護花的力量。整句即言希望風蘭這樣美好的花不要去的太快,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長存。如斯希望,當然美好,然而秋意襲來,風蘭只得“忒煞蕭疏”。 “忒煞”一詞寫出了詞人惜花的惋惜之心。
下片則是通過對現實中風蘭美好之易逝的惋惜反襯出詞人對好友所作的風蘭圖的讚美。秋意襲來,風蘭只得“忒煞蕭疏”。“忒煞”一詞寫出了詞人對花之蕭條的惋惜之心。然而儘管風蘭看上去已經太過稀疏,可仍散發出微微香氣。顯然,這裏的“還留取,冷香半縷”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因為這風蘭終究不是自然界的風蘭,只是友人的畫罷了。因張純修當時正令湖南江華,詞人又用借代的手法,用湘江雨來代指友人,而其畫上的風蘭竟然給人一種好似幽香散發的感覺,故此句為意謂見陽所畫之風蘭堪稱畫中第一。至此,讀者方才明白原來這是一首詠物題蘭之詞。
這首詞與畫作緊緊相扣,卻清新自然,不拘於畫面。詞中寫道:忽聞一陣清香幽幽傳來,四下尋找,卻並未發現有濃豔的花朵,反而是那株清秀的風蘭綻放出了別樣的風情。心裏頓時湧起一種淡潰的歡喜,卻轉而又產生了焦慮之情。詞人縱然在感慨“忒煞蕭疏”怕淒冷的秋風吹皺了風蘭柔弱的花瓣,而一句“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則似乎生出了一種“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阡陌碾成塵”的豪爽氣概。此處的一個“雨”字不像秋雨那般悲悽,反倒為用蘭增添了許多風致,看似柔弱實則堅強。這首詞作為一首題畫詞,末尾幾句使靜態的畫面靈動了許多。 [5-6] 

點絳唇·詠風蘭名家點評

當代詞學家、文史學家、教育家、詞人唐圭璋《納蘭容若評傳》:他若《詠黃葵》雲“為孤情澹韻,判不宜春,矜標格,開向晚秋時候”,《詠風蘭》雲“別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詠梅》雲“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牆”,則就花之神情描寫而隱有寄託者。所謂“孤情澹韻”、“別樣幽芬”、“自然標格”,皆一面寫花,一面自道也。 [7] 

點絳唇·詠風蘭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8] 
參考資料
  • 1.    (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24頁
  • 2.    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55頁
  • 3.    (清)納蘭性德著;孫紅穎解譯.納蘭詞全鑑: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2:第18頁
  • 4.    (清)納蘭性德著;何灝等注析.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09:第24頁
  • 5.    (清)納蘭性德著;侯清恆,李少輝注評.納蘭詞賞析: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04:第311頁
  • 6.    思履主編.納蘭詞 全鑑: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1:第39頁
  • 7.    閔譯平編.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5.07:第118頁
  • 8.    朱立春編著.中國歷史常識全知道 家庭必備典藏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03:第5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