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冠鵑隼

鎖定
黑冠鵑隼(學名:Aviceda leuphotes)為鷹科、鵑隼屬的鳥類,是一種中小型猛禽,體長30-33釐米,體重178-217克。頭頂具有長而垂直豎立的藍黑色冠羽,極為顯著。從上面看通體黑色,次級飛羽上有一寬的,極為顯著的白色橫帶。整體看上去除了胸部和背部有少量羽毛為白色外,其他部位大多為黑色,在陽光下還反射出淡綠色的金屬光澤。虹膜為紫褐色或血紅褐色。嘴和腿均為鉛色。
棲居於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時也出現於疏林草坡、村莊和林緣田間,多在晨昏活動。常單獨活動,有時也集3-5只的小羣。繁殖期間每次產卵2-3枚。屬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蜥蜴、蝙蝠、鼠類和蛙等小型脊椎動物。棲息於高大樹木的頂枝,以細樹枝築巢。分佈於東喜馬拉雅和西高止山脈區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中文名
黑冠鵑隼 [8] 
拉丁學名
Aviceda leuphotes
外文名
Black Baz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鷹形目
鷹科
鵑隼屬
黑冠鵑隼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蜂鷹亞科
亞    種
4亞種 [6] 
命名者及年代
(Dumont, 1820)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  [5] 

黑冠鵑隼形態特徵

黑冠鵑隼
黑冠鵑隼(3張)
黑冠鵑隼是中小型猛禽,頭頂具有長而垂直豎立的藍黑色冠羽,極為顯著。虹膜為紫褐色或血紅褐色。嘴和腿均為鉛色。頭部、頸部、背部尾上的覆羽和尾羽都呈黑褐色,並具有藍色的金屬光澤,與褐冠鵑隼不同。翅膀和肩部具有白斑,喉部和頸部為黑色,上胸具有一個寬闊的星月形白斑,下胸和腹側具有寬的白色和栗色橫斑,腹部的中央、腿上的覆羽和尾下的覆羽均為黑色,尾羽內側為白色,外側具有栗色塊斑。飛翔時翅闊而圓,黑色的翅下覆羽和尾下覆羽與銀灰色的飛羽和尾羽形成鮮明對照;從上面看通體黑色,次級飛羽上有一寬的,極為顯著的白色橫帶。整體看上去除了胸部和背部有少量羽毛為白色外,其他部位大多為黑色,在陽光下還反射出淡綠色的金屬光澤,以至於不熟悉它的人會把它當作烏鴉
大小量度:體長300-330毫米;嘴峯18-22毫米;翅227-243毫米;尾130-151毫米;跗蹠26-27毫米。(注:♂雄性;♀雌性) [2] 
黑冠鵑隼

黑冠鵑隼近種區別


黑冠鵑隼
體量
體長30-33釐米,體重178-217克。
體長38-43釐米,翼展91-95釐米,體重220-296克。
特徵
頭頂具有長而垂直豎立的藍黑色冠羽,極為顯著。從上面看通體黑色,次級飛羽上有一寬的,極為顯著的白色橫帶。整體看上去除了胸部和背部有少量羽毛為白色外,其他部位大多為黑色,在陽光下還反射出淡綠色的金屬光澤。
在天空中該鳥看着像是一個長尾巴和翅膀外觀張開很大的鷹。但是,它蹲坐和飛行中的輪廓更類似鳶。該物種的雄性成鳥通常總體深色,具褐色上體和石板青色頂帽,尖端是白色,脖子底部灰色,有棕色斑點。
圖片
鳳頭鵑隼 鳳頭鵑隼
西非鵑隼 西非鵑隼

黑冠鵑隼棲息環境

黑冠鵑隼地區性並不罕見,在中國四川、雲南為留鳥,其他地區為夏候鳥。棲息於平原低山丘陵和高山森林地帶,也出現於疏林草坡、村莊和林緣田間地帶。 [2] 

黑冠鵑隼生活習性

常單獨活動,有時也有3-5左右的小羣活動。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和盤旋,間或作一些鼓翼飛翔,活動極為悠閒,有時也在林內和地上活動和捕食。性警覺而膽小,但有時也顯得遲鈍而懶散,頭上的羽冠經常忽而高高地聳立,忽而又低低地落下,好象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都非常地敏感。活動主要在白天,特別是清晨和黃昏較為活躍。主要以蝗蟲、蚱蜢、蟬、螞蟻等昆蟲為食,也特別愛吃蝙蝠,以及鼠類、蜥蜴和蛙等小型脊推動物。由於嘴峯上有2個尖尖的齒突,顯得十分鋒利。 叫聲作一至三輕音節的假聲尖叫,似海鷗的咪咪叫。 [2] 

黑冠鵑隼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1] 
中國有分佈,分佈於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海南等地。全世界共有5個亞種,中國有3個亞種,分佈於四川的為四川亞種,分佈於海南和雲南河口的是指名亞種,分佈於其他地區的是南方亞種。 [2] 
黑冠鵑隼分佈圖 黑冠鵑隼分佈圖 [1]

黑冠鵑隼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營巢於森林中河流岸邊或鄰近的高大樹上,巢主要由枯枝構成,內放草莖、草葉和樹皮纖維。每窩產卵2-3枚,卵鈍卵圓形,灰白色綴有茶黃色,大小為35-46毫米×29-38毫米,平均39毫米×32毫米。 [2] 

黑冠鵑隼亞種分化

黑冠鵑隼(4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黑冠鵑隼安達曼亞種
Aviceda leuphotes andamanica
Abdulali & Grubh, 1970
2
Aviceda leuphotes leuphotes
(Dumont, 1820)
3
Aviceda leuphotes syama
(Hodgson, 1837)
4
Aviceda leuphotes wolfei
Deignan, 1948
[6] 

黑冠鵑隼保護現狀

黑冠鵑隼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 ver3.1——無危(LC)。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3] 

黑冠鵑隼種羣現狀

關於該物種種羣規模的數據很少,2001年,估計全球種羣數量約10,000只,2009年,中國的種羣估計為約100-10,000對繁殖對和約50-1,000只遷徙種。在2003年秋季是68219只,2007年和2008年春季,平均22000 只,在泰國春蓬進行的候鳥調查中,黑冠鵑隼是最常見的猛禽。68219只個體相當於大約45700只成熟個體。在沒有來自其範圍的其他部分的數據的情況下,它被認為在10,000-50,000只的範圍內。 [1] 
趨勢證明:由於森林砍伐持續破壞棲息地,認為物種數量正在下降。在2016-2020年間,該物種分佈範圍內的森林覆蓋面積減少了5.3%(全球森林觀察 2021),相當於16.7%的未來三代預測。該物種在冬季利用果園、花園和農業區,但主要在森林中築巢。該物種沒有其他已知的重大威脅,因此認為它正在以與森林損失相似的速度下降。 [1] 

黑冠鵑隼相關報道

2022年3月,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意外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冠鵑隼。黑冠鵑隼的出現,使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更新至61種。 [4] 
注:一些網站將黑冠鵑隼(Aviceda leuphotes)等到同於鳳頭鵑隼(Aviceda subcristata),這是同屬的2個不同的物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