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甜竹

鎖定
黃甜竹(Acidosasa edulis (T. H. Wen) T. H. Wen)是禾本科、酸竹屬喬木狀竹類物種,高可達12米,散生,直立;節間圓筒形,籜鞘被褐色刺毛,基部有棕色長粗毛;籜舌中部隆起有尖鋒。葉片闊披針形至披針形,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4-5月筍期。
黃甜竹自然分佈於中國福建、江西、浙江。適生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要求土層較深厚、質地疏鬆、肥沃的土壤。
甜竹筍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可鮮食或生產筍乾、罐頭的上品。藥用鮮竹煮粥,可治久瀉、脱肛等疾病。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黃甜竹
拉丁學名
Acidosasa edulis (T. H. Wen) T. H. Wen [8] 
別    名
黃間竹,甜筍竹,甜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酸竹屬
黃甜竹
分佈區域
福建,江西,浙江
命名者及年代
(T. H. Wen) T. H. Wen,1988 [2] 

黃甜竹形態特徵

黃甜竹
黃甜竹(2張)
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單軸型; [3]  高4-12米,徑達3-6釐米,節間長25-60釐米,多分枝,竿綠色無毛, [4]  散生,直立;節間圓筒形,僅在有分枝一側之下部微有溝槽,內壁常有海綿狀的髓;竿環微隆起;竿芽單生。竿中部每節具3枝,竿籜脱落性,籜鞘背面常被有小刺毛;籜片通常較小。
花序頂生,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小穗含小花多數,具明顯的小穗柄;外稃大,多脈,內稃較其外稃為短,背部具2脊,亦可具多脈;鱗被3,膜質,邊緣常透明;雄蕊6,花葯黃色,花絲絲狀,互相分離;花柱1,柱頭3裂,羽毛狀。 [3] 
葉片闊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1-25釐米,寬1.7-2.7釐米。筍期4-5月。高海拔地區可達6月。 [4] 

黃甜竹繁殖方法

黃甜竹 黃甜竹
母竹選擇與挖掘:選擇良好的母竹進行栽植是豐產的關鍵因素之一。黃甜竹母竹最好選用1-2天,胸徑2-3釐米。生長健壯、分枝低矮、枝葉茂盛、無病蟲害的竹子,要求有完整的來鞭、去鞭,來鞭約20-30釐米,去鞭30-40釐米,注意保護鞭芽與鞭根。筍芽最多5-6個,一般1-3個,母竹兜帶足宿土。挖起後留3-5盤枝葉,其餘用利刀劈斷,切口要傾斜、整齊,竹蔸及鞭根要多帶宿土,對較遠距離運輸的母竹、竹蔸還要用稻草或草袋進行包託,做到隨挖隨運,及時栽植。 [7] 

黃甜竹栽培技術

黃甜竹選時

黃甜竹一年四季均可種植,栽植時間應選擇在雨量充足、温度較低、濕度較大的2、3月份,此時栽植的黃甜竹處於休眠狀態,筍芽活動微弱,竹液流動少,鞭根積累養分多,同時外界温度較低,温度大,成活率高。栽植時來鞭、去鞭在穴種沿等高線平行來排列,且鞭和鞭根要與土壤充分接觸。 [7] 

黃甜竹選地

種植地的選擇黃甜竹種植地應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背風、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疏鬆的山谷地、環境陰濕的地方,注意避開陽光暴曬以及冬季西北風的迎風面。坡度在25°以內,土壤以富含大量有機養分和無機礦質元素的砂質壤土和黃泥土為佳。交通方便,利於施肥、管理和採挖竹筍。 [7] 

黃甜竹栽植

黃甜竹是一種小型的散生竹種,初植密度每667平方米70株,株行距4×4米。黃甜竹移栽造林要掌握3個要點:一是母竹運到造林地後要及時進行種植;二是栽種前要適當修穴和回填表土,再將母竹放入穴內,讓鞭根自然舒展,注意表土迴穴,使竹鞭與土緊密結合;三是栽植時要澆透水,再培土成饅頭狀,山地造林最好選擇陰雨天氣為宜。宜當天隨挖隨種,不得延遲3天以上。視竹兜大小在穴低適當回填表土,有基肥的應覆蓋一層5釐米以上的薄土,種植時須小心輕放,邊覆土邊踩實,覆土要比母竹原入土高出3-5釐米,栽後蓋草保温,久旱無雨要澆水。 [7] 

黃甜竹撫育

黃甜竹 黃甜竹
竹林撫育管理:栽植的頭1-2天要加強水分管理,適時灌溉,對黃甜竹成活和生長極為重要,尤其春季乾旱的地方。為加速竹鞭地下行走,在造林1-2天內進行擴塘,對於已死的母竹要及時補上,避免影響成林速度。新造竹林,竹株稀疏,光照充足,易滋生雜草,應儘早清除,保護竹苗生長,每年進行2次鬆土除草。種植後第1天每株母竹留筍1-4株,選健壯的公頃留新竹1500-2000株。
第二年、第三年每株母竹留筍2-3株,每公頃留新竹3000-4000株。按留遠挖近、留大挖小、留強挖弱、留稀挖密原則挖去保留以外的筍。同時要培土,可結合9月份第2次施肥,在鬆土施肥後再覆蓋3釐米土,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春筍的鮮嫩度。
新種黃甜竹林當年出筍儘量不留或留養少量的壯筍培養竹林,種植後的第2天也應合理疏除弱筍,要留遠挖近、留強挖弱、留稀挖密。這樣可以提高黃甜竹母竹的質量,促進地下竹鞭生長。對於已經滿園的竹林,應在出筍盛期留養母竹。一般而言,黃甜竹出筍盛期在4-5月,在出筍盛期保留健壯無病蟲害的竹筍作為母竹,每公頃保留母竹不得低於2200株。且在林內分佈要均勻。除了作為留養母竹的竹筍外,其它竹筍均可以挖取作銷售或加工。 [7] 

黃甜竹主要價值

藥用:黃甜竹筍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竹筍性甘,微寒,無毒,可治燥渴,利尿。竹筍利嗝下氣,消痰,爽胃,如遇腎炎、心臟病、肝病及晚期血吸病引起的浮腫,腹水,可用竹筍、陳葫蘆、冬瓜皮煮水服用,而用鮮竹煮粥,可治久瀉、痢、脱肛等疾病。 [7] 
食用:黃甜竹筍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筍高,營養豐富,可鮮食或生產筍乾、罐頭。 [7] 
營養:營養保健價值黃甜竹筍蛋白質含量高達3.12%,比一般竹筍蛋白質含量高7.6%。脂肪含量則比一般竹筍低49%。蛋白質水解後有17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為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總量16.02%,比毛竹筍高6%;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半需氨基酸含量分別為6.08%和1.05%,分別佔氨基酸總量的38%和6.6%。 [7] 
觀賞:綠化觀賞價值黃甜竹竹竿通直、節間勻稱、分枝開展、枝葉繁茂、色澤濃綠、秀雅怡人,具庭園觀賞價值,廣泛用於園藝配置。其較大面積片植、叢植的,枝葉經修剪後觀賞更佳。而竹林式培植的,不僅有美化、綠化環境作用。 [7] 
生態:黃甜竹還具涵養水源、固土護岸、減少水土流失等功能。 [7] 

黃甜竹產地生境

黃甜竹自然分佈於中國福建、江西、浙江、適生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要求土層較深厚、質地疏鬆、肥沃的酸性土。適栽於浙江西南地區的山地、丘陵、平原、沖積溪沿岸、灘塗地和房前屋後空地。 [5] 
黃甜竹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以温暖潮濕的氣候最為適宜,適生在年平均氣温在14-18℃、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的地區。在年平均氣温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以下、乾旱季節在5-6個月的地區黃甜竹也可生長。但水分和温度條件對黃甜竹生長的影響都很大。 [6] 
黃甜竹 黃甜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