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芩瀉白散

鎖定
黃芩瀉白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症因脈治》卷一。主治肺經有熱。症見喘咳面腫,氣逆胸滿,小便不利。
中文名
黃芩瀉白散
出    處
《症因脈治》卷一
組    成
瀉白散、黃芩
主    治
肺經有熱。症見喘咳面腫,氣逆胸滿,小便不利

黃芩瀉白散用法用量

黃芩10g 、桑白皮地骨皮各15g、甘草5g(原著本方無用量)水煎服。 [1] 

黃芩瀉白散功用

清瀉肺熱。 [1] 

黃芩瀉白散主治

《症因脈治》:肺經有熱。症見喘咳面腫,氣逆胸滿,小便不利。 [1] 

黃芩瀉白散鑑別

葶藶大棗瀉肺湯、瀉白散與黃芩瀉白散均有瀉肺之功,用於肺熱喘咳證。但葶藶大棗瀉肺湯以葶藶子苦寒瀉肺,逐痰行水,佐以大棗甘温安中,使瀉不傷正,適於痰濁壅滯於肺而致之痰喘;瀉白散以甘寒之桑白皮、地骨皮清肺熱、瀉肺氣、平喘咳,佐以炙甘草、粳米養胃和中,培土生金,適於肺中伏火鬱熱之喘咳;黃芩瀉白散由瀉白散去粳米加黃芩而成,較之瀉白散,清火之功盛,而培土之功不足,適於肺熱較盛之喘咳。 [1] 

黃芩瀉白散方論選錄

肺氣本辛,以辛瀉之,遂其欲也。遂其欲當謂之補,而仍雲瀉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氣俱薄,不燥不剛,雖瀉而無傷於嬌髒。……經言: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然肺虛氣逆,又非大苦大寒如芩、連、梔、柏輩所宜,故復以地骨皮之苦,泄陰火、退虛熱而平肺氣……使以甘草、粳米,緩桑、骨二皮於上,以清肺定喘,非謂肺虛而補之以米也。(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中) [1] 

黃芩瀉白散醫案舉例

東都張氏孫,九歲,病肺熱。他醫以犀角、龍麝、生牛黃治之,一月不愈。其症喘嗽,悶亂,飲水不止,全不能食。錢用使君子丸、益黃散,張曰:本有熱,何以又行温藥。他醫用涼藥攻之,一月尚未效。錢曰:涼藥久則胃寒不能食,小兒虛不能食,當補脾。候飲食如故,即瀉肺經,病必愈矣。服補脾藥二日,其子欲飲食。錢以瀉白散瀉肺,遂愈七分。張曰:何以不虛?錢曰:先實其脾,然後瀉肺,故不虛也。(《名醫類案》卷十二) [1] 

黃芩瀉白散方歌

瀉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參茯知芩皆可入,肺熱喘嗽此方施。 [1] 
參考資料
  • 1.    李冀,連建偉主編—4版.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