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黏液性細胞

鎖定
粘液性細胞多呈柱狀或錐形.核較扁,位於近基底部,核周弱嗜鹼性基底部有一定量的粗麪內質網,核上區有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和極豐富的粗大粘原顆粒。粘液性細胞組成粘液性腺泡。
中文名
黏液性細胞
外文名
mucous cell

目錄

黏液性細胞簡介

黏液性細胞(mucous cell):核扁圓形,居細胞基底部;除在核周的少量胞質嗜鹼性外,大部分胞質幾乎不着色,成泡沫或空泡狀。
電鏡下基底部胞質中有一定的粗麪內質網,核上區有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和極豐富的粗大黏原顆粒。如杯狀細胞就是一種散在分佈的黏液性細胞。
黏液性細胞組成黏液性腺泡。
粘液細胞普遍存在於水產動物的器官組織中,屬一種腺體細胞。國內外有關水產動物粘液細胞的研究,在魚類方面的報道較多,涉及粘液細胞的類型、分佈、功能、粘液成分及發生、發育等,還有一些貝類粘液細胞的研究。魚類中粘液細胞主要分佈在魚的皮膚、鰓及消化道的上皮中,能分泌大量粘液。粘液中含有多種活性物質,如粘多糖、糖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各種水解性酶類等,對魚的許多生理功能有重要影響。對粘液細胞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對魚類生長、發育以及自我保護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解,而且在魚類的養殖和病害防治中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黏液性細胞分佈

Sonja和Phillip利用PAS可顯示不同糖類的染色技術,通過光鏡及電鏡觀察,對非洲肺魚的粘液細胞進行形態學研究,根據着色差異及細胞形態將粘液細胞分為Ⅰ、Ⅱ、Ⅲ三種類型;Sibbing和Uribe利用HID染色、酸性條件下的阿新蘭(AB)染色及AB和PAS相結合的方法,對鯉粘液細胞進行形態及組織化學研究同樣觀察到三種形態的粘液細胞,並對其化學成分作了分析:(1)囊狀粘液細胞,可被HID強烈着色,內含硫粘蛋白;(2)梨狀粘液細胞,不被HID着色,內含唾液粘蛋白;(3)杯狀粘液細胞,不被HID着色,內含唾液粘蛋白。許多作者認為,粘液細胞的三種類型只是粘液細胞發育過程中不同階段表現形態及不同階段合成不同物質造成的,即囊狀細胞是發育的早期,梨狀細胞為中期,杯狀細胞為發育的成熟期。袁金鐸等利用阿新蘭與PAS聯合染色法對淡水白鯧粘液細胞類型進行了研究,根據形態,他們將粘液細胞分為球狀、囊狀及長橢圓狀三種類型,再依據着色情況,每種類型又分成不同的亞型,分型更為詳細。利用不同酸度下的阿新蘭(AB)染色與PAS反應相結合可以區分粘液中的酸性和中性粘液物質,研究結果顯示,粘液的主要成分是中性和酸性粘多糖,在酸性粘多糖中主要是含羧基(-COOH)、硫酸基(-SO3H)和磷酸基(-OPO3H2)的粘多糖,另外粘液中還含有多種蛋白質,特別是在皮膚、腸及膽汁粘液中發現含有免疫球蛋白IgM,這些免疫球蛋白可能在魚類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