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胸織布鳥

鎖定
黃胸織布鳥(學名:Ploceus philippinus)為文鳥科織布鳥屬的鳥類。小型鳥類,體長13-17釐米。嘴粗厚呈錐狀,兩翅和尾較短,雄鳥夏季額至後頸為金黃色,眼先、臉頰和頭側黑色。上體沙褐色或棕黃色、具黑褐色縱紋。頦、喉灰色或暗褐色,頸側和胸茶黃色,其餘下體皮黃白色。相似種黑胸織布鳥後頸和胸均各有一寬闊的黑帶,頦、喉白色。分佈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越南、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
中文學名
黃胸織布鳥
拉丁學名
Ploceus philippi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文鳥科
織布鳥屬
黃胸織布鳥
亞    種
3亞種
外文名
Baya Weaver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黃胸織布鳥外形特徵

黃胸織布鳥
黃胸織布鳥(11張)
中等體型(15釐米)、頂冠金色的織布鳥。 雄鳥夏羽額、頭頂、枕金黃色,沿嘴基有一條窄的黑紋橫跨前額基部,兩端與眼先黑色融為一體,眼先、眼周、頰、耳羽等頭側黑色。上背、肩黑褐色,羽緣棕黃色或沙褐色,下背、腰棕黃色或沙褐色、具不明顯的褐色條紋和微具金棕色羽緣。尾上覆羽棕黃色,尾羽黑褐色,羽緣微沾黃綠色;兩翅覆羽和飛羽黑褐色,羽緣金棕黃色或沙褐色。頦、喉暗褐色或暗灰色,頸側和胸棕色,其餘下體皮黃白色或近白色。冬羽額、頭頂至上背沙褐或棕褐色、具細的黑褐色條紋。背、肩條紋較粗,下背至尾上覆羽與上背相同,但羽色較淺淡,縱紋亦不明顯。兩翅和尾黑褐色具黃綠色羽緣,翅上大覆羽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具寬的棕黃色羽緣,初級飛羽具窄的黃綠色羽緣。眼先褐色,眉紋棕黃色或棕色、長而寬闊,頭側淺褐沾棕。下體棕黃色,胸和兩脅較深,兩脅有不明顯的黑色條紋。雌鳥和雄鳥冬羽相似。虹膜褐色或黑褐色,嘴雄鳥暗褐色或黑色,雌鳥上嘴角褐色、下嘴角黃色,跗蹠肉黃色或肉色。 [2] 
大小量度:體重♂19-30克,♀21-26克;體長♂132-157毫米,♀135-155毫米;嘴峯♂15-18毫米,♀15-18毫米;翅♂66-78毫米,♀66-76毫米;尾♂46-55毫米,♀44-56毫米;跗蹠♂18-21.5毫米,♀19-22毫米。 [2] 
(♂:雄 ♀:雌)

黃胸織布鳥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開闊的原野、河流、湖泊、水渠、蘆葦地、沼澤等較為潮濕的地區,也出沒於水稻田、果園和庭院中樹上,不喜歡山地、森林和荒漠。 [2] 

黃胸織布鳥生活習性

食性:以稻穀、草子、果實、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間也吃蝗蟲、甲蟲、鱗翅目和鞘翅目昆蟲及昆蟲幼蟲、小型軟體動物等。 [2] 
習性:常成羣活動,通常呈數只或10多隻的小羣,但秋冬季節有時呈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羣,特別是在稻穀成熟季節,常數十隻或上百隻的大羣飛到農田覓食,給穀物收成帶來一定損失。性活潑而大膽,不甚怕人。常在枝間跳躍和鳴叫,叫聲單調、尖細,似‘chit、chit、chit’。 [2] 

黃胸織布鳥分佈範圍

中國分佈:分佈於雲南西南部雙江、耿馬、景東和南部西雙版納、思茅、普文等地。 [2] 
世界分佈:分佈於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 [2] 

黃胸織布鳥繁殖方式

繁殖期4-8月。常成羣在一起營羣巢於樹上,匡邦鬱1960年4月在西雙版納勐養附近的3棵大樹上共找到26個巢,其中一棵樹斜立於水塘邊,樹枝多伸向水面,其上共有6個巢,有一個巢離水面大約2米,另一棵上有12個巢,還有一棵樹上有8個巢。在巴基斯坦,曾發現一個多達200個的巢羣,分散在鄰近的7棵樹上,最多的兩棵樹上有巢56個和63個(Roberts 1992)。巢由撕成線條狀的草葉或水稻葉編織而成,結構極精巧,形狀亦很奇特,呈袋狀或梨狀。懸吊於喬木樹側枝枝條上。 [2] 
營巢
營巢(8張)
營巢由雄鳥獨自承擔。雄鳥製取葉片絲的方法很特別,當需要營巢材料時,雄鳥飛到高草叢或水稻田中,徑直咬住稻葉或草葉基部,然後朝空中向上飛,葉片則被撕裂成線條狀。雄鳥首先用葉片絲纏繞在枝條上編織巢柄,然後向下編織實心的巢頸,由此再逐漸擴大成圓形,然後再向下延伸編織,當巢編織到一半、形狀像一個倒置的杯時,雄鳥開始試圖吸引雌鳥,如果吸引不來雌鳥,則所編織的巢即廢棄。 [2] 
雄鳥吸引雌鳥時,多站在已築好的半個巢上,一邊迅速地扇動兩翅,一邊發出它特有的帶有點喘息聲的歌唱。這一表演,常常刺激羣體中其他雄鳥也跟着炫耀表演起來。但是雌鳥通常只飛到巢已完成一半的雄鳥旁,而未完成一半的巢,雌鳥不光臨。當一個雌鳥選中了一個巢以後,它就飛到這個雄鳥巢上,與雄鳥結成對,此時雄鳥才開始完成球形的產卵室和巢底側面的一漏斗狀出入口,雌鳥也銜取一些細草作為卵室的內墊材料。巢的大小據在雲南景東對2只巢的測量為:巢柄長17.0釐米和20.0釐米,巢身長16.0釐米和21.5釐米,巢外徑16.5釐米×18.2釐米和17.0釐米×8.0釐米,巢口外徑9.4釐米×2.3釐米和10.0釐米,巢口內徑8.5釐米×6.5釐米和9.0釐米×7.0釐米,巢內高10.5釐米和9.5釐米,巢內徑15.5釐米×6.5釐米和9.0釐米×7.0釐米,巢室深6.5釐米×6.0釐米,巢室內徑7.5釐米×6.0釐米。雲南南部測量的4巢明顯較大:外徑平均為35.7 (32-41) 釐米×14(14-14)釐米,巢頸長9.5(4-18)釐米×4.6(3-8)釐米,巢口外徑平均6.8(6.4-7.4)釐米,巢口內徑平均5.3(4.7-5.8) 釐米。 [2] 
頭一年的雄鳥就企圖營巢,但很少有成功的,一般都在2齡時開始營巢。每窩產卵3枚,偶爾有多至5枚或6枚的,有的認為6枚卵或許是2個雌鳥所產。卵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18.9-22.3毫米×13.7-15.2毫米。黃胸織布鳥屬一雄多雌制,雄鳥和雌鳥的結合很短暫,當完成交配雌鳥開始孵卵以後,雄鳥即離開雌鳥,開始營造新的巢和吸引新的雌鳥與之交配產卵。據報道,在一個繁殖季節,一個雄鳥最多成功地營造了5個巢和吸引了5個雌鳥與之交配產卵。 [2] 
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孵化期14-15天。 [2] 
雛鳥晚成性,雌鳥獨自育雛,經過16-17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 [2] 

黃胸織布鳥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Ploceus philippinus burmanicus
Ticehurst, 1932
2.
黃胸織布鳥指名亞種
Ploceus philippinus philippinus
Linnaeus, 1766
3.
黃胸織布鳥印度亞種
Ploceus philippinus travancoreensis
Whistler, 1936
[3-4] 

黃胸織布鳥保護現狀

黃胸織布鳥保護級別

黃胸織布鳥種羣現狀

黃胸織布鳥在中國僅分佈於雲南南部,種羣數量較豐富。 [2]  該物種分佈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5] 

黃胸織布鳥築巢研究

黃胸織布鳥的鳥巢 黃胸織布鳥的鳥巢 [6]
中國鳥類學家韓聯憲仔細觀察過黃胸織布鳥的巢:其巢有雌雄之分,雄性的巢形狀像一個懸掛的鐘,底部是大敞的口,橫擔着一條草繩編織的橫樑供雄鳥自己棲息用,橫樑兩端的巢壁上塗抹有泥土,好象是為了增加巢的重量維持平衡;雌性的巢底部三分之二處密封,做成窩,供孵化育雛;另三分之一編織成垂直的管道成為出入的口。因此有人説黃胸織布鳥的巢有兩個洞口,一個進出的真正的口——通向孵化育雛之所,非常隱蔽,關閉着不易被人發覺;一個大敞的口是做偽裝用的。 [7] 
注:圖冊網址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