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羊川

(2009年劉嵩導演台灣紀錄片)

鎖定
《黃羊川》由十九幕農村生活片段所組成,再由一位失明的走唱樂師將這些生活的片段串連而成。全片未加旁白、字幕,沒有傳統的敍事結構,沒有主角與配角,全片由農民的生活細節堆砌而成。一個位於中國大西北偏遠角落的小農村——黃羊川。
中文名
黃羊川
外文名
Yellow Sheep River
類    型
記錄
拍攝地點
黃土高原
導    演
劉嵩
片    長
97 分鐘
上映時間
2009年06月30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國家/地區
台灣

黃羊川影片劇情

金鐘獎導演劉嵩與拍攝團隊深入黃土高原上的黃羊川。傾聽與觀看那裏樸實的生活,看見生活細節中所展現温韌的生命力。晨昏與季節的光影變化、影像如詩般的流動、從風沙中雕刻細緻情感、從平凡中實踐生活美學。一部關於自然與人文的高質感紀錄片、一趟愛與關懷的旅程。

黃羊川內容簡介

《黃羊川》片長94分鐘,結片時間幾乎也在內地紀錄片導演叢峯的《馬大夫的診所》前後,而且拍攝地都在黃羊川;導演是獲得過台灣金鐘獎最佳導演的劉嵩,該片耗時五年拍攝;劉嵩靠着黃羊川當地的盲人走唱樂師陳開友的音樂貫穿全片,串聯十九幕農村生活片段。
一個位於中國大西北偏遠角落的小農村-黃羊川。導演傾聽與觀看那裏樸實的生活,看見生活細節中所展現温韌的生命力。晨昏與季節的光影變化、影像如詩般的流動、從風沙中凋刻細緻情感、從平凡中實踐生活美學。一部關於自然與人文的高質感紀錄片、一趟愛與關懷的旅程。
一成不變的生活內容,重複又重複的生活節奏,生活簡單到只剩下小事與細節。幾百年來這種單調的日子,每天重演一遍,何其乏味。
但是這種人與土地無限循環且重複的生活模式中,卻精煉出一種“秩序”,這種“秩序”又產生了一種“美感”,迥然不同於美麗事物或各式藝術創作所帶給我的感受。這種“美感”極其簡單就可以理解,甚至不需要透過語言、對白、故事、戲劇張力、主角與配角,就可以體會得到。

黃羊川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羊川
原片名:Yellow Sheep River
導演:劉嵩
題材類型:紀錄
片長:97分鐘
國家/地區:台灣
首映日期:2009年06月30日

黃羊川幕後故事

由台灣金鐘獎最佳導演劉嵩耗時五年拍攝的紀錄片《黃羊川》,深入甘肅省窮鄉僻壤,拍出令人摒息的黃土地之美。劉嵩讓這部片子完全無字幕、無旁白、無故事主角,僅靠着黃羊川當地的盲人走唱樂師陳開友的音樂貫穿全片,串聯十多個平常生活的小片段。
劉嵩在拍攝已故企業家、前英業達總裁温世仁紀錄片《科技遊俠-温世仁》時,造訪這個温世仁投入贊助的地方。他深感於當地仍維持幾百年前的生活方式,居民以農業為主,因低度開發而未受現代文明污染,居民的態度與當地的自然融合成十分特殊的景觀。因此提出拍攝紀錄片《黃羊川》,獲得温世仁創辦的明日工作室支持。片子順利拍完,似乎體現温世仁當時在黃羊川受到的感動。
劉嵩表示,籌劃過程中,黃羊川的風土民情一再帶給他震撼;老人家未往生先拍遺照這件事,他一開始完全不知道,只是發覺怎麼老是有人請他們這些外地來的、有攝影器材的工作人員,幫家中老人拍照。他覺得只是舉手之勞,不以為意。後來他發現,每次拍照,當地人不只希望他們拍老人,還希望拍下全家福,拍照時還把結婚喜幛、各種喜事道具都搬出來,當時以為是要辦喜事。直到後來有一次,劉嵩在一户人家的穀倉裏發現棺材,嚇了一跳。細問才知道,黃羊川地區一年有一半的時間處於嚴寒,老人家如果臨時走了,對整個家族都是麻煩的事。於是他們寧可在經濟寬裕的時刻,先將家中老者的後事準備好,即便老者的身子骨還硬朗。
影片中也可見黃羊川婦女在農閒時刻,聚在庭院外縫製鞋子。片中又見到小孩子們穿着這些布鞋,為了上學必須從這個山頭爬到另一個山頭。劉嵩説,儘管當地很窮,他卻見到當地人的自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