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鶯

(抗日烈士)

鎖定
黃鶯(1912-1938),空軍飛行員,抗日烈士。廣西都安縣人。早年在宜山廣西省立第十一中學和柳州航校讀書。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尉飛行員。1938年春夏之交,在河南、歸德兩次空戰中,擊落日機4架,打死日機長加藤大佐。同年7月18日駕機在江西南昌與蘇聯志願機隊聯合同日機作戰。蘇聯志願機領隊巴比洛夫上校的座機被日機追迫,危在旦夕,黃鶯不計個人安危,為救援巴比洛夫而被日機擊落,英勇獻身,時年僅26歲。 [1] 
中文名
黃鶯
別    名
原名黃廊,字允拓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2年 [1] 
逝世日期
1938年 [1] 
畢業院校
廣西宜山中學
職    業
飛行員
出生地
廣西宜山縣龍頭鄉
原    名
黃廊

黃鶯人物生平

黃鶯少小立志 品學兼優

黃鶯,原名黃廓,水族,廣西宜山縣龍頭鄉九磨村(現屬都安瑤族自治縣板嶺鄉永仁村)人,祖籍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梅州市)平遠縣。
他出生於1911年7月20日(農曆6月25日)。其父親黃任難是地方名士,熱心公益,學識淵博,曾先後在龍頭街和九磨村開辦私塾教書;母親陳氏,系純樸善良、與世無爭的家庭婦女。黃鶯姐弟五人,姐名黃序,三個弟弟分別名黃廒、黃叔雍、黃季龐。黃鶯少年時,深受父親好學精神和愛國思想的薰陶,有一次在課堂上看到對聯作業的出句時,他立即在黑板上寫了對句“欲圖報國苦攻書”,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齊聲稱讚。
1927年5月,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廣西省立第十一中學(現河池高中前身),每學期總有一兩篇作文獲得“貼堂”(即老師將優秀作業和考卷貼在教室甚至校園的牆壁上以作示範,供同學們學習參考)。他愛好游泳和踢足球。暑假回家經常結伴到附近的刁江暢遊,且喜歡在水急地段作逆水遊。他説:“人的一生,多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而且是順境易處,逆境難熬。在江中游泳,不但能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磨鍊堅強的意志。不敢迎難而上,怎能戰勝駭浪驚濤。” [2] 

黃鶯投筆從戎 考入軍校

黃鶯初中畢業後,曾到宜山縣立閒存小學(現宜州區實驗小學)任教,常勉勵學生勤奮攻讀,力求上進,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1933年,黃鶯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南寧)附設的廣西童子軍訓練所。1934年6月,經過嚴格的空中測驗、體格檢查、筆試和口試,他從訓練所轉入設在柳州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航空學校(1935年1月該校改名為“廣西航空學校”)第二期飛行班就讀。
黃鶯考入航校後,正值日本侵略者加緊對我國瘋狂侵犯,他感到自己的姓名“黃廓”與“亡國”的讀音相近,遂改名黃鶯。在航校兩年學習期間,他系統地學習了理論科目、編隊飛行及長途飛行、中高級訓練,成績優異,技術精湛。1936年5月4日,與9位同學代表學校在南寧機場進行跳傘表演,獲得陸軍二級上將白崇禧的讚揚。航校畢業後,他先後任廣西航空學校助教,飛機教導第一隊、第五路軍飛機大隊第二中隊飛行員。 [2] 

黃鶯北上抗日 屢立戰功

抗戰時期身着飛行服的黃鶯 抗戰時期身着飛行服的黃鶯 [2]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廣西航空學校撥歸中央航空委員會,將飛機教導第一隊編成空軍第三大隊,下轄第七、第八兩個中隊。黃鶯在第八中隊任少尉飛行員,駕駛驅逐機。8月下旬,第三大隊離柳北上,加入全國空軍戰鬥序列。
1938年1月,隨隊到蘭州接收蘇聯新式飛機。2月,回到湖北樊城機場集訓。黃鶯善於思考,勇於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在集訓期間,黃鶯建議改進操縱設備及加裝座艙防彈板,獲得採納,提高了飛機性能,增強了空戰防衞能力。在參加多次空戰後,他曾提出一個問題:“空軍要機動化;我們出發轟炸敵人,因加油或休息的必要,往往來去就是一條航線,容易被敵人所算,所以務須機動化,使敵人捉摸不定,勞而無功。”
2月28日,日機9架侵犯襄樊,黃鶯隨第七中隊長呂天龍升空攔擊,英勇作戰,敵機倉惶投彈後逃離。這是黃鶯在抗戰中初露頭角。
3月18日,正當台兒莊大會戰時,第三大隊長吳汝鎏率湖北孝感第七中隊、河南信陽第八中隊10架驅逐機,飛往魯南上空,支援國軍地面部隊作戰,摧毀了敵陣不少堡壘工事,奪回了制空權,鼓舞了我前線部隊士氣。返航途中,在臨城滕縣間擊落敵八八式重轟炸機兩架。黃鶯參加了這次戰鬥。戰鬥結束後,吳汝鎏與徐州通電話,報告戰鬥情況。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將軍親自接電話,對第七、第八中隊的戰果大加表揚,連連説“好得很!好得很!”
3月25日、4月10日,第三大隊與日機在歸德(今河南商丘市)上空先後發生了兩次激烈空戰。
首戰,我10架戰機與敵方加藤大尉率領之九五式27架敵機發生遭遇戰。黃鶯向上搶奪一萬英尺高空,立刻便有3架敵機來包圍他。他不慌不忙射落敵機一架;而另一敵機則居高臨下,黃鶯乃躲到其垂直線下方死角,使敵無法見到,又突然躍至敵機尾後將其擊落。此役,我方打下敵機7架,其中黃鶯單獨擊落兩架。
4月10日,我空軍第三大隊會同四大隊一部共18架飛機出擊山東棗莊轟炸敵軍,歸航時,又在歸德東邊上空與敵機20餘架遭遇。激戰中,我方指揮官、第三大隊副大隊長林佐被敵機兩架包圍。當時,黃鶯在高空擔任戒備,衝下救援,將兩架敵機衝散。突然,發現一架敵機尾追我友機不捨,他趁敵不備,將其擊落。是役共擊落敵機4架,重傷兩架;我機3架被毀,第三大隊隊員梁志航、第四大隊隊員孫金鏗陣亡,黃鶯與第七中隊長呂天龍受傷。
同年5月5日,國民政府為了表彰和獎勵在對日作戰中擊落敵機有功的空軍將士,特別設置了星序獎章。該獎章分1至10星共10個等級,即每擊落敵機一架,即增加一顆小星(5顆小星由一顆大星代替)。黃鶯因有擊落敵機3架的紀錄,榮獲三星星序獎章。 [2] 

黃鶯捨己救人 為國捐軀

黃鶯妻子勞氏於1938年7月立的”空軍烈士黃鶯之墓“碑 黃鶯妻子勞氏於1938年7月立的”空軍烈士黃鶯之墓“碑 [2]
1938年夏秋,日軍分兩路重兵,南北推進,進逼武漢,一路由徐州向隴海線西進而南下,一路從粵漢路北上進攻。因此,南昌就成為中國空軍支援東南各戰場的重要基地。7月18日,日軍由粵漢、隴海兩路糾集飛機50餘架,從南北兩路突襲我南昌機場,妄圖為其侵犯武漢掃除障礙。駐在樟樹鎮的國民政府空軍第三大隊隊長陸光球一聞警報,立即率領黃鶯等四架飛機,向南昌方向飛去,以援助蘇聯空軍志願隊的戰鬥。這時,蘇聯空軍20多架飛機正與日軍在高空中展開激戰。第三大隊的四架飛機馬上加入戰鬥。一架單翼96式敵機正緊追一架E-16式蘇聯飛機,隨後有中國空軍一架E-15式雙翼機來營救。不料在我E-15雙翼機的後面又追來一架單翼96式敵機。四架飛機相互追逐,連成一串。由於單翼機阻力小,加速快,雙翼機阻力大,加速慢,造成第三架我雙翼機與被我尾追之單翼96式敵機的距離越拉越遠,而我雙翼機與後面追來的單翼敵機則越來越近。當我雙翼機向前面的敵機開火,以營救蘇聯E-16式機時,敵機發覺而倉惶逃走。就在這時,中國空軍E-15雙翼機突然被從後面追來的敵機擊中,筆直往下衝,轟然一聲,衝到機場邊的泥土裏,頓時機身碎片高飛,濃煙一片。中國空軍地勤人員飛跑去營救,不幸機體已燒成焦炭,即認不出飛行人員的面目,更找不出他完整的骨骸,只憑機尾幾個小號碼(P-5873),才知道壯烈犧牲的飛行員是黃鶯,而得到他營救的正是蘇聯志願空軍領隊巴比洛夫上校。黃鶯犧牲時年僅26歲。
黃鶯這種捨己救人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那位被黃鶯營救的蘇聯上校,他親自到國民政府致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黃鶯題了一幅“救仁得仁”的輓聯,並追贈他為陸軍中尉。黃鶯的靈柩運回故鄉宜山,安葬在宜山公園的中山紀念亭旁。當時,廣西各地的羣眾都沉痛哀悼這位為國捐軀的壯士。
原國民政府軍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夏威將軍曾為黃鶯紀念碑題詞:“抱崢嶸之壯志兮,夙賦凌雲。著戰績於魯贛兮,迭掃倭氛。灑碧血以殉國兮,英光耀乎日星,竟一瞑而不視兮,浩氣充沛乎寰瀛。念同胞之彌慟兮,維桑梓之敬誠。風雨不磨斯碣兮,歷亙古而常新。” [3] 

黃鶯後世紀念

鶯谷園內白崇禧所題碑刻:空戰英雄 鶯谷園內白崇禧所題碑刻:空戰英雄 [2]
1942年間,宜山縣各界捐資計劃在黃鶯的家鄉九磨村建造“鶯谷園”一座,以期永久紀念黃鶯烈士。當時,將收到的軍政界及各方面人士的題詞、題詩、輓聯多幅,刻製成碑。惜園尚未落成,碑未安裝,而日寇侵境,這些碑刻先後散失。20世紀80年代,經當地政府廣泛查找,一些碑已經找到,其中夏威的詩碑保存完好,現存宜州博物館;蔣介石的題刻“鐵血忠魂”的下半截石碑尚存,現在宜州博物館展館展覽。
1989年11月,黃鶯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追認為革命烈士;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黃鶯烈士的英勇事蹟廣為傳播。先後編印、出版的《宜州市志》《都安瑤族自治縣誌》《宜山文史》《英烈足跡》《宜山縣抗日戰爭史料》《河池歷史名人傳記》《廣西文史》《廣西文史資料選輯》《碧血長空忠魂舞---抗日航空英烈傳》《隕落—682位空軍英烈的生死檔案》《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空軍抗戰紀實》《江西抗戰》等書刊都對烈士的生平事蹟有翔實、生動的描寫。黃鶯烈士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重點展示的十餘位全國抗日空戰英雄之一。宜州博物館有黃鶯烈士的生平事蹟、圖片和相關文物展覽。
2018年3月,在黃鶯的家鄉宜州區龍頭鄉西龍山上,鄉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籌資修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鶯谷園,並對外開放,以紀念這位從龍頭走出去的抗日空戰英雄。該園佔地6畝,設烈士塔、紀念館、題詞碑林、八角樓、小廣場。2018年清明期間,烈士的母校河池高中組織師生到鶯谷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校主要領導表示,黃鶯是“華夏之英雄,母校之驕傲”,學校將以鶯谷園為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經常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培養全體師生報效祖國、愛我中華的民族精神,進一步增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的信念與決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