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川香榧

鎖定
黎川香榧,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香榧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健康乾果和木本油料樹種,栽培經濟價值高、生態景觀效益好,並對生態環境要求高。黎川縣擁有豐富的野生香榧資源,境內巖泉國家森林公園有野生香榧樹6000株以上,是“中國香榧之鄉”。黎川香榧具有殼薄質脆、種仁飽滿、富含油脂、氣味清香等特點。 [1-3]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黎川香榧”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4] 
中文名
黎川香榧
產地名稱
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
品質特點
殼薄質脆、種仁飽滿、富含油脂、氣味清香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105號
批准時間
2014年5月22日

黎川香榧產品特點

黎川香榧外在特徵

黎川香榧呈長卵形或橢圓形,果殼為黃褐色或紫褐色,種核長卵圓形,呈黃白色。頂端尖末端細長,臍點微突,殼薄質脆,種仁飽滿,富含油脂,氣味清香。多數鮮果重為15~18克/果,多數乾果重為4~6克/果。 [3] 

黎川香榧內在品質

黎川香榧含鈣12毫克/100克~18毫克/100克,蛋白質7.7%~10.5%,鎂140毫克/100克~180毫克/100克,磷1.40×103毫克/千克~1.60×103毫克/千克,鋅15毫克/千克~21毫克/千克,鉀460毫克/100克~490毫克/100克,鐵0.5毫克/100克~0.9毫克/100克,總黃酮0.3克/千克~0.5克/千克,亞油酸42%~48%,亞麻酸0.3%~0.7%。 [3] 
黎川香榧 黎川香榧

黎川香榧產地環境

黎川地處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市東南部,武夷山脈中段西麓。黎川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最低氣温零下5.9℃,平均最高氣温28.9℃。年降水量為1751毫米(4~6月為降雨相對集中期,佔全年降雨量的65%左右),年均無霜期278天,年均日照時數1176小時。
黎川地屬侵蝕丘陵,主要土壤為紅壤,平均海撥400米左右。
黎川境內主要有黎灘河、資福河及龍安河三條水系,為撫河的源頭之一。農業灌溉用水無色、無臭、甘涼。
黎川的自然生態環境適合黎川香榧的生長。 [3] 
黎川野生香榧樹 黎川野生香榧樹

黎川香榧歷史淵源

黎川巖泉香榧 黎川巖泉香榧
黎川香榧在黎川歷史上由來已久,在《黎川縣誌》中有記載明代麥溪洲村民售“榧子”之説。
相傳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間,黎川巖泉麥溪洲一帶,居有千户人家,人丁興旺,且人才濟濟,這裏考中進士的孔太守向皇帝奏稱麥溪洲要出千名舉人,皇上誤聽,而封千株榧樹,於是當年就栽植了香榧樹,因此這些榧樹又被當地人稱為“舉人樹”。至今該地區現存100年以上樹齡達6500多棵的香榧樹羣。 [3] 
2012年,黎川縣開始大力發展香榧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方式,建立萬畝香榧產業基地和千畝香榧苗木基地,建設香榧深加工企業和科研基地。 [5-6] 

黎川香榧生產情況

2014年,黎川香榧保護面積為2000公頃,年產量為20000噸。 [3] 
2019年,黎川全縣已種植香榧2.5萬畝左右,農户私人種植已達60餘户300餘畝。 [6] 
香榧果實 香榧果實

黎川香榧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黎川香榧”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4] 

黎川香榧地理標誌

黎川香榧地域保護範圍

黎川香榧地域保護範圍為黎川縣宏村鎮、樟溪鄉、西城鄉、厚村鄉、洵口鎮、社蘋鄉、湖坊鄉、熊村鎮、德勝鎮9個鄉(鎮),保護範圍位於東經116°42′42″~117°10′14″,北緯26°59′6″~27°33′58"之間。 [3] 

黎川香榧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香榧林 香榧林
1、產地要求:黎川香榧適宜生長在温和濕潤、夏季涼爽,海拔高度在200米~800米的中低山區,適宜生長的温度為10℃~20℃,喜充足的陽光,耐旱不耐澇,比較耐寒。要求土壤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光照良好,排灌方便,坡度25°以下。
2、品種範圍:選用黎川本地細榧和芝麻榧嫁接培育的優良品種。
3、生產管理:採取香榧與茶葉套種的種植方式,並加強以下環節的生產技術控制:①幼樹管理:遮蔭,苗周設保護圈,遮陽網遮蔭。中耕除草,保護圈內除草,圈外保留植被。②病蟲害控制: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方法。通過維持香榧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增強香榧樹體對有害生物的抵禦能力。③施肥管理: 春、秋季增施有機肥,主要以生態養殖牛、羊、雞而產生的天然有機肥為主,施肥和中耕鬆土相結合。④採收: 在假種皮由青轉黃,部分皸裂,少量種子開始脱落時採收,成熟一株採收一株。採取人工採摘,用手指旋轉果實使其脱落,用籮筐盛運。⑤後熟處理: 用二次堆漚法後熟。第一次為假種皮後熟,第二次為種子後熟。經10~15天堆漚,當內種皮由紅轉黑,選擇晴天洗淨曬乾,香榧用透氣容器貯存。⑥加工及包裝:A、清洗暴曬:經過清洗的香榧,再經曬場暴曬至原重的85%即可炒制。B、第一次炒制:將香榧加入炒制機的滾筒,用猛火炒制20分鐘~30分鐘。剝開榧殼種仁兩頭微黃,質地由軟變硬,種衣開始脱落,此時使用倒開關放出香榧籽。C、浸泡:將香榧裝入布袋,浸入5%的鹽水中,5~10分鐘後取出瀝乾。D、第二次炒制:把攤乾的香榧放入滾筒進行第二次炒制,炒到種仁成米黃時取出。E、包裝:待香榧冷卻後,貯存於密封的容器內,再分級包裝。
4、生產記錄:生產的全過程做好記錄,保存5年,以備查閲。 [3] 
  • 質量安全規定
黎川香榧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LY/T1940-2011果用香榧栽培技術規程》進行。 [3] 

黎川香榧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①生產經營的黎川香榧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②已取得黎川香榧生產經營資質;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④具有黎川香榧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黎川香榧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持有人簽訂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和相關責任義務。
2、黎川香榧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①可以在產品及包裝上使用黎川香榧地理標誌(黎川香榧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②可以使用登記的黎川香榧地理標誌,進行產品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3、黎川香榧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的義務: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品質和信譽;③正確規範地使用黎川香榧地理標誌。
4、黎川香榧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黎川香榧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偽造、冒用黎川香榧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黎川香榧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3] 

黎川香榧歷史文化

明代黎川著名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時稱“江右君子”的鄧元錫有詩一首《贊黎川香榧樹》,詩云:“鐵骨錚錚立險峯,狼來虎去自從容,秋來結籽黃於錦,立地千年萬古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