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黔首

(漢語詞彙)

鎖定
黔首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qián shǒu,意思是古代稱平民;老百姓,出自《禮記·祭義》。
中文名
黔首
拼    音
qián shǒu
近義詞
黔黎 [2] 
釋    義
古代稱平民;老百姓。
出    處
《禮記·祭義》

目錄

黔首釋義

古代稱平民;老百姓。 [1] 

黔首出處

《禮記·祭義》:“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 鄭玄 注:“黔首,謂民也。” 孔穎達 疏:“黔首,謂萬民也。黔,謂黑也。凡人以黑巾覆頭,故謂之黔首。” [2] 

黔首例句

呂氏春秋·慎人》:“事利黔首,水潦山澤之湛滯壅塞可通者,禹盡為之。”
秦《琅琊刻石》:“皇帝之功,勸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更民名曰黔首。”
唐·元稹《出門行》:“喪車黔首葬,弔客青蠅至。”
唐 杜牧 《過驪山作》詩:“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 函關 囚獨夫。” [3] 
嚴復《原強》:“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袵草枕戈,不得喙息。”

黔首百科釋義

“黔首”(qián shǒu)是中國戰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呼。戰國時期已經廣泛使用,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同。黔,黎也。上古傳説,當着炎帝被蚩尤所逐逃到涿鹿,求助於軒轅黃帝、並結成部落大聯盟共同攻打蚩尤之時,將戰敗被俘的九黎人,則稱作“黎民”,和“百姓”相區別。黔首在當時有戰俘奴隸的含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