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潮

(遊戲《碧藍航線》中的角色)

鎖定
黑潮是遊戲《碧藍航線》中的角色。
黑潮是一名重櫻陣營的稀有級驅逐艦娘,原型為舊日本陽炎級驅逐艦三號艦。 [1-3] 
中文名
黑潮
外文名
IJN Kuroshio
別    名
配    音
大野柚布子
性    別
登場作品
《碧藍航線》
稀有度
稀有
類    型
驅逐
陣    營
重櫻
級    別
陽炎級

黑潮角色背景

黑潮號驅逐艦(IJN Kuroshio,くろしお)是陽炎型驅逐艦3號艦。該艦是由舊日本海軍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建造的,也是丸三計劃的一部分。
服役後不久,黑潮號參加了聯合艦隊第16次演習。在歸程中,它於1941年6月23日18時在豐後水道與夏潮號驅逐艦和峯號驅逐艦相撞。隨後,它在吳海軍工廠進行一個月的修復。
在偷襲珍珠港期間,黑潮號被劃歸第15驅逐艦隊,隸屬第2艦隊第2水雷戰隊。在菲律賓戰役期間,它參與了對龍驤號航空母艦的護航。12月23日,它因美國陸軍航空軍B-17轟炸機的攻擊而輕微受損。
1942年年初,黑潮號參與了對荷屬東印度的入侵。它曾為1月進攻萬鴉老,肯達裏和安汶島的艦隊和二月進攻望加錫,帝汶,爪哇島的艦隊護航。2月8日,它救起了夏潮號驅逐艦的部分生還者。3月5日,它和親潮號一起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一艘佈雷艦。3月底,它同加賀號航空母艦一同從蘇拉威西島返回佐世保鎮守府。
4月底,為了參加5月初對巴拉望的佔領行動,黑潮號再度從吳市出發。隨後,它於5月17日同受損的翔鶴號航空母艦返回吳市。6月初,黑潮號被用作中途島戰役的運兵船。
6月中旬,按原計劃,黑潮號應該在印度洋空襲中為巡洋艦護航。但當它到達緬甸丹老時,它又得到伴隨熊野號重巡洋艦和鈴谷號重巡洋艦前往巴釐巴板和所羅門羣島的命令。在8月24日的東所羅門海戰中,它是近藤信竹部隊的一員,但是沒有參戰。9月,它在特魯克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之間執行巡邏任務。10月,它開始執行東京快車任務,向關島快速運輸兵員。這些任務一直持續到1943年2月中旬。在聖克魯斯羣島戰役期間,它參加了對隼鷹號航空母艦的護航。
2月21日,黑潮號同隼鷹號航空母艦返回吳市整修。4月10日,它又同衝鷹號航空母艦和大鷹號航空母艦一起回到特魯克島。4月底,正待在肖特蘭島(Shortland Island)的黑潮號又接受了運兵任務。
1943年7日夜,正在執行運兵任務的黑潮號剛剛離開科隆班加拉島維拉就因觸雷沉沒。 [4] 

黑潮能力設定

黑潮參數

分類
描述
耐久
D
防空
D
機動
A
航空
E
雷擊
A
炮擊
D
參考資料 [5] 

黑潮技能

名稱
描述
火力全開 火力全開
每隔20s,有30.0%(滿級60.0%)的概率發動,提高自身20.0%(滿級40.0%)炮擊,持續10s
魚雷連射 魚雷連射
每次使用魚雷時有15.0%(滿級30.0%)的概率再次發射一輪
全彈發射I(II) 全彈發射I(II)
每進行15(10)次攻擊,觸發全彈發射-陽炎級I(II)
備註
以上數據為2021年7月的數據
參考資料 [5] 

黑潮突破

分類
描述
一階
獲得全彈發射I/魚雷效率提高5%
二階
魚雷底座+1/魚雷預裝填+1/魚雷效率提高10%
三階
全彈發射彈幕升級/全武器效率提高5%
備註
以上數據為2021年7月的數據
參考資料 [5] 

黑潮玩法分析

技能分析
黑潮擁有三個技能,即火力全開、魚雷發射以及全彈發射,一技能提高炮擊傷害、二技能發射魚雷有幾率再次發射,三技能者幾乎所有艦娘都擁有的一個技能。
整體分析
黑潮在性能上雷擊以及機動能力達到了A級別,這意味着黑潮的移動閃避能力相當強力,能夠有效的躲避可能的攻擊。並且也能夠造成一定量的輸出。
然而黑潮只是一個稀有級的驅逐艦,並且不能改造,傷害不會很高,其成長潛力也比較低,不推薦玩家進行培養。 [6-7] 

黑潮角色台詞

1、自我介紹
陽炎級三號艦黑潮,過去隸屬於二水戰十五驅,參與過泗水、南太平洋,第三次所羅門等海戰,最後不幸在運輸任務中觸雷導致全軍覆沒……這一次,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必定不辜負主上的期待。
2、獲取台詞
陽炎級黑潮,參見主上……只要是任務,我一定會完成。
3、登錄台詞
主上,歡迎回來。
4、查看詳情
主上……請不要一直盯着我看。
5、主界面
我不知道該説些什麼……主上要是想説什麼的話我會好好聽的。
6、任務提醒
主上,新的任務書下達了。
7、任務完成
主上,任務的獎勵已經下發了,請過目。
8、郵件提醒
主上,有您的書信。 [8] 

黑潮拓展閲讀

陽炎型
甲型驅逐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退出海軍條約後建造的一系列艦隊驅逐艦(一等驅逐艦),包括陽炎型和夕雲型。陽炎型驅逐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IJN)的一等驅逐艦。在命名艦“陽炎”被擊沉後,海軍內部的文件將“陽炎型驅逐艦”改名為“不知火型驅逐艦”。
日本海軍在倫敦條約到期的1937年推動海軍第三次補充計劃,其中決定建造新型驅逐艦18艘。要求規格武裝與特型同等以上,速度與績航距離比朝潮型好,艦政本部計算要滿足全部要求估計需要排水量2700噸、全長120米、機關出力6萬馬力、速度35節,計劃實品為陽炎型驅逐艦。
雖然補充計劃預定生產18艘陽炎級,但是在新型戰艦的預算以及噸位排擠效應下在此計劃下僅編列了15艘預算。除了1937年的生產計劃外,1939年的第四次海軍補充計劃日本海軍加造了4艘陽炎級,因此陽炎級最後生產了19艘,這批驅逐艦與之後改良版夕雲級合計生產38艘,並在太平洋戰爭負擔第一線各項任務。由於日軍驅逐艦數量始終不足,因此這批新型艦出勤率高耗損也大,在戰爭結束後只剩下雪風一艘。
船體基本上以朝潮型為藍本,經過第四艦隊事件,設計時考慮到船體強度與輕量化。武裝方面,加強了對魚雷的防禦,集海軍各驅逐艦之大成。 [4]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