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鎖定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是東晉時期的瓷器,出土於浙江省德清縣德清窯址,此壺共有3只,現有2只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1只藏於杭州博物館 [1-3]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洗口細頸扁圓腹平底,柄高於壺口,釉層豐厚滋潤,烏黑髮亮。肩部一側雕塑一凸起的雞頭形流,相對一側飾安一曲柄,柄連於肩、口之間,另外兩側各飾一橋形系。單把執壺,前面使用雞頭嘴流水,壺之形便欣然而出。其黑如漆,均勻施釉,光澤柔美。 [1]  [4-5]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色彩別緻、造型獨具一格,器形完整,風格古樸,釉色瑩潤勻淨,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窯上品。 [6] 
中文名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館藏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杭州博物館
所屬年代
東晉
出土地點
浙江省德清縣德清窯址
文物類別
瓷器
數    量
3只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文物歷史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屬東晉德清窯燒製,1966年12月出土於德清縣德清窯址。 [6]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杭州博物館。 [1-3]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文物特徵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一)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一)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一)
此件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高17釐米,口徑7釐米,底徑9.3釐米。壺洗口,細頸,圓腹,平底。肩部一側雕塑一凸起的雞頭形流,相對一側飾安一曲柄,柄連於肩、口之間,另外兩側各飾一橋形系。壺身裏外施釉,外壁釉不到底。釉色黑如漆。 [1]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二)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二)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二)
此件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高18釐米,口徑7.9釐米,底徑10釐米。壺盤口,短頸,溜肩,鼓腹。肩部一側飾雞頭形流,流內有孔與壺身相通,流嘴呈筒狀,雞冠高聳,雙目圓睜。與雞首相對的一側飾一彎形圓柄,上下分別與口沿、肩部相接,便於握持。肩部另外兩側各飾一橋形系,可穿繩提攜。壺施黑釉,釉層豐厚,釉面滋潤透澈,色黑如漆,勻淨無瑕。外壁施釉不到底,近足處露出褐色的胎體。 [2] 
杭州博物館藏 杭州博物館藏
杭州博物館藏
此件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高26.3釐米,口徑9.3釐米,底徑12.4釐米,是德清窯的典型產品。盤口,直頸略高、溜肩、鼓腹、平底內凹。胎體堅硬,外施黑釉,釉面均勻光滑。肩部一端塑一雞首,長頸、豎冠、珠眼、管形流,流與壺腹相通。説明這是一件有實用價值的器物。與雞首對稱處安一半圓形把手,把手上端與盤口銜接。雞首與把手之間飾橋樑雙系。 [3]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文物價值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以紫金土配製釉料,這種土含鐵量很高,在高温下能燒出漆黑光亮的器物,以氧化鐵為呈色劑,加上德清窯獨特的地理氣候,燒成了非常珍稀的結晶釉黑釉瓷器。 [7] 
故宮博物院藏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為東晉時期所制,製作端正,各部位比例協調,尤其是以雞首裝飾壺體,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德清窯燒製的雞頭壺生動別緻、獨具一格,器形完整,風格古樸,釉色瑩潤勻淨,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窯上品。 [6]  [2]  [6] 
杭州博物館藏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造型樸拙,形制規整,色彩別緻,表現了德清窯特有的制瓷風格。 [3]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文物寓意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盤口、細頸、圓腹,肩部一側有一雞形流,另一側為曲形把手,流與把手之間有一對橫系。形制與青釉褐斑羊頭範相似,但形體比例、局部造型變化不盡相同。此或造型嚴謹、規整,壺身呈橫向扁式,把手高於壺口便於提攜使用,更增加了外輪廓曲線的生動性。鵝頭形流昂首延頸,與把手一高一低,遙相呼應。“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 [8]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出土環境

浙江省德清縣德清窯址位於杭嘉湖平原的西端,南與餘杭相鄰,北和吳興接壤,天目山脈橫互期間,包含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開發區武康鎮龍勝村、龍山村,面積約6平方公里,是浙江地區最早發現黑瓷產地之一。 [4]  [6]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雞頭壺

雞頭壺是南北方早期瓷器的主要造型之一。始見於三國末年,流行於兩晉至隋,因壺肩部塑雞頭而得名。燒製的瓷窯有越窯甌窯福清窯等。早期的雞頭壺通常是在壺的肩部對稱地貼飾雞頭和雞尾,使其首尾相呼應,雞頭短小,無頸,且與壺體不通,純系裝飾。東晉時,壺體變大,雞頭由裝飾物變為具實用性的張口、引頸之壺流,短尾則變為圓形長柄。東晉晚期,壺的曲柄出現了龍首柄。南朝時,雞頭壺由圓渾變得細長,雞頸加高,雞冠高聳,龍首柄加長。雞頭壺流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社會大動盪的時期,也是瓷器大發展的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紛紛南下,推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南方制瓷工藝逐步提高,北方瓷系開始出現,從此中國製瓷業形成南北兩大系統,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唐以後,雞頭壺逐漸消失。 [9]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德清窯

德清窯是指上世紀中葉在乾元鎮小馬山、焦山、丁山等處發現的古窯遺址,燒製時間始於東晉,終於南朝初期(1500多年前),總共約一百多年曆史。在三合鄉馬家派遺址中發現的大量陶器,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從商代開始便有原始瓷的製作。晉代,德清窯在燒製青瓷的基礎上燒出黑瓷,是中國已知最早燒造黑瓷的容口。德清窯胎色複雜,瓷胎較薄,有淺褐、紅褐、淡黃、灰、紫色等。德清窯呈色較深,自東晉開始,為了彌補這一缺點,在燒製青瓷時多采用化妝土,以遮蔽胎色。德清窯的黑瓷舉世聞名,其精品釉質滋潤,釉層豐厚,色黑如漆。但德清窯黑瓷良莠不齊,粗製之器釉層薄厚不勻,多帶蠟淚痕跡(流痕),釉薄處呈色較淡,含黃褐色或綠褐色;釉厚處呈色較深,呈黑褐色或黑色。黑釉的釉層相對較厚,裂痕多,脱釉現象很嚴重。德清窯的產品有碗、耳杯、碟、盤口壺、盤、唾壺、雞頭壺、虎子、香爐、罐、盒、燈和盞託等,造型風格與婺州窯、越窯相似。裝飾上,德清窯黑瓷僅在器物口沿或肩腹部劃幾道弦紋,青瓷一般只飾幾點褐彩。 [7]  [6] 
參考資料
  • 1.    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故宮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10-22]
  • 2.    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9-10-22]
  • 3.    東晉 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杭州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10-23]
  • 4.    張卉.陶瓷鑑定基礎: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01:第54頁
  • 5.    張文亮.平定刻花瓷: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01:第124頁
  • 6.    吳越濱,何鴻.浙江青瓷史: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01:42頁-43頁
  • 7.    晨鐘.瓷器收藏與鑑賞:新世界出版社,2016.03:第110頁
  • 8.    郎紹君等.中國造型藝術辭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423頁
  • 9.    《視覺天下·探索發現叢書》編委會.國寶的前世今生: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1: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