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眉鴉雀

鎖定
黑眉鴉雀(學名:Chleuasicus atrosuperciliaris,外文名:Pale-billed Parrotbill)是鶯科、鴉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4-15釐米。嘴短而粗厚、似鸚鵡嘴、淡灰色而且白端,頭頂至後頸輝栗色,頭側稍淡,具淡色眼圈和短的黑色眉紋。背棕橄欖褐色,下體乳黃色。虹膜紅褐色。跗踱淡藍灰色,爪灰白色。 [1] 
黑眉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中低山和山腳溝谷地帶的灌叢和竹叢中,也棲息於高草叢和蘆葦叢。繁殖期間多成對或單獨活動,非繁殖期間常成數只或10餘隻的羣體,有時亦與其他小鳥混羣,隱藏在茂密的灌叢和高草叢間跳躍、穿梭覓食,並不停地發出叫聲,偶爾也攀爬到灌木或高草頂端,但很快又落入灌叢或草叢,在非迫不得已時,一般不起飛。飛行時多做低空短距離飛行,或從一處灌木飛向另一處灌木。飛行力弱。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分佈於中國、孟加拉國、印度(錫金、阿薩姆)、緬甸、泰國和老撾北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黑眉鴉雀
拉丁學名
Chleuasicus atrosuperciliaris
外文名
Pale-billed Parrotbill
Black-browed Parrotbill
同義學名
Paradoxornis atrosuperciliar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鶯科
鴉雀屬
黑眉鴉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2個 [3] 
命名者及年代
Godwin-Austen,1877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黑眉鴉雀形態特徵

黑眉鴉雀
黑眉鴉雀(14張)
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至後頸輝栗色或橙棕色,頭側和頸側稍淡,頰和耳羽棕赭色。眼周白色,眼上有一短的黑色眉紋到眼後變為一黑斑。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橄欖褐色,尾呈凸狀、褐色,兩翅褐色或棕褐色,外翈羽緣棕色或棕褐色,內翈皮黃色。下體白色或乳黃色。 [1] 
虹膜紅褐色。嘴淡灰色而具白端,跗踱淡藍灰色,爪灰白色。 [1] 
大小量度
體長
嘴峯
145-150毫米
10毫米
57-59毫米
99毫米 [1] 

黑眉鴉雀近種區別

紅頭鴉雀Psittiparus bakeri)外形和羽色與黑眉鴉雀非常相似,野外不易鑑別,但紅頭鴉雀體型顯著為大,沒有短的黑色眉斑;短尾鴉雀也和本種較為相似,但短尾鴉雀體型較小,頦、喉黑色,亦無短的黑色眉紋。區別較明顯。野外容易辨認。 [1] 
紅頭鴉雀 紅頭鴉雀
黑眉鴉雀 黑眉鴉雀

黑眉鴉雀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黑眉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中低山和山腳溝谷地帶的灌叢和竹叢中,也棲息於高草叢和蘆葦叢。繁殖期間多成對或單獨活動,非繁殖期間常成數只或10餘隻的羣體,有時亦與其他小鳥混羣,隱藏在茂密的灌叢和高草叢間跳躍、穿梭覓食,並不停地發出叫聲,偶爾也攀爬到灌木或高草頂端,但很快又落入灌叢或草叢,在非迫不得已時,一般不起飛。飛行時多做低空短距離飛行,或從一處灌木飛向另一處灌木。飛行力弱。 [1] 
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草子。 [1] 
叫聲:獨特的喘息叫聲似吉他的聲響。告警時發出響亮的唧唧聲,也作咪咪叫。 [4] 

黑眉鴉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盂加拉國、印度(錫金、阿薩姆)、緬甸、泰國和老撾北部。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部。 [1]  [5] 
黑眉鴉雀分佈圖 黑眉鴉雀分佈圖

黑眉鴉雀亞種分化

2亞種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佈範圍
Chleuasicus atrosuperciliaris atrosuperciliaris
Godwin-Austen,1877
分佈於中國(雲南西部)、印度阿薩姆、緬甸北部和老撾北部。
黑眉鴉雀錫金亞種
Chleuasicus atrosuperciliaris oatesi
Sharpe,1903
分佈於印度(錫金)和孟加拉國西部。 [1]  [3] 

黑眉鴉雀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5] 
已列入《全球瀕危鳥類名錄》。 [1]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