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黑(拼音:hēi)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5]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黑”基本義表示火燻出的顏色,即黑色,引申為昏暗無光,即黑暗。由黑暗引申為秘密的、隱蔽的,由秘密的、隱蔽的引申為惡、壞、反動的。 [1] 
“黑”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196 [20]  。用“黑”作意符的字多與黑色有關,如、黝、、黨()。
中文名
拼    音
hēi
部    首
五    筆
LFOU(86、98) [2] 
倉    頡
WGF [2] 
鄭    碼
LKBU [2] 
筆    順
豎、橫折、點、撇、橫、豎、橫、橫、點、點、點、點
字    級
一級(編號:2665) [5] 
平水韻
入聲·十三職 [3]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異體字
黒,𪐗,𪐫
統一碼
基本區 U+9ED1 [2] 
四角碼
6033₁ [2] 
注音字母
ㄏㄟ
筆順編號
254312114444
總筆畫數
12+0(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會意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
當前對“黑”字本義的探源,學界主要有七種説法:火燻説、墨刑説、滷説、目説、晦説、黑色説、面具説。其中,“火燻説”是學界主流看法,這一看法源自東漢的許慎。許慎認為,“黑”由“炎”和“𡆧”兩部分組成,“𡆧”指煙囱。意思是火燻出來的顏色。古人生活做飯時,煙會從煙囱竄出來。許慎對“黑”字的字義解説是基本正確的,但是他把字形拆分為“炎”和“𡆧”,這一觀點尚有可商榷之處。一般情況下,越早的字形越能夠反映它的造字本義。因此,認識一個漢字的本義,最不應該繞開的便是它的甲骨文的字形、字義。許慎直接越過了“黑”的甲骨文階段,直接利用小篆形體,去理解分析“黑”字的本義。 [16]  [19] 
“黑”在商金文中作圖1,下部為燃着火的灶台;上部是方形口的煙囱;中間一些小點像飛揚的灰塵(一説是火焰燃燒上騰而泛起的點點火光)。小篆與甲骨文、金文形體大致相同,上為煙囱,下為疊火的“炎”;隸楷文字將小篆“炎”的上一火變成了“土”,下一火變成了“灬”。 [1] 
甲骨文中有圖A的字形,有學者釋為“黑”。從這個字形來看,它像一個正面站立的人,頭部罩有遮蓋物而不見光明,以表示黑暗。也有人説,這是一個受了墨刑的人的形象,圖1、圖3等字形周圍的點,被認為是古人在執行墨刑時,灑落出的墨滴。可見,對於“黑”這種顏色,古人是通過墨刑所用的原料顏色來表現的。所謂墨刑,就是遠古時代給人着墨以示懲罰的一種刑罰,具體形式並不完全一樣。古書記載有“虞舜象刑,犯墨者皂巾”(《酉陽雜俎·前集八黥》)的説法,就是用戴黑頭巾的方式來表示刑罰。這當然是一種象徵性的懲處,也有不完全是象徵性的,如“服墨刑,鑿其額,涅以墨”(《尚書·伊訓》孔傳),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刺破皮肉,在裏面塗上墨。可見墨刑的本質,也是以着黑色為罰。 [17]  [18] 
王磊《再説“黑”》一文中,作者將“黑”的造意解釋為“煙塵佈滿人臉”。根據早期先人造字的慣例,一個字的產生往往與人類自身及其所處的環境有密切關係,通常會反映並體現他們的日常生活。追溯早期的穴居時代,先民們一般都是掘穴而居,自己生火,這樣一為取暖,一為煮飯。在生火煮飯過程中,自然會煙霧紛飛,灰塵瀰漫,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境中,煙塵極有可能落到人的面部,使人呈現出“灰頭土臉”的形象。到金文時期,這些飛散的煙塵就由帶有指事意味的“點”所象徵,用以表示佈滿人臉或人身的煙塵,這就將人們燒火做飯導致煙塵佈滿人臉或人身的狀態形象地再現出來。到篆文字形時,這些增添的“點”便與“黑”下部的“人”相融合,變成了“炎”,上部的人頭之形也演化為與天窗相像之形,從而使人們誤以為“黑”是從炎之字。 [16] 
黑字用來形容物體,就成了一種顏色即黑色。這個引申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經出現,如“黑牛”“黑羊”“黑犬”“黑豹”。再如“黑雲壓城城欲摧”“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黑,都表示黑色。據《禮記·檀弓上》記載:“夏后氏尚黑,大事斂用昏,戎事乘驪,牲用玄。”自夏開始即有尚黑的觀念。古人最早是根據“五行學説”來確立尚色制度的。一直到秦兼併天下、統一六國時期,秦始皇仍襲“五行學説”的觀念,明確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同時,他還對衣冠服飾統一成制,並改稱當時以黑巾覆頭的平民為“黔首”。黑色作為五行色中的正色之一,是古代色彩觀念中最原始的單色崇拜。此時的黑色,被賦予了特殊制度文化的同時,已然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如唐代元稹《出門行》中:“喪車黔首葬,弔客青蠅至。” [17] 
夜晚黑暗,黑由形容詞轉化為名詞,義為夜晚。唐王建《和門下武相公春曉聞鶯》:“侵黑行飛一兩聲,春寒畦小未分明。”
古人用白代表正確,用其對立面的黑代表錯誤。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即是非分明。成語“黑白不分”“顛倒黑白”,即不分是非、顛倒是非。
錯誤當然不好,黑字的“壞”“狠毒”義由此引申而來。元佚名《抱妝盒》第三折:“一片黑心腸。”不顧道義法律,用各種卑鄙手段損害別人,為自己謀取錢財利益,就是“黑了心”造成的惡果,成了人類社會的頑症。
幹壞事不光明正大,大多隱蔽進行,由此黑又引申為隱蔽的、非法的。如:黑市、黑手、黑户、黑貨、黑道、黑幫、黑話、黑槍、黑錢、黑社會、黑窩子,等等。 [18]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黑色;像煤或墨的顏色(跟“白”相對)
black
《莊子‧天運》:“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茅盾《子夜》三:“雷參謀乘這當兒,抱起了徐曼麗也追出來,直到暖花房旁邊,方才從地上揀取那雙小巧玲瓏的黑緞子高跟鞋。”
黑板;黑斑;漆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昏暗無光
dark
清·查慎行《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丁玲《松子》:“這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黑暗;昏黑;黑牢
狠毒;歹毒
evil;sinister;
wicked;
reactionary
徐特立《讀書日記一則》:“天下革命是一家,到處地主一樣黑。”
柳青《銅牆鐵壁》第十三章:“壞種心太黑,你留下危險。”
黑心
秘密的;非法的

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五章:“黑市的生意,您曉得的,那是隨着時局的好壞而定價錢的高低。”
黑市;黑話;黑户;黑錢;黑社會
象徵反動

諶容《太子村的秘密》二:“清明縣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指責為‘黑省委的分銷店’,早被砸爛了。”
黑幫
比喻倒黴,不走運
unlucky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這個條陳與藩台很有礙的,叫藩台知道了,很過不去,因在制台跟前,很很的説了他些壞話,就此黑了。”

名詞
指某些黑色的事物

《周禮‧天官‧籩人》:“朝事之籩,其實麷、蕡、白、黑、形鹽。”(黑:黑色的黍米)
《詩經‧小雅·大田》:“來方禋祀,以其騂黑。”(黑:黑色的豬羊)
炭黑;燈黑
夜晚
evening
唐·王建《和門下武相公春曉聞鶯》:“侵黑行飛一兩聲,春寒囀小未分明。”
摸黑;起早貪黑
(Hēi)黑龍江省的簡稱



(Hēi)姓氏用字。參看“黑姓



動詞
暗中坑害、欺騙或攻擊
blacken
姚雪垠《長夜》九:“你看,有人説我從前黑過朋友。”

通過互聯網非法入侵他人的計算機系統查看、更改、竊取保密數據或干擾計算機程序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黑部】呼北切(hēi)
火所燻之色也。從炎,上出𡆧。𡆧,古窻字。凡黑之屬皆從黑。 [10] 

説文解字注

北方色也。四字各本無,依青、赤、白三部下雲:“東方色”“南方色”“西方色”,黃下亦云:“地之色”,則當有此四字明矣,今補。
火所燻之色也。燻者,火煙上出也。此語為從炎起本。
從炎,上出𡆧。會意。𡆧,古文囱字,在屋曰囱。大徐本此下增“𡆧古䆫字”,許本無之。呼北切,一部。隸作“黑”。 [9]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黑部】 黑
《唐韻》呼北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並音潶。《説文》:火所燻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陰色。《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易·説卦》:坤,其於地也,為黑。《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禮·檀弓》:夏后氏尚黑。
又水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又《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
又黑齒,國名。《楚辭·招魂》:凋題黑齒。
又地名。《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於黑壤。
又黑子,今所謂黶子。《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又《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
又《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注:黍曰黑。
又《詩·小雅》:以其騂黑。傳:黑,羊豕也。
又姓。周有黑肱、黑胎。
又葉鬩各切。音壑。《史記·龜策傳》: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穀,以知善惡。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2]

書寫提示

黑字書寫提示 黑字書寫提示
上部窄、長,下部扁、寬。上框底部在橫中線上側;中間豎筆在豎中線。灬,上合下開,形成寬底。 [14]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xm
ək
先秦
王力系統
h
ə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uə̂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xm
ə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hm
ək
西漢



東漢





ək


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wə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wə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wə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x
ək
隋唐
王力系統

h
ək
隋唐
董同龢系統

x
ək
隋唐
周法高系統

x
ək
隋唐
李方桂系統

x
ək
隋唐
陳新雄系統
x
ə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次清
呼北切
xək
集韻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次清
迄得切
xək
禮部韻略

入聲





迄得切

增韻

入聲





迄得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xe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亨美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迄得切
xə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五登等凳德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4]  [12] 

方言音韻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存在差異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xei
55
陰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xei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xei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xei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xe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x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xə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x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hɤ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he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xe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ɕia
13
陽平
白讀
贛語
南昌
hɛʔ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hɛt
1
陰入

粵語
廣州
hɐk
5
上陰入
文讀
粵語
廣州
hak
5
上陰入
白讀
粵語
陽江
hɐk
24
上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hɪk
32
陰入

閩語(閩南語)
潮州
hek
21
陰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xai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4]  、《漢語方音字彙》 [15]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902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3]
  • 3.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9-12-13]
  • 4.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11-21]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27]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322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529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5057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633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395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520
  • 12.    黑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6-27]
  • 13.    黑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6-27]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27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62
  • 16.    王磊. 再説“黑” ——兼談“黑”“墨”之關係[J]. 現代語文, 2019, (9):16-19.
  • 17.    王元鹿主編;姜慧,廖宏豔著.漢字中的色彩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60-63
  • 18.    劉志基等編著.新漢字讀本[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06:70-71
  • 19.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198-199
  • 20.    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6-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