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喉噪鶥

鎖定
黑喉噪鶥是噪鶥屬鳥類。體長24-29釐米,體重75-90克。雄鳥前額、眼先、眼周和眼後紋以及頰、須和喉黑色;黑色前額和藍灰色頭頂之間有道白色細斑;頸側具橢圓形白斑,後頸至上背煙灰沾綠;下背、肩羽、翅上覆羽和尾上覆羽橄欖綠染褐色;飛羽黑褐,初級飛羽外翈灰白色,次級飛羽外翈橄欖綠染褐色,尾羽暗褐具黑褐色羽端;中央尾羽和外側尾羽外翈暗橄欖褐色;胸部煙灰染褐,腹部、兩脅和尾下覆羽暗橄欖綠染褐色;虹膜紅色,嘴黑色,跗蹠、趾和爪暗黃褐色。雌鳥羽色與雄鳥相似,但不如雄鳥鮮亮。 [9-10] 
黑喉噪鶥分佈於柬埔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越南,中國分佈於雲南西部和南部、香港和廣西南部, [1]  [9]  棲息於海拔100-1500米的熱帶雨林、季雨林的林下和林緣灌叢,也棲息於耕地和村落周圍的竹林、灌叢和草叢中。單隻、成對或結小羣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實和種子,鳴唱聲甜潤婉轉, [10]  悦耳動聽,並經常模仿其他鳥的叫聲。繁殖期為每年4-6月,在灌叢或竹叢中築杯狀巢,每窩產3-5枚藍色或淺藍色的卵,大小為28.8毫米×20.4毫米。 [9] 
2000年8月1日,黑喉噪鶥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480項)。 [12]  2016年,黑喉噪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1]  2021年2月5日,黑喉噪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5]  [11] 
中文名
黑喉噪鶥
拉丁學名
Garrulax chinensis
別    名
黑喉笑鶇
山土鳥
珊瑚鳥
外文名
Black-throated Laughingthrush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畫眉科
噪鶥屬
黑喉噪鶥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5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86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  [8] 
同義學名
Dryonastes chinensis

黑喉噪鶥形態特徵

黑喉噪鶥雌雄羽色相似。額基、眼先、眼周、頰、頦和喉概為絨黑色,額基黑斑上面緊接一白斑,其後頭頂至後頸灰藍色,外眼後有一大塊白斑(除海南亞種),頸側橄欖灰色或棕褐色。背、肩等其餘上體指名亞種橄欖灰沾綠,滇西亞種橄欖褐色沾棕,海南亞種後頸至上背棕褐色,其餘上體橄欖褐色;兩翅覆羽與背同色,飛羽黑褐色,外側飛羽外翈灰色或銀灰色,內側飛羽與背同色。尾暗橄欖褐色或橄欖灰褐色、具黑色端斑,越往外側尾羽黑色端斑越擴大,到最外側一對尾羽幾全為黑色,中央一對尾羽具不明顯的暗色橫斑(除海南亞種外)。胸橄欖灰色或橄欖灰褐色,往後轉為橄欖褐色,海南亞種胸棕褐色。 [2] 
虹膜棕紅或洋紅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腳角褐色或肉褐色。 [2] 
大小量度:體重♂80-99克,♀82-92克;體長♂225-290毫米,♀236-278毫米;嘴峯♂21.5-25毫米,♀21.6-24毫米;翅♂108-118毫米,♀103-120毫米;尾♂116-135毫米,♀108-118毫米;跗蹠♂38-43毫米,♀37-44毫米(滇南亞種)。 [2] 

黑喉噪鶥近種區別


黑喉噪鶥
體量
體長24-29釐米,體重75-90克
體長25~28釐米
體長24-28釐米
體長25釐米
特徵
雄鳥前額、眼先、眼周和眼後紋以及頰、須和喉黑色;黑色前額和藍灰色頭頂之間有道白色細斑;頸側具橢圓形白斑,後頸至上背煙灰沾綠
上體赭褐色,頭頂具黑色羽緣,尾上覆羽灰白色,尾羽棕栗色,外側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額、眼先、眼周、耳羽上部、臉前部和頦黑色,眼周裸皮藍色,極為醒目
額至頭頂多為慄褐色,眼先、眼周和眼後紋均白色,形成一寬的白色眼圈。像戴的眼罩,在頭部極為醒目
白點噪鶥(Garrulax bieti)與斑背噪鶥非常相似,野外難於鑑別,但白點噪鶥體型稍大,背具白色端斑而不是棕色端斑。
圖片
黑喉噪鶥 黑喉噪鶥
棕噪鶥 棕噪鶥
斑背噪鶥 斑背噪鶥
白點噪鶥 白點噪鶥

黑喉噪鶥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地帶的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竹林中,有時也見在農田地邊、村寨附近以及濱海的次生林和灌木林中活動和覓食。棲於竹林密叢及半常綠林中的濃密灌叢。 [2] 

黑喉噪鶥生活習性

遷徙:留鳥
習性:常呈數只或10多隻的小羣活動,偶爾也見有單獨和成對活動的。多在林下灌木叢間跳來跳去,羣間個體通過叫聲保持聯繫,社羣行為極強,當被衝散後很快又通過叫聲聚集在一起。鳥羣中如有一隻被打傷,其餘鳥並不馬上逃走,如受傷鳥被捉住發出驚叫,其他鳥似有前來搶救之勢。活動時頻繁地發出叫聲,悦耳動聽。除在樹木低枝和灌木上跳躍活動外,也常在地面上迅速地跳來跳去,一面扇動着兩翅,一面點頭,跳一會,又起勁鳴叫,尤其是早晚和早春,這種活動較為頻繁。如發現人或突然受到驚擾,有時也飛走,飛行笨拙費力,通常飛不多遠又落下。 [2] 
食性:主要以螞蟻、蝽象、甲蟲、象甲、步行蟲等昆蟲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實和種子。 [2] 
叫聲:鳴叫聲響亮清晰,圓潤悦耳,其聲似“滴卟- ,滴卟- ”。黑喉噪鶥因叫聲響亮動聽,俗稱“山呼鳥”,常被作為觀賞鳥飼養。 [3] 

黑喉噪鶥分佈範圍

分佈於柬埔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越南、中國(雲南西部和南部、廣西、香港和廣西南部。)。 [1] 
黑喉噪鶥分佈圖 黑喉噪鶥分佈圖

黑喉噪鶥繁殖方式

黑喉噪鶥在海南島的繁殖期3-8月,1年繁殖2窩,第一窩通常在3-6月,第二窩在7-8月。營巢於林下茂密的灌木叢或竹林裏,巢離地一般不高。巢呈淺杯狀,主要由草根,樹葉、藤葛等構成,內墊有細嫩草根,結構較為疏鬆。巢的大小為外徑16釐米,內徑8.1釐米,高8.2釐米,深5.4釐米。每窩產卵3-5枚,通常為4枚,卵白色,大小為28.8毫米×20.4毫米。 [2] 

黑喉噪鶥亞種分化

黑喉噪鶥(5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Garrulax chinensis monachus
2.
Garrulax chinensis lochmius
3.
Garrulax chinensis chinensis
4.
黑喉噪鶥越南亞種
Garrulax chinensis germaini
5.
黑喉噪鶥緬泰亞種
Garrulax chinensis monachus
[4] 

黑喉噪鶥保護現狀

黑喉噪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1]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480項)。 [7]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5] 

黑喉噪鶥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6] 
黑喉噪鶥在中國種羣數量較豐富。是著名的籠養鳥之一,政府和環境保護者提倡應控制獵取,注意保護。 [2] 

黑喉噪鶥相關古詩

黑喉噪鶥山胡(宋·蘇轍)

山胡擁蒼毳,兩耳白茸茸。野樹啼終日,黔山深幾重。
啄溪探細石,噪虎上孤峯。被執應多恨,筠籠僅不容。

黑喉噪鶥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韻(宋·蘇軾)

終日鎖筠籠,回頭惜翠茸。誰知聲㗲㗲,亦自意重重。
夜宿煙生浦,朝鳴日上峯。故巢何足戀,鷹隼豈能容。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