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大夫的診所

鎖定
《馬大夫的診所》是由叢峯執導的紀錄電影,於2007年在中國上映 [1] 
該片記錄了黃羊川鎮馬大夫的診所裏的人生百態 [1] 
中文名
馬大夫的診所
外文名
Doctor Ma's Country Clinic
類    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甘肅省
導    演
叢峯
片    長
210 分鐘
上映時間
2007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馬大夫的診所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5張)
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鎮,這裏乾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馬秉成是當地一位受人尊敬的鄉村醫生。由於醫術高超,他狹小的私人診所裏,每天都有很多前來求醫的普通農民。等待看病或抓藥時,人們時常談起各種各樣的事情。春天,種完田準備外出打工的人們,臨走前到診所來看病抓藥,有年輕人,甚至還有老太太;幾名婦女談論起一個外出打工失蹤了十年的人;由於早年在小煤窯的長期勞動,一位老漢患上了嚴重的矽肺病,他回憶起那一代人的遭遇,他是挖過煤的人中活得最長的;誰家買來的媳婦兒跑了,這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一些外出打工的人由於身體承受不住,又被迫回來看病。生老病死,如同季節更替。馬大夫,診所的主人,週而復始地接待着一批批不同或相同的病人 [1] 

馬大夫的診所幕後製作

該片是在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鎮拍攝的。2000年,導演叢峯來到黃羊川,機緣巧合,在那裏當了一年業餘教師。2005年,叢峯下定決心回到羊川鎮拍攝一部關於黃羊川的系列紀錄片,他辭了職,一週後買了攝像機,再過一週就回到黃羊川開始拍攝。第一次返回這裏拍攝時,叢峯還沒有非常明確的方向,當時拍攝的,主要是他熟悉的當地朋友的生活。後來叢峯讓他們帶他去認識一些有意思的人或場所,好發展出一些新的拍攝方向,他們就帶叢峯去了馬大夫的診所,於是便有了該紀錄片。2005年的第一次拍攝,診所的戲份只拍了10天。2006年,做了足夠的準備後,叢峯再次回到黃羊川拍攝 [2] 

馬大夫的診所主創團隊

導演
叢峯 [1] 
策劃
叢峯
攝影
叢峯
製片
叢峯
剪輯
叢峯 [2] 

馬大夫的診所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11年
雲之南紀錄影像展影評人獎 [1] 
2010年
韓國首爾數碼電影節白變色龍獎

馬大夫的診所發行信息

上映時間
上映地點
2007年
中國
2010年
韓國首爾數碼電影節
2011年
雲之南紀錄影像展
2012年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2012年
瑞典哥德堡國際電影節 [1] 

馬大夫的診所作品評價

紀錄片《馬大夫的診所》並沒有誇張荒謬感,甚至相反,該片的拍攝手法十分平和、自然、樸素與謙遜。導演叢峯在剪輯中沒有驚動和打斷那些有意義的片段,他儘可能地記錄和展示對話的完整性、原生態和語言的內在節奏。叢峯在感知到時間、空間上的陌生感時,又呈現出一種細緻、平實的真實感。馬大夫是當地令人尊敬的醫生,病看得好,也能幫人,他的診所經常坐滿了前來求醫的病人,這些人才是該片真正的主角,診所實際上成為一個信息交換量很大的公共空間。馬大夫的角色更像是串場的,他將對話片段粘接在一起。人們在這裏談論土地、生計、家庭、疾病、過去,以及死亡。由於診所自身的功能,在形成公共空間時具有特殊性,那就是病人正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自然會聯繫到生活的艱難、社會的不公以及土地的乾旱帶給他們的不幸 [3] (衞西諦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