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

(黃頭鶺鴒種下的一亞種)

鎖定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學名:Motacilla citreola citreola)是雀形目鶺鴒科鳥類。體長約18釐米,體型較纖細,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翅尖長,內側飛羽(三級飛羽)極長,幾與翅尖平齊;尾細長呈圓尾狀,中央尾羽較外側尾羽為長。多活動於水邊,停息時尾上下襬動,單個或成對地尋食昆蟲,飛行時呈波浪狀起伏。在農田土塊、樹洞、巖縫中築巢。巢呈杯狀。以細草根、枯枝葉、草莖、樹皮等構成,內鋪獸毛,鳥羽等。每窩產卵4~6枚。夏季食物主要是昆蟲,秋季兼食些草籽;為地棲鳥類,喜沼澤草甸、苔原帶及柳樹叢。
外文名
Yellow-headed Wagtail
中文學名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
Motacilla citreola citreol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鶺鴒科
鶺鴒屬
黃頭鶺鴒
亞    種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
命名時間
Pallas, 1776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外形特徵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20張)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雄鳥頭側鮮黃色,背灰色,有的後頸在黃色下面還有一窄的黑色領環,腰暗灰色。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褐色,外側兩對尾羽具大型楔狀白斑。翅黑褐色,翅上大覆羽、中覆羽和內側飛羽具寬的白色羽緣。雌鳥額和頭側輝黃色,頭頂黃色,羽端雜有少許灰褐色,其餘上體黑灰色或灰色、具黃色眉紋。下體黃色。虹膜暗褐色或黑褐色,嘴黑色,跗蹠烏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7-26g,♀14-27g;體長♂150-195mm,♀145-180mm;嘴峯♂12-14mm,♀12-14mm;翅♂77-92mm,♀74-90mm;尾♂76-90mm,♀68-88mm;跗蹠♂21-29mm,♀21-27mm。 [1]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5張)
主要棲息於湖畔、河邊、農田、草地、沼澤等各類生境中。常成對或成小羣活動,也見有單獨活動的,特別是在覓食時,遷徙季節和冬季,有時也集成大羣。晚上多成羣棲息,偶爾也和其他鶺鴒棲息在一起。太陽出來後即開始活動,常沿水邊小跑追捕食物。棲息時尾常上下襬動。在中國為夏候鳥,部分在中國南部沿海省區越冬。每年4月中下旬遷來北方繁殖地,主要以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昆蟲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叫聲:喘息聲tsweep,不如灰鶺鴒或黃鶺鴒的沙啞。從棲處或於飛行時鳴叫,為重複而有顫鳴叫聲。 [1]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洲(芬蘭,俄羅斯北部),東到西伯利亞中部,外貝加爾地區,蒙古,冬季主要是印度次大陸,東南亞。繁殖於中國北方及東北,冬季遷至華南沿海。 [2]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土丘下面地上或草叢中。巢由枯草葉、草莖、草根、苔蘚等材料構成,內墊有毛髮、羽毛等柔軟物質。每窩產卵4-5枚,卵為橢圓形,蒼藍灰白色或赭色、被有淡褐色斑,卵的大小為18-22mm×14-16mm。 [1] 

黃頭鶺鴒指名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