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印度真鯊

鎖定
印度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hemiodon)是真鯊科、真鯊屬鯊魚。體延長,軀幹粗大。頭中長,平扁,頭寬比頭高稍大,頭長約為全長的2/9。尾側扁。吻中長,背視弧形,兩側曲線徐窄,前緣鈍圓。眼中大,圓形,上側位,瞬膜發達,距吻端比距第一鰓孔為近。鼻孔較寬大,外側位,斜列,距口端比距吻端稍近;鼻間隔頗寬,比鼻孔長約大3.5倍;前鼻瓣後部具一細小三角形突出,後鼻瓣不分化。口弧形,口寬約等於口前吻長或鼻孔外側之間的距離;下頜與上頜緊合,口閉時齒不暴露;唇褶不發達。上頜齒側扁;下頜齒較窄而直。噴水孔消失。鰓孔5個,中大,中間3個稍寬,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第一背鰭頗大,位於胸鰭與腹鰭之間上方;第二背鰭很小,起點約與臀鰭基底前1/3相對,上角鈍圓。尾鰭頗寬長,比頭約長1.2倍;上葉位於尾端近處。臀鰭比第二背鰭稍大,起點距腹鰭基底比距尾基為近。腹鰭比臀鰭大,位於背鰭間隔下方前半部。胸鰭頗寬大,稍呈鐮形,外角鈍尖稍突,後緣凹入,裏角鈍圓。背面和上側面灰褐色;下側面和腹面白色;第二背鰭上端,尾鰭下葉前部下端,胸鰭後端均黑色;臀鰭和腹鰭淺色。
印度真鯊棲息於大陸架和島架上,偶見於河口和河流。主要以小魚、頭足類動物和甲殼類為食。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海域。在中國分佈於台灣海峽南部、南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Carcharhinus hemiodon
別    名
黑鰭基齒鯊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真鯊目
亞    目
真鯊亞目
真鯊科
真鯊屬
印度真鯊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 Henle ex Valenciennes,1839
保護級別
(IUCN)2003年 ver 3.1——極危(CR) [3] 
中文學名
印度真鯊
外文名
Long Nosed Shark、Pondicherry Shark
同義學名
Hypoprion hemiodon Müller & Henle,1839

印度真鯊形態特徵

印度真鯊
印度真鯊(5張)
體延長,軀幹粗大。頭中長,平扁,頭寬比頭高稍大,頭長約為全長的2/9。尾側扁,約等於頭和軀幹長,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中長,背視弧形,兩側曲線徐窄,前緣鈍圓,側視稍延長尖突。眼中大,圓形,上側位,瞬膜發達,距吻端比距第一鰓孔為近,眼徑約等於第一鰓孔寬的3/5,幾與鼻孔長相等。鼻孔較寬大,外側位,斜列,距口端比距吻端稍近;鼻間隔頗寬,比鼻孔長約大3.5倍;前鼻瓣後部具一細小三角形突出,後鼻瓣不分化。口弧形,口寬約等於口前吻長或鼻孔外側之間的距離,口長約等於口寬的3/5;下頜與上頜緊合,口閉時齒不暴露;唇褶不發達,只見於口隅處,上褶較明顯,稍前延,下褶被下唇所蓋,不外露。上頜齒側扁,狹三角形,齒頭稍外斜,邊緣光滑,基底上具1-4小齒頭,1-2行在使用,正中具一尖直小齒,每側每行14齒,第一齒較小,最後數齒不發達;下頜齒較窄而直,稍上彎,邊緣和基底部光滑,2行在使用,正中具一小齒,每側每行14齒,第一齒較小,最後數齒不發達。噴水孔消失。鰓孔5個,中大,中間3個稍寬,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
背鰭2個;第一背鰭頗大,位於胸鰭腹鰭之間上方,稍靠近胸鰭,起點稍前於胸鰭裏角上方,上角鈍尖,後緣凹入,下角延長尖突,幾伸達腹鰭起點上方;第二背鰭很小,起點約與臀鰭基底前1/3相對,上角鈍圓,後緣淺凹,下角延長尖突,未伸達尾基。尾鰭頗寬長,比頭約長1.2倍,大於兩背鰭之間的距離,尾椎軸上翹;上葉位於尾端近處,下葉前部顯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後延,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接,尾端鈍尖,後緣凹入。臀鰭比第二背鰭稍大,起點距腹鰭基底比距尾基為近,外角鈍圓,後緣深凹,裏角延長尖突。腹鰭比臀鰭大,位於背鰭間隔下方前半部,近方形,邊緣幾斜直,外角鈍圓,裏角鈍圓微突。胸鰭頗寬大,稍呈鐮形,外角鈍尖稍突,後緣凹入,裏角鈍圓。
背面和上側面灰褐色;下側面和腹面白色;第二背鰭上端,尾鰭下葉前部下端,胸鰭後端均黑色;臀鰭和腹鰭淺色。 [4] 

印度真鯊生活習性

印度真鯊屬暖水性近岸中小型魚類,棲息於大陸架和島架上,偶見於河口和河流。自由遊動,性兇猛,主要以小魚、頭足類動物和甲殼類為食。 [5-6] 

印度真鯊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海域。在中國分佈於台灣海峽南部、南海。 [4] 
印度真鯊分佈圖 印度真鯊分佈圖

印度真鯊繁殖方式

印度真鯊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行為,胎生。 [5] 

印度真鯊保護現狀

印度真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3年 ver 3.1——極危(CR)。 [3] 

印度真鯊種羣現狀

印度真鯊僅在少數廣泛範圍的地點(大多數在印度)有記錄,並由博物館收藏的少於二十個標本來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在1900年之前捕獲的。最近的記錄是1979年在印度;儘管在婆羅洲、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但此後從未發現過。被認為在全球範圍內極為罕見(甚至可能已經滅絕)。 [3] 

印度真鯊瀕危原因

印度真鯊在近海地區和棲息地,受到大型、擴張和無管制的個體和商業漁業的影響。儘管市場調查未能找到它的位置,但是如果仍然存在,它很可能被捕獲並用作其他漁業的副漁獲物。人們認為,由於棲息地的喪失和過度捕撈,它的數量已嚴重枯竭。 [3] 

印度真鯊主要價值

印度真鯊胎兒可以入藥,味甘、温、滋補強壯。主治婦女痛經,久病體虛。水腫。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