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龍潭及龍王廟

鎖定
黑龍潭及龍王廟,又稱神龍祠,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温泉鎮温泉路17號,始建於明成化二十二年(1468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祈雨之地 [3-4]  [6] 
黑龍潭及龍王廟坐西向東,依山勢而建,主體建築分佈在東西中軸線上,北為黑龍潭,南為龍王廟。龍王廟主體建築自東朝西分別是山門、碑亭、廟門、正殿等。全部建築均為歇山頂,並覆以黃琉璃瓦 [4]  [6]  。黑龍潭及龍王廟為研究明清時期皇家祈雨的儀式及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 [6] 
1984年5月24日,黑龍潭及龍王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包含黑龍潭及龍王廟在內的大運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其列入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合併項目 [2] 
中文名
黑龍潭及龍王廟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温泉鎮温泉路17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810-3-513

黑龍潭及龍王廟歷史沿革

明成化二十二年(1468年),龍王廟始建。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龍王廟重修。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龍王廟重建。
清乾隆三年(1738年),封龍王廟龍神為昭靈沛澤龍王之神。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龍王廟重修。
1949年,黑龍潭及龍王廟作為華北軍區療養院,後歸胸科醫院黑龍潭療養院。
1981年,黑龍潭及龍王廟作為北京市衞生幹部培訓中心使用 [4] 

黑龍潭及龍王廟建築格局

黑龍潭及龍王廟坐西向東,依山勢而建,主體建築分佈在東西中軸線上,北為黑龍潭,南為龍王廟。龍王廟主體建築自東朝西分別是山門、碑亭、廟門、正殿等。全部建築均為歇山頂,並覆以黃琉璃瓦 [4]  [6]  [7] 

黑龍潭及龍王廟主要建築

黑龍潭及龍王廟山門

山門門楣上刻有“敕建黑龍王廟”,頂覆黃色琉璃瓦,石拱券門,門南側有一塊記錄重修黑龍潭寺的石碑 [6] 
黑龍潭及龍王廟山門

黑龍潭及龍王廟黑龍潭

黑龍潭
黑龍潭(2張)
黑龍潭位於山門內北側,是一個圓形水潭,直徑有10多米,潭內的水來自山峽石隙中,水滿時會漫溢到山下的田野裏。周圍環繞着半圓形迴廊,有1米多寬,內側有33間廊屋,用30多根柱子分割而成;牆上有20餘個什錦窗,有方形、圓形、稜形和扇形等 [6] 

黑龍潭及龍王廟琉璃牌坊和碑亭

琉璃牌坊和碑亭
琉璃牌坊和碑亭(5張)
琉璃牌坊位於山門西側,四柱三間三樓,單檐歇山頂,牌坊以東,南北兩側台地上各有一座黃琉璃筒瓦歇山頂木結構的碑亭,南北闢有券窗,東開券門,碑亭內立有祈雨碑,碑身四面均刻有文字。亭內石碑立有兩塊乾隆御碑,內容是乾隆皇帝為黑龍潭所寫下的詩及註釋。牌樓以西,南北兩側台地上也各有一座碑亭,北側碑亭內為康熙帝《御製黑龍潭重建龍王廟碑記》碑,南側碑亭內為雍正御製碑,碑文為雍正皇帝御筆 [6] 

黑龍潭及龍王廟廟門

廟門位於碑亭西側,上覆黃琉璃瓦,歇山頂 [6] 

黑龍潭及龍王廟龍王殿

龍王殿(復建)為正殿,位於廟門以西,面闊三間,歇山式,前出捲棚抱廈,頂上是黃琉璃瓦。殿內中央有龍王坐像。殿北側有漢自玉石碑一座,碑上記載龍王廟建廟經過 [6] 

黑龍潭及龍王廟歷史文化

  • 傳説軼事
舊時遇到乾旱,附近幾十裏的水源都枯竭時,唯有黑龍潭水終年不絕。無論雨量多大,黑龍潭水也不漲;乾旱時,黑龍潭水也不下降。黑龍便成為傳説中掌管雲雨之神,對逢乾旱求雨者,有求必應。村民為答謝黑龍之恩,出資出力供奉龍王廟 [5] 

黑龍潭及龍王廟文物價值

黑龍潭及龍王廟是明、清兩朝皇帝祈雨的地方,整體建築均使用等級最高的黃琉璃瓦進行修建,為研究明清時期皇家祈雨的儀式及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 [6] 

黑龍潭及龍王廟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黑龍潭及龍王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包含黑龍潭及龍王廟在內的大運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其列入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合併項目 [2] 

黑龍潭及龍王廟旅遊信息

黑龍潭及龍王廟地理位置

黑龍潭及龍王廟北京市海淀區温泉鎮温泉路17號。

黑龍潭及龍王廟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346、651、908路公交,在温泉路東口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距離黑龍潭及龍王廟約18.5千米,駕車約3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