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蓉生

(西南大學原黨委書記)

鎖定
黃蓉生,女,漢族,1955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74年7月參加工作,197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1] 
曾任西南大學黨委書記。
中文名
黃蓉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55年12月
職    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信    仰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教育研究》等
其他成就
中共的十七大代表、十八大代表
學歷/學位
研究生/博士

黃蓉生人物履歷

黃蓉生
黃蓉生(2張)
1978.03--1982.01,西南師範學院政治系政教專業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7.07,西南師範大學第二學士學位班學習,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1992年12月,評為副教授;
1993.09--1994.09,赴俄羅斯莫斯科師範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1997年6月,評為教授。
1999年12月,吉林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歷任西南師範大學政治系黨總支副書記、西南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西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
2002年,任西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
2005年7月至2017年5月,任西南大學黨委書記。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重慶市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黨代會代表;重慶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黃蓉生任免信息

2017年5月23日,教育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長王立英在西南大學宣佈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舒立春任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不再擔任西南大學黨委書記職務。 [2] 

黃蓉生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學理論等研究與教學。

黃蓉生科研成果

在《求是》《中國高等教育》《政治學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校理論戰線》《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教育研究》《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著作40餘部,其中個人專著4部。已主持主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目前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科研成果多次獲國家優秀成果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重慶市人民政府社科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重慶市 "五個一工程" 獎。

黃蓉生科研課題

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度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當代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重慶市哲學社科規劃2006年度重大課題公開招標項目——“馬克思主義就業理論及其在重慶的實踐”。
3、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委託研究項目(2004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研究”。
4、重慶市社科規劃重大項目(2004年)——“政治文明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研究”。
5、重慶市第五批科技項目計劃(2004年)——“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質量研究”。
6、重慶市社科重點項目(2004年)——“21世紀初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創新基礎理論、主要內容及運作機制研究”。
7、市教委社科重點委託項目(2004年)——“重慶市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教育指導研究”。
8、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2002年)——“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中大學生德育工作實施研究”。
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項目(2001年)——西部大學生政治行為現狀調查與規範控制對策。
10、重慶市“十五”社科規劃年度重點項目(2001年)——“新世紀高校‘兩課’課程體系與內容改革研究”。
11、教育部行動計劃專項項目(2000年)——“‘兩課’課程體系內容與方法創新研究”。

黃蓉生成果獲獎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創新研究”(集體項目),獲2005年重慶市優教成果一等獎、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優教成果二等獎。
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專論”(專著),獲重慶市社科三等獎(2006年)。
3、“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及其時代價值取向”(論文),重慶市社科二等獎(2005年)。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系列文章”(系列論文),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2004年)。
5、“青年學研究”(專著),重慶市社科二等獎(2003年)。
6、“21世紀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專著),重慶市社科三等獎(2003年)。
7、“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發展的里程碑(論文)”,重慶市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2001年)。

黃蓉生所獲榮譽

曾榮獲中組部、人事部等六部委表彰的“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榮獲中國教科文衞體工會表彰的"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
重慶市"校務公開先進個人"。
2001年2月,被重慶市委宣傳部、市人事局表彰為“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工作者”。
2001年,被中共重慶市教育工委、重慶市教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003年學校黨委被重慶市委授予“先進黨委”。
2009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2010年,被重慶市總工會授予"重慶五一巾幗獎章"和"重慶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2011年,被重慶市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1] 

黃蓉生主要作品

黃蓉生主要著作

1、《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價值論綱》(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教育研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3、《大學生就業指導》(主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4、《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與大學生德育論》(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
5、《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專論》(合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6、《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7、《道德與法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8、《“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專題解讀》(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
9、《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概論》(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
10、《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1、《西部地區青年大學生政治行為研究報告》(主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12、《思想道德修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3、《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14、《中學政治課教學研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15、《鄧小平教育思想教程》(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16、《青年學研究》(獨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

黃蓉生代表論文

1、“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求是》2005年9期。
2、“和諧社會構建與社會文明建設”,《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2期。
3、“發揮輔導員隊伍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光明日報》2007年1月28日。
4、“構建和諧校園需發揮輔導員作用”,《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8日。
5、“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重要體現”,《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9期。
6、“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根本性重大課題”,《高校理論戰線》2006年7期。
7、“高校素質教育的核心推動力:文化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思想理論教育》2006年07-08期。
8、“先進性建設:黨的建設的根本”,《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年8期。
9、“把創新作為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動力源泉”,《重慶日報》(理論版)2006年8月3日。
10、“深化大學素質教育的動力源泉在哪裏?”,《中國教育報》2006年1月21日。
11、“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視野中的和諧社會構建”,《理論前沿》2005年24期。
12、“以預防為主構建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新模式”,《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8期。
13、“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視域的新拓展”,《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12期。
14、“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4期。
15、“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高校理論戰線》2004年12期。
16、“高校應始終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年8期。
17、“西部地區大學生政治行為現狀調查與分析”,《當代青年研究》2004年05-06期。
18、“鄧小平視野中政治體制改革的鮮明特色:制度改革”,《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4期。
19、“人類政治文明的康莊大道: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1期。
20、“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及其時代價值取向”,《高校理論戰線》2003年11期。
21、“用雷鋒精神激勵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年7期。
22、“學風建設是高校黨風建設的基礎”,《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7期。
23、“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1期。
2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系化理解和實質性把握”,《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1期。
25、“切實加強高校黨的思想作風建設”,《高校理論戰線》2002年3期。
26、“新時期黨的作風建設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2期。
27、“關於高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幾個問題”,《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年3期。
28、“學習‘三個代表’,開創教育新局面”,《重慶日報》2001年7月11日。

黃蓉生社會兼職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委; [1]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
教育部《高校理論戰線》編委;
重慶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會長;
重慶市高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成員;
重慶市首批"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術帶頭人;
重慶市首批重點文科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重慶市黨建研究會副會長;
重慶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副會長;
重慶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
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
重慶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第二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
重慶市婦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會副會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