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明村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黎明傈僳族鄉黎明村)

鎖定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黎明傈僳族鄉黎明村,該行政村隸屬玉龍縣黎明鄉,地處黎明鄉西南邊,距黎明鄉政府所在地24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117公里。東鄰玉龍縣石鼓鎮,南鄰玉龍縣石鼓鎮仁義村,西鄰玉龍縣魯甸鄉杵蜂村,北鄰黎明鄉美樂村委會。轄黎明上、黎明中、黎明下、石寨子、拉卡洞、吉者落、海立子、路魯習、堆存米、安哭、勞吾扒等3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749户,有鄉村人口2905人,其中農業人口2905人,勞動力170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87人。
中文名
黎明村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106.59 km²
人口數量
2905 人
海    拔
2500 m
年平均氣温
16℃
人均純收入
922元

黎明村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06.59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温16℃,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烤煙、玉米、芸豆、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6010.63畝,人均耕地2.07畝,林地10723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79.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為主。 [1] 

黎明村自然資源

浪漫波斯菊2 浪漫波斯菊2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010.63畝(旱地6010.63畝),人均耕地2.07畝,主要種植烤煙、玉米、芸豆、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072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61.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8畝,主要種植核桃、青梅、花椒等經濟林果;草地28853畝;荒山荒地4166畝,其他面積13614.37畝。 [2] 

黎明村基礎設施

變壓器 變壓器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212户通自來水,有53户飲用井水,有749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均飲用山泉水)(佔農户總數的100%)。有749户通電,(均使用電視天線),擁有電視機農户469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和62.6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254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240户(黎明村委會地處高寒山區,多數村落均無通訊設施,部分居民使用的是無繩座機電話,移動電話均在外出時使用)(分別佔總數的33.91%和32.04%)。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20輛,摩托車12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30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30户。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64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4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3] 

黎明村農村經濟

歡樂小牛犢 歡樂小牛犢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9.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7.08萬元,佔總收入的47.39%;畜牧業收入94.66萬元,佔總收入的19.7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44頭,肉牛144頭,肉羊169頭);林業收入45萬元,佔總收入的9.39%;第二、三產業收入72.5萬元,佔總收入的15.13%;工資性收入39.9萬元,佔總收入的8.33%。農民人均純收入92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1人(佔勞動力的2.81%),在省內務工27人,到省外務工43人。 [4] 

黎明村特色產業

一家子 一家子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外。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3.86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34.20%。該村正在發展芸豆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畜牧、旅遊產業。 [5] 

黎明村人口衞生

寧靜的村莊2 寧靜的村莊2
該村現有農户749户,共鄉村人口2905人,其中男性 1570人,女性1351人。其中農業人口2905人,勞動力1707人。該村以傈僳族為主(是傈僳族聚居地),其中傈僳族2399人,其他民族506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60人,參合率95.01%;享受低保18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3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衞生院24公里(在黎明村委會有黎明鄉衞生院的便民服務點)。人畜混居的農户732户,佔農户總數的97.73%。 [6] 

黎明村文化教育

承天而厚德載物 承天而厚德載物
該村建有小學5所,校舍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320人,距離黎明中學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0人,其中小學生320人,中學生30人。
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也將傈僳族歌舞文化的到傳承。 [7] 

黎明村村務公開

公示欄 公示欄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政務公開。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2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975.0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9403個(勞均5.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8] 

黎明村基層組織

村委會 村委會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8人,少數民族黨員118人,其中男黨員119人、女黨員9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原黎明鄉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被評為黎明鄉黨委評為先進集體等等。共有團員123人。
村委會由黃文武、和繼宏、和鐵柱、羅玉榮等人組成,下設 黎明上、黎明中、黎明下、石寨子、拉卡洞、吉者落、海立子、路魯習、堆存米、安哭、勞吾扒等30個村民小組。 [9] 

黎明村人文地理

黎明村委會是黎明鄉最大的村委會,東毗仁和,西連美樂,南接黎光,北鄰金莊,幅員廣大,河川秀美絕倫,名聞遐邇,民族風情浪漫自由,淳樸友睦,譽彰三江。
黎明鄉是玉龍縣唯一的傈僳族鄉,是納西族自治縣裏的傈僳族鄉,黎明-美樂“丹霞地貌”是全國最大的丹霞地貌(方圓248km2)。黎明村委會從自然到人文,都具有非常豐富的資源,開發前景無可限量,是未來世界級風景名勝老君山景區的核心地區,也是老君山傈僳族文化研發的中心。該鴝鵒已有三級油路與麗江-維西公路幹道相通,交用便利。黎明是“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老君山黎明景區的重點景區,正由國家地質公園向世界地質公園邁進。
這裏的丹霞勝覽被權威專家認為在世界範圍“無疑也是一流的”。在蜿蜒鬥折的鎮蘭河兩岸,萬峯林立,壑網谷巒錯落縱橫。其間,重崖處處,危巒羅列,“燦若晚霞,色若沃丹”,氣象萬千,飛碧流丹;峯林之際,溪澗潺潺,流瀑飛經,鳥鳴水流合奏出天籟仙音飄逸在翠坡青岱間深深而來的綠色和風中,構成天上人間境界,纖塵未染,惶如隔世的桃圓風韻令世人慕名情懷而留戀往返。境內,有眾多美不勝收的景點聚散於“無處不風光”的蒼茫絢麗間,千龜山、萬龜城、羅漢窟、飛人洞,太陰山、魔棺峯、迎仙嶺、本都丁幽境,紅巖、月亮山等絕美去處各展風采,別具異象。崖上平和緩崗和崖下陡坡已經深箐幽谷間萬木葱鬱,蒼莽豐茂,造化鍾靈,生氣盎然,成就一流的生態環境。除丹霞勝覽外,黎明還有各拉打高山草甸景觀,那裏高遠清涼,卓然萬嶺,蒼松翠柏呼嘯蒼天,牧場遼闊遐邇,牛羊羣悠然媸牧。河谷地帶,在斷續的河岸小平地,緩坡上,農家田舍大散小聚,人煙或疏或密,雞犬或或喧,構成一幅野逸的額田園風光畫卷。
黎明村委會的主體民族是傈僳族,傈僳族的原生態文化是該域的主流文化。這裏的先民在與丹霞勝境的成器磨合過程中,斷續衍息,源自各個傈僳族散居地的文化在此匯聚沿革,逐漸衍生出獨具地方性的綜合文化徵候羣,演繹出“天人合一,超逸祥和、自由浪漫”的人文氣息,最具特色的有以下幾種文化形式:源遠流長的原始宗教、虔誠而正式的基督教,原生態音樂舞蹈、風物神話傳説,民間故事,民族工藝、節日典禮。
該域傈僳族,篤信萬物有靈,山、水、林、地各有神靈管束擁有,福禍災運各有神靈主宰定奪,有良好的保護水源和重要林地的傳統。民間在至今存活着依靠通靈巫師驅邪、祈福、治病免災的神巫活動,無職業化巫師,但巫師有下火海、舔火刀,踩熾和含鷲毒驅鬼等神技,名望很高,備受敬畏。相信祖先神靈的存在,祭祀、喪葬習俗嚴肅認真。喪葬為土葬,孝子孝孫頭系大麻皮絲,以示哀悼,是“披麻帶孝”的遺風。
該域傈僳族有300多基督教信徒,讀經奉教,唱詩禮拜,虔誠篤信,形成較獨立的宗教文化現象。有四個傳教福音堂,屋宇整潔華麗,往往超過所在地民居宅院,基督教在文化上主要貢獻是傈僳文的廣泛傳播運用和一些良好習慣的培養,他們讀經唱詩所用均為傈僳文版的聖經和詩歌集,語言規範統一,許多教民徹底戒除了煙酒嗜好,培養起衞生習慣,倡導誠心淳厚,潔身靜性的修為風氣,也遵紀守法,服從服務於經濟、文化建設的大局。
黎明村委會位處老君山傈僳族散居區域的中心地段,來自麗江東部三縣和怒江維西等地的傈僳族先民看中這裏優良的生態環境,以狩獵、採掘、原始農耕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在此繁衍生息數百年,與這裏的峯嶺林壑相濡以沫,融合積澱出獨具特色的樂舞文化,渲染了這片絕塵土地上“歌如潮、舞如海、情似火”的風情天地,享有“會走路就會跳舞,能説話就能唱歌”的外在美譽,傈僳族熱愛生活,自由、浪漫、善良、淳厚、奔放熱情聰穎智慧的民族稟賦充分展示於這裏豐富多彩的樂舞傳統之中。音樂的原生態程度高,聲樂有民謠“模刮”,情歌“意本”,神巫禁忌禱唱,山歌雜調,基督詩讚等體裁,“模刮”有八個對唱套路,與“意本”一道是傈僳族即興填唱並偶對句問哈的典範聲樂形式。器樂主要有葫蘆笙、四弦彈奏樂“七本”、二絃弓樂“吉自”三大主件,其中葫蘆笙舞樂最發達;兼有竹笛、口弦、篳篥圖等小件,甚至隨手摘取一片樹葉就可豔曲綿綿,傈僳器樂富有“七十二調”之盛名,樂曲均為伴舞音樂,樂句簡捷古樸,節律鏗鏘,格調熱烈歡快,極富煽情。
隨着旅遊開放的逐漸刺激和全局性民族文化建設的影響,樂舞文化的復興發展亦呈良性態勢,各種年齡段上至年逾耄耋,下至黃髮童稚都在主動傳承樂舞的主流中現出了活力,出現瞭如阿石才、丁樹才、王勇剛、丁國仁、熊佔寶、李衞華、李忠等較有代表性的樂舞藝人。黎明村委會有一支較穩定的業餘歌舞隊,從事節慶、接待等場合的文藝活動。
舞蹈都是大眾自娛舞“刮七”,即漢語所謂“打跳”。這裏的打跳比起麗江城和其他民間來,身法、步法和手法變化更豐富,樂曲都由樂手吹奏,參舞者更多,更具原生態,在月朗星稀,山影崔巍的夜晚,農村家庭的主要活動(喜、喪、祭、慶等)和節慶期間的村委會在地都要舉行篝火打跳,樂曲拙樸歡娛,舞圈儼然,數十數百隻腳踏地轟譁整齊,笑語沸騰,燈火明滅,樂不可言,百姓趨之若鶩,同歡共舞以至通宵達旦。
遠嶺近峯皆有情 遠嶺近峯皆有情
該域先民在這片土地唇齒相依的漫長歲月裏,就這裏的山水風物附麗了美麗的神話、傳説,以朝晚見聞和生產歷程為經驗,從自己的特殊視角出發,去闡釋自然現象和生活,賦予了天地山水以飄逸的人文氣息。黎明村委會範圍的民族工藝尚有活力的有:手工毛紡織、羊皮卦製作、樂器、竹編工藝、擀氈、擀披氈、手工刺繡、手工木製傢什等,其中毛紡織品、羊皮卦、樂器等工藝市場供求關係較好,很緊俏。
境內的節日文化也很有特色。一年一度的節日有闊時節、滯鳥節、鹹重節、火把節四個特色節日,也過法定的節日和傳統節日,可謂佳節連連,民生快慰。闊時節是傈僳族花鳥歷的新年,由政府規範為每年12月25日左右,舉行盛大慶典,在展示傳統文藝、體育精神的同時,舉辦物資交流會,廣邀友鄰鄉鎮和各地族親,增強聯繫,擴大交流,把闊時節舉辦成集文化、經濟、交際於一身的大型主題活動。
該地產一種傈僳語稱“滯”,漢語稱“臭水”,納西語稱“處”的特殊山泉,清冽,有硫磺怪味,微腥,有顯著的驅風除癢、健胃消食等功效,每年立夏前後十天,本地民間有用這種山泉温浴、野炊踏青的習俗。“鹹重”是傈僳語,意為深夜的朋友,相當於“情人”的稱謂,是異性朋友的有禁忌稱謂(在異性非同輩和族親同輩間有嚴格的性倫理禁忌,這些人之間不能提到“鹹重”這個詞)。在黎明各拉打牧場上,每年端午節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男女到此尋覓知音或重温舊夢,後來逐漸發展為包括有配偶者也前來趕山遊玩的原生態獵豔習俗節日。各拉打的彝族火把節也很熱鬧,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是彝族太陽曆的新年,宰牲置廖,歌舞昇平,聚親會友,歡慶豐饒發達。
黎明村委會的慶傈僳同胞,在納西族文化一統乾坤的玉龍縣文化領域中,獨樹了一面鮮明獨特的傈僳族風情文化的獵獵旗幟,守望着這方祖先留給自己的温馨家園,絢燦神奇的自然美景與渾厚天成的民族氣息必將使這片樂土、淨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世裏泛出永久的魅力和瑰麗的神采。 [10] 

黎明村新農村建設

彝寨晨景 彝寨晨景
2006年以來,按照黎明鄉黨委、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但由於黎明村委會地處高寒山區,點多面廣,貧困面廣而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農村建設進程,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黎明村委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人畜飲水困難逐步解決,扶貧安居工程的實施,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使原本最為貧困的念子扒落村煥然一新。在產業方面多次進行培訓,鞏固芸豆產業。同時引導村民大力畜牧產業。 [11] 

黎明村發展重點

地平線上看玉巔 地平線上看玉巔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黎明村委會地處高寒山區,是傈僳族的聚居地,是“十五”期間的省級貧困村,在國家的扶貧攻堅過程中,居住條件大有改善,但人民文化素質偏低,交通、通訊不便,人畜飲水問題需進一步改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發展旅遊服務行業,黎明村委會因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現已逐步形成以“紅石街”為中心的千龜山旅遊景區,利用優勢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到旅遊服務行業;在產業發展方面,芸豆作為黎明村委會的支柱產業,使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在現有基礎上引導村民進行規範化種植以提高產量;各拉丹上村有上萬畝的天然草甸,將引導村民大力發展畜牧業,進一步增加人民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22元增加到1400元。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