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背圓頜針魚

鎖定
黑背圓頜針魚 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體呈長圓柱形,稍側扁。體長687—1040毫米。分佈於日本、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的温帶和熱帶海域,我國見於南海、東海和台灣海峽。
別    名
叉尾鶴鱵,俗名水針
青鋸
中文學名
黑背圓頜針魚
拉丁學名
Tylosurus melanotusBleeke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Beloniformes:顎針魚目
Belonidae:顎針魚科
Tylosurus圓頜針魚屬
黑背圓頜針魚
分佈區域
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於南海。

黑背圓頜針魚體形特徵

體呈長圓柱形,較側扁。尾柄後部呈平扁。吻特別突出。上下頜延長為細長的喙。眼較大,呈橢圓形,側位較高。眼間隔寬,微凹,大於眼徑。鼻孔大,呈三角形,位於眼前方額部側緣上。口大而平。兩頜約等長。頜上具細牙。鰓4個。鰓孔寬大。無鰓耙。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15。肛門位於臀鰭前方。體上披細小圓鱗,排列很不規則,頭上僅前鰓蓋及額部具鱗,餘皆裸露。側線較低,近於腹緣,側線鱗於尾柄後部、尾鰭基部的前方,形成隆起嵴。背鰭位於背部的遠後方,與臀鰭相對。胸鰭較短,側位較高。腹鰭亦短,位置距眼及尾鰭基部中間等距離。尾鰭叉形,下葉長於上葉。新鮮的標本,背方呈暗綠色,背方正中線具一較窄深綠色縱帶,背鰭及臀鰭的前部、胸鰭後半部及尾鰭的後緣和上葉均呈淡黑色。體側及腹面均為銀白色。 [1] 

黑背圓頜針魚生境

暖水性中上層魚類。體長一般680~1040毫米。性兇猛,常在水上層追捕小魚。

黑背圓頜針魚分佈

分佈於日本、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的温帶和熱帶海域,我國見於南海、東海和台灣海峽。

黑背圓頜針魚經濟利用

食用魚,以炭火慢烤,待熟後擠檸檬汁於魚體上,鮮美可口或煮薑絲清湯,味更美。因口中常有寄生蟲寄生,在處理時,應將頭部去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