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黔蚊母樹

鎖定
黔蚊母樹(Distylium tsiangii Chun ex E. Walker)是金縷梅科、蚊母樹屬常綠小喬木。高約7米,嫩枝有鏽褐色絨毛,老枝禿淨,有皮孔,幹後變褐色;芽體卵形,裸露,有褐毛。葉薄革質,矩圓形,先端尖鋭,基部楔形;上面綠色,發亮,下面有褐色星狀絨毛;側脈5-7對,在上面略下陷,在下面突起;葉柄長1-1.5釐米,密被絨毛;托葉早落。花未見。總狀花序腋生,或生於具有2-3片葉子的側枝頂端,花序軸有褐色絨毛。蒴果長卵形,外側密生絨毛。種子褐色,發亮。
黔蚊母樹為中國貴州特有植物,分佈於南部獨山及東北部梵淨山的山谷密林中,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
黔蚊母樹生長輪略明顯,管孔數多,甚小至略小,散孔材;紋理斜或略交錯,結構甚細,均勻;重而硬,幹縮大,強度中;可作船材、卡車車梁、房屋建築、工農具柄等用材。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極危(CR)。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黔蚊母樹
拉丁學名
Distylium tsiangii Chun ex E. Walker [8]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金縷梅科
蚊母樹屬
黔蚊母樹
命名者及年代
Chun ex Walker,1944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極危(CR)

黔蚊母樹形態特徵

黔蚊母樹
黔蚊母樹(5張)
常綠小喬木,高約7米,嫩枝有鏽褐色絨毛,老枝禿淨,有皮孔,幹後變褐色;芽體卵形,裸露,有褐毛。葉薄革質,矩圓形,長10-15釐米,寬4-5.5釐米,先端尖鋭,基部楔形;上面綠色,發亮,初時被柔毛,以後變禿淨,下面有褐色星狀絨毛;側脈5-7對,在上面略下陷,在下面突起,網脈在上下兩面均能見;全緣或靠近先端有1-2個小鋸齒;葉柄長1-1.5釐米,密被絨毛;托葉早落。 [1] 
花未見。總狀花序腋生,或生於具有2-3片葉子的側枝頂端,長3-5釐米,花序軸有褐色絨毛。蒴果長卵形,長1.5-1.7釐米,外側密生絨毛,宿存花柱長3毫米,2片裂開,每片2淺裂,基部無宿存萼筒。種子褐色,發亮,長8-9毫米。果梗2-4毫米。 [1] 

黔蚊母樹近種區別

閩粵蚊母樹Distylium chungii (Metc.) Cheng)與黔蚊母樹在形態上十分接近,但黔蚊母樹葉片明顯地寬大,葉上半部的齒突十外顯著,而閩粵蚊母樹葉片較短,且有時葉為全緣,老葉往往禿淨無毛,蒴果亦稍短小。 [1]  [4] 

黔蚊母樹產地生境

黔蚊母樹為中國貴州特有植物,分佈於南部獨山及東北部梵淨山的山谷密林中,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 [3] 
分佈區的氣候為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温暖濕潤,年平均氣温一般在16℃左右,年降雨量則比較大,有時可達2000多毫米(小黑灣河)。林下土壤為發育在多種變餘砂岩坡積、殘積物上的山地黃壤,土層較厚,酸性,pH值在4.5-5.5之間。黔蚊母樹常出現在以殼鬥科樟科木蘭科山茶科等為主的常綠翩葉林中,主要的建羣植物有鈎錐Castanopsis tibetana)、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Castanopsis fargesii)及細葉青岡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森林較為鬱閉,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也極發育。黔蚊母樹為耐蔭樹種,葉片深綠色,質較厚,生境較陰暗、濕潤,地被物常為多種耐蔭的苔酶,且能在較鬱閉的森林中更新。但其正常生長又需要有較好的熱量條件,故在海拔較高處(超過1000米)一般很少分佈,而主要分佈在低海拔河谷地帶。 [3] 

黔蚊母樹主要價值

黔蚊母樹生長輪略明顯,管孔數多,甚小至略小,散孔材;紋理斜或略交錯,結構甚細,均勻;重而硬,幹縮大,強度中;可作船材、卡車車梁、房屋建築、工農具柄等用材。 [7] 

黔蚊母樹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貴州省珍稀瀕危植物名錄》(第一批)——三級保護植物。 [6]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極危(CR)。 [5] 
  • 種羣現狀
黔蚊母樹在中國貴州的分佈區極為狹窄,且由於人為活動的影響,在模式標本產地的黔南獨山一帶已較為少見,僅在梵淨山山麓一帶分佈較集中,且僅限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有逐漸陷於漸危的可能。 [3] 
  • 保護措施
分佈在中國貴州梵淨山一帶的黔蚊母樹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已經得到較好保護。但應加強對分佈於黔南獨山一帶的林木進行保護,主要措施是保護含有該種植物的常綠闊葉林,使其生態環境不遭破壞,得以自然更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