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明的河邊

(峻青小説作品)

鎖定
1947年秋,國民黨軍隊侵佔遼闊的昌濰平原,河東武工隊長馬漢東在戰鬥中身負重傷,生命垂危,他命令通訊員小陳送給給河西司令部,請上級派負責幹部到河東整頓隊伍,堅持鬥爭。小陳通過敵人封鎖的濰河,順利地到達河西。但他剛上岸就遭遇叛徒陳興,一番角鬥,陳興中彈負傷,小陳乘機急奔陳莊。不久後,獲救的小陳與父親一起加入河東武工隊展開的大反攻戰鬥中,將敵人全部消滅。
中文名
黎明的河邊
作    者
峻青
創作年代
1959年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黎明的河邊小説評價

小説信息 短篇小説集。峻青著。1959年出版。共收入十三個短篇小説,都是描寫膠東革命根據地人民優秀品質的。第一輯有《老水牛爺爺》等六篇,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各種英雄人物的面貌。第二輯有《黎明的河邊》等七篇,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敵鬥爭的故事。這些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人民怎樣用鮮血和生命奪取和保衞勝利的革命鬥爭。所寫的英雄人物具有一種崇高的、悲壯的美。其中《黎明的河邊》一篇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短篇小説創作的思想高度和藝術功力。小説發表於1955年。它生動地描寫了1947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從昌濰撤退後,通訊員小陳及其一家為護送兩個武工隊長過河而獻出生命的故事。作品以熾熱的感情和詩一樣的語言,成功地刻畫了小陳及其一家的英雄形象,表現了膠東人民的鬥爭生活和英雄性格。事件單純而主題深刻、鮮明。是一篇充滿着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優秀之作。

黎明的河邊作者介紹

峻青原名孫俊卿。山東海陽人。中共黨員。1941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膠東《大眾報》記者,新華社前線分社隨軍記者,昌維地區武工隊小隊長,《中原日報》編輯組長,中南人民廣播電台編委兼宣傳科長,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代理黨組書記,《文學報》主編。上海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炎黃書畫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四屆理事。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黎明的河邊小説簡介

峻青的小説情節緊張曲折,富於濃厚的戰鬥氣息和傳奇色彩。在人物塑造上,他善於把人物推到尖鋭、激烈的重大考驗面前,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徵,同時,也注意調動多種多樣的手法來烘托、描摹人物的內心。存在的不足是,有的作品注重描述曲折的故事情節。或多或少地忽視了人物形象的刻畫。

黎明的河邊人物塑造

《黎明的河邊》成功地塑造了交通員小陳和小陳一家的英雄形象。小陳頂多不過18歲,剛出場時尚帶着幾分稚氣,甚至有些羞怯,可下巴上子彈掠過所留下的疤痕表明他已經受過戰火的洗禮了。他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去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勇敢、老練地護送兩名武工隊員在暴風雨之夜過河。當敵人以他的母親和弟弟小佳為人質誘降時,他剋制着內心的親情,把革命的大義放在首位,向衝上來的匪徒開槍。母親和弟弟犧牲了,他堅毅剛強,沉着鎮定,注意節省彈藥,沒有像被複仇之火所燃燒的老姚那樣連發子彈。在完成了任務,打光子彈以後,他把衝鋒槍仍向河裏,抱着一個衝到他面前的匪徒跳進河中,表現出了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
小陳的一家是英雄的一家。小陳的父親不顧家庭和個人的安危,忍受着妻子和兩個兒子都犧牲了的巨大悲痛,毅然決然地挾着武工隊員鳧水渡河。小陳的母親和弟弟小佳雖被扣為人質,但都英勇不屈,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小陳的父親、母親和弟弟是用鮮血和生命支持革命戰爭人民羣眾的代表。小説形象地説明了人民羣眾與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之間的血肉聯繫,揭示了革命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

黎明的河邊故事情節

峻青善於通過緊張、曲折、驚險的故事情節展開尖鋭的矛盾衝突,讓英雄人物在尖鋭的矛盾衝突中接受考驗,從而突出其英雄品格。小説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到了緊張、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由於出了叛徒,河東的游擊隊垮了,為了重組隊伍,堅持鬥爭,牽制敵人,上級派小陳護送“我”和老楊前往河東去做領導武工隊的工作。他們必須在黑夜裏穿過敵佔區,但偏偏趕上了暴風雨,在暴風雨中又同敵人遭遇,於是迷失了方向。好容易來到濰河邊,隱藏在樹叢裏的渡船卻被暴漲的河水沖走了。作者是講故事的能手,他精心地設置了這一系列偶然的變故,一方面使情節獲得了向前發展的推動力,一方面製造出一個連一個的矛盾衝突,使人物面臨考驗。這一系列的矛盾衝突又導致一個更大的矛盾衝突:還鄉團把小陳的母親和弟弟扣為人質,前來誘降。這也是一個更大的考驗,“我”、老楊、小陳、小陳的父親,以至小陳的母親和小佳,都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的思想性格也因此迸發出強烈的火花。作者就是這樣把人物推向矛盾衝突的頂點,在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表現出他們對革命的忠誠。

黎明的河邊景物描寫

作品中的景物描寫也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景物描寫與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機地融合起來,給作品增添了濃厚的抒情色彩。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寫暴風雨。當小陳他們順着田間小道向河邊行進時,遠處有沉雷和閃電。接着,風來了,先是輕飄飄的微風,後是狂風,沉雷也從遠方滾動過來。終於暴風雨來了,像一片巨大的瀑布,橫掃着大地。這樣精心、層次分明地描寫暴風雨,為小陳他們迷路、河水暴漲、船被沖走以及小陳的父親鳧水送渡等情節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氛圍,併為小陳抱着敵人跳河的壯烈場面作了鋪墊,同時也構成了作品的總體氣氛。激戰之前,濰河的上空出現了在烏雲中盤旋的鷹,它可以説是人物堅強不屈精神的外化或象徵。小説這樣寫小陳的犧牲:“太陽從重重的雲海中升起來了,金色的光投射在不平靜的河面上。西面大堤上的衝鋒槍聲停止了,淡藍色的硝煙被風吹散了,在已經晴朗了的西方天空的碧藍色的背景的烘托下,迎着金色的陽光,出現了一個人影。啊!是小陳,只見他從壕溝裏忽地站了起來,把衝鋒槍往河裏一丟,返回身去,抱着一個衝到他面前的匪徒,向着濁浪滾滾的濰河裏跳了下去。”這裏的景物描寫有力地烘托了小陳犧牲時的壯烈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