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苦惡鳥

鎖定
黑苦惡鳥(學名:Zapornia flavirostra)是秧雞科、小田雞屬動物。體長約23釐米,是一種涉禽。體形大小似秧雞。嘴短,其長度約為跗蹠的2/3,嘴形多樣。嘴基稍隆起,但不形成額甲。翅較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短,第3枚初級飛羽最長,第2枚與第5枚或第6枚等長。跗蹠細長,其長度短於中趾連爪。體羽黑色,紅眼睛,嘴為黃色。
主要棲息地是沼澤,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繁殖生活於北方,遷南方過冬。對棲息地的選擇較廣,有濕地、草地、森林和灌叢等。雜食性,在軟土中或枯葉中探食,主要尋找無脊椎動物。單配製,配對關係僅在繁殖季節發生。善於游泳和鳴叫,叫聲在求偶和配對關係上有重要作用,但在非繁殖季節基本上不鳴叫。在水邊或水中的植物叢中營巢,兩性營巢,每窩產卵5-10枚,每年產1-2窩,孵卵期14-24天。分佈於非洲中南部地區。 [3] 
中文名
黑苦惡鳥
拉丁學名
Zapornia flavirostra [1] 
外文名
英文 Black Crake
法文 Râle à bec jaune
同義學名
Amaurornis flavirostra (Swainson, 1837)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鶴形目
秧雞科
小田雞屬
黑苦惡鳥
亞    種
無亞種 [4] 
命名者及年代
(Swainson, 1837)

黑苦惡鳥動物學史

黑苦惡鳥(Zapornia flavirostra) 在2014年後從"Amaurornis"(苦惡鳥屬)被歸入"Zapornia"(小田雞屬)。 [1] 

黑苦惡鳥形態特徵

黑苦惡鳥體長約23釐米,是一種涉禽,身體短胖。體形大小似秧雞。嘴短,其長度約為跗蹠的2/3。嘴基稍隆起,但不形成額甲。翅較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短,第3枚初級飛羽最長,第2枚與第5枚或第6枚等長。跗蹠細長,其長度短於中趾連爪。體羽黑色,紅眼睛,嘴為黃色,腿的顏色桔紅非常鮮豔。 [2] 
該物種成年的雄性和雌性沒有性別二態性,都是黑色的。光線良好且接近時,背部、胸部和側面呈石板黑色,翅膀呈橄欖棕色。尾巴黑色,喙亮黃色。爪子、腳趾和眼睛呈紅色,眼眶環呈紅色,易於識別。在日食羽毛中,爪子和腳趾顏色較暗。 [3] 
未成熟的幼鳥顏色較淺,鋼藍色取代了成鳥的黑色。喙呈深黃綠色,爪子和腳趾呈暗紅色至棕色,眼睛呈紅色。毛茸茸的雛雞是黑色的,有淡粉色的喙。 [3] 

黑苦惡鳥棲息環境

黑苦惡鳥是一種水鳥。它生存在海平面3,000米以下的地方。經常出沒於各種各樣的濕地棲息地,它們有良好的水面生存能力,只要有大量和永久的植被覆蓋,它們就可以隱藏和築巢。 [3] 
該物種棲息於淡水地區,例如湖泊、池塘、水庫、洪水地區、雨季的河流沿岸;沼澤地和河口等需要茂密蘆葦牀、紙莎草、莎草、睡蓮和灌木叢等。也存在於更開放和乾淨的區域,例如廣闊的草沼澤。它們也不會缺席稍微乾燥的地區,甚至在人類居住區附近,在這種情況下,它會尋找小溪流生活。 [3] 

黑苦惡鳥生活習性

黑苦惡鳥行為

在非繁殖季節通常單個棲息,繁殖季節為季節性配對或家庭棲息,但在結羣物種中為羣居,在秋、冬季最明顯。是一種謹慎的鳥,人們聽到的次數比看到的次數多。留鳥,有局部遷徙運動,與降水的關係更大,而不是大規模的季節性遷徙。 [3] 
它們全天都很活躍,大雨後活動達到高峯。在潮濕的地區和漂浮的植被上進食,在那裏它們可以輕鬆地用長腳趾行走或爬上蘆葦或灌木等較高的覆蓋物。乾旱地區也是覓食地。可以在露天看到它,甚至可以在河馬和疣豬的背上看到它們在尋找皮膚寄生蟲。
它們是成對活動,有時組成多達10只的小羣體。家庭常見的活動是以供奉食物和撫平羽毛的形式進行。交配前兩個伴侶之間的追求也很頻繁。12月至翌年3月期間,成體在換毛期間會在植被覆蓋下停留長達3周。 [3] 

黑苦惡鳥食性

雜食性,在軟土中或枯葉中探食,主要尋找無脊椎動物;粗喙的種類能扯下植物,吃種子、核果、嫩枝、葉等;也吃各種昆蟲及其幼蟲、蜘蛛、馬陸、蠕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小魚。它們在半空中、河馬背上以及爬進植被時捕捉到飛蟲。它們的食物還包括鳥蛋,以及織布鳥或蒼鷺的雛鳥。輔以水生植物、扁豆和百合的種子和其他部分。有時它可能以水邊發現的腐肉為食。 [3] 

黑苦惡鳥分佈範圍

留鳥: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金)、剛果(布)、洪都拉斯、吉布提、赤道幾內亞、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遊蕩(非繁殖地):葡萄牙。 [1] 
黑苦惡鳥分佈圖 黑苦惡鳥分佈圖 [1]

黑苦惡鳥繁殖方式

黑苦惡鳥實行一雄一雌制,只要條件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但根據雨季繁殖較多。在此期間,它們具有領地意識,並且對其他同類,特別是其他鳥類具有極強的攻擊性。 [3] 
黑苦惡鳥的巢穴高度在水面以上20-50釐米之間,有時高達3米,位於灌木叢中和隱蔽處,以避免捕食者,同時仍靠近食物來源。巢穴也可以建在地面上的草叢或植被上。巢呈杯狀,由兩性用蘆葦、苔草和其他水生植物建造。雌性產下2-6枚卵,通常為3枚,卵白色,奶油色,帶有棕色斑點。父母會孵化它們13-19天,有時還會得到上一代年長成員的幫助。雛鳥在孵化後不超過3天就會離開巢穴,但仍會在幾周內受到父母的餵養和保護。它們在5-6周時就可以飛行,在6-12周時即可獨立,並在下一個繁殖季節之前一直留在家庭中。該物種在一個季節最多可產下4窩幼鳥。 [3] 

黑苦惡鳥保護現狀

黑苦惡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10月1日——無危(LC)。 [1] 

黑苦惡鳥種羣現狀

截至2016年,黑苦惡鳥的種羣數量估計有1,000,000只。趨勢理由:由於棲息地改變對種羣規模影響的不確定性,種羣趨勢很難確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