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鳽

鎖定
黑鳽(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體重200-360克,體長490-590毫米。雄性成鳥額、頭頂至後頸、背羽、翅和尾羽均為沾藍的黑色;頦和上喉淡棕白、中央頦紋淡棕栗色;頸側橙黃色,形成顯著黃斑;中央喉紋棕栗色,斑雜黑色;前胸滿布淡棕白色和黑色相雜條紋,下體餘部黑褐色。雌鳥上體羽色暗褐,無藍色;頰和耳羽慄紅色;頦、喉、前頸淡棕白色,中央紋呈慄紅色點斑狀;下喉及頸側滿布慄紅色斑雜黑色和淡皮黃色斑紋;下體、胸、腋羽和脅部褐色,較背羽淺淡。虹膜橙紅色;嘴黑褐色,下嘴黃褐色;眼先裸露皮膚淡紫色;跗蹠、趾暗褐色。
一般生活於蘆葦叢、沼澤、灘塗、紅樹林及林間溪流,分佈於700-1000米以及營巢於蘆葦叢中、樹上或竹林中。性羞怯。白天喜在森林及植物茂密纏結的沼澤地,夜晚飛至其他地點進食。以小魚、泥鰍、蝦和水生昆蟲為食。營巢於水上方或沼澤上方的密林植被中。飛行時發出響亮粗啞的呱呱叫聲,於繁殖期發出深沉的鼓樣叫聲。分佈於印度、中國南方、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至大洋洲。
中文名
黑鳽 [1] 
拉丁學名
Ixobrychus flavicollis
別    名
黑葦鳽
外文名
Black Bittern
同義學名
Dupetor flavicollis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鸛形目
鷺科
黑鳽屬
黑鳽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3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90

黑鳽形態特徵

黑鳽
黑鳽(10張)
黑鳽雄鳥從頭到尾包括兩翅在內的整個上體呈輝亮的石板黑色,頭和後頸綴有藍色,頦白色,頸兩側橙黃色,喉淡皮黃色,具栗色和黑色斑點,前頸和上胸為淡皮黃白色,具黑色和棕色斑點形成的條紋向下延伸到上胸,並與喉部栗色與黑色斑點形成的條紋連接成一長形縱紋,胸褐色,羽緣黃白色。下體餘部黑褐色,腹部中央羽端具黃白色羽緣。 [4] 
雌鳥上體羽色暗褐色無光澤,頭兩邊、眼下栗色,頦、喉和前頸白色且具棕色或黑褐色羽端斑腹面餘部淡褐色而具黃白色羽緣。 [4] 
幼鳥似雄鳥,但上體羽毛具皮黃色羽緣,下體暗褐色。 [4] 
虹膜紅色或橙黃色,嘴黑褐色,下嘴角黃色,嘴基和臉部裸露皮膚綠色,跗蹠暗褐色。 [4] 
大小量度:體重♂260-340克,♀200-360克;體長♂490-590毫米,♀520-575毫米;嘴峯♂74-79毫米,♀77-83毫米;翅♂208-225毫米;尾♂58-84毫米,♀65-70毫米;跗蹠♂65-70毫米,♀65-72毫米。(注:♂雄性;♀雌性) [4] 

黑鳽棲息環境

棲息於溪邊、湖泊、水塘、蘆葦、沼澤、水稻田紅樹林和竹林。 [4] 

黑鳽生活習性

春季於4月末5月初遷來中國繁殖,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離開,最晚於10月末遷走。常單個或成對在開闊的多植物的水域地方活動,有時也進到村屯附近的竹林和小樹林。夜出性。主要在黃昏和夜間活動,但有時白天也活動。活動時沉默無聲,但繁殖期間也發出高而粗獷的鳴叫。性較膽怯而好奇,常一動不動的站在地上,頭頸垂直向上伸直並注視四周。 [4] 
常單獨在黃昏和夜間在溪邊、水田、湖岸和蘆葦沼澤地上覓食。有時白天也在蘆葦叢或水邊低矮灌叢和小樹林內覓食。以小魚、泥鰍、蝦和水生昆蟲為食。 [4] 

黑鳽分佈範圍

原地地: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馬爾代夫、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所羅門羣島、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和越南。 [3] 
遊蕩:聖誕島關島和韓國。 [3] 

黑鳽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水域岸邊沼澤地上蘆葦叢中,也在水邊灌叢、柳樹或其他樹上營巢。有時也見在竹林內營巢。甚至在房舍附近庭園中的竹林和路邊樹上營巢。營巢位置最高距地3-5米。巢由枯枝和草莖構成。形狀呈盤狀,中心稍微下凹。每窩產卵4-6枚,顏色為淡綠色、淡藍色、藍綠色或白色。形狀為卵圓形。大小為43-44毫米×31-35毫米。 [4] 

黑鳽亞種分化

黑鳽(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黑鳽帝汶島亞種
Ixobrychus flavicollis australis
Lesson, 1831
2
Ixobrychus flavicollis flavicollis
Latham, 1790
3
黑鳽所羅門羣島亞種
Ixobrychus flavicollis woodfordi
Ogilvie-Grant, 1888
[2] 

黑鳽保護現狀

黑鳽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33項)。 [5]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3] 

黑鳽種羣現狀

據估計,該物種全球數量為63,000-320,000只(2006),而中國的數量估計為100-100,000只(2009年)。總體數量趨勢正在下降,儘管一些族羣的趨勢未知(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06)。 [3]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