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瓜霜黴病

鎖定
黃瓜霜黴病又名露菌病,俗稱跑馬乾、黑毛、瘟病等,是由古巴假霜黴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黃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和花序,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特別是黃瓜進入收瓜期發病較重。黃瓜霜黴病是日光温室黃瓜生產上最嚴重的流行性病害,發病後能在一兩週內使黃瓜大部分葉片枯死,黃瓜田一片枯黃。 [1-2] 
黃瓜霜黴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中國上海地區黃瓜霜黴病的發病盛期保護地栽培春季在3-6月露地栽培在4-6月,秋季露地栽培在8月下旬到10月、保護地栽培在9-11月。 [2] 
黃瓜霜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選用抗病品種,浸種催芽,培育壯苗;選用健壯無病幼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最後結合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3] 
中文名
黃瓜霜黴病
別    名
露菌病
跑馬乾
黑毛
別    名
瘟病
為害植物
黃瓜
為害部位
葉片、莖和花序
病    原
古巴假霜黴菌

黃瓜霜黴病病原特徵

黃瓜霜黴病病原為古巴假霜黴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屬鞭毛菌亞門、假霜黴屬。孢囊梗1-2枝或3-4枝從氣孔伸出,長165-420微米,主軸長105-290微米,佔全長的2/3-9/10,粗5-6.5微米,基部稍膨大,上部呈雙叉狀,分枝3-6次;末枝稍彎曲或直,長1.7-15微米,多為5-11.5微米;孢子囊淡褐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具乳突,大小(15-31.5)×(11.5-14.5)微米,長寬比為1.2-1.7;以遊動孢子萌發;卵孢子生在葉片的組織中,球形,淡黃色,壁膜平滑,直徑28-43微米,寄生於多種葫蘆科作物。 [4-5] 

黃瓜霜黴病為害症狀

黃瓜霜黴病
黃瓜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和花序,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 [2] 
苗期子葉染病,先在子葉反面產生不規則褪綠枯黃斑,潮濕時葉背病斑上產生灰黑色黴層,病情逐步發展時,子葉很快變黃乾枯。 [2] 
霜黴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苗期發病,子葉上起初出現褪綠斑,逐漸呈黃色不規則形斑,潮濕時子葉背面產黃瓜霜黴病生灰黑色黴層,隨着病情發展,子葉很快變黃,枯乾。成株期發病,葉片上初現淺綠色水浸斑,擴大後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綠色轉淡褐色,後期病斑匯合成片,全葉乾枯,由葉緣向上捲縮,潮濕時葉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黴層,嚴重時全株葉片枯死。抗病品種病斑少而小,葉背黴層也稀疏。 [2] 
莖和花序染病,形成不定形的褐色病斑,整個花序可以腫大和彎曲呈畸形,受害部位形成黑色霜黴層。 [2] 

黃瓜霜黴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在土壤或病株殘餘組織中的孢子囊及潛伏在種子內的菌絲體越冬或越夏。保護地栽培棚內,孢子囊借氣流傳播至寄主植物上,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葉片,引起初次侵染。以後通過氣流和雨水的反濺,傳播至保護地或露地黃瓜,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2] 

黃瓜霜黴病流行規律

黃瓜霜黴病發病時期

中國上海地區黃瓜霜黴病的發病盛期保護地栽培春季在3-6月露地栽培在4-6月,秋季露地栽培在8月下旬到10月、保護地栽培在9-11月。 [2] 

黃瓜霜黴病栽培因素

栽培與肥水管理和病害發生也有直接的關係,地勢低窪、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或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導致病害加重發生。黃瓜進入營養生長階段後澆水次數不可過多,白天應及時通風透光,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要增施有機肥料。因為有機肥料養分完全,性質穩定,肥效較長,可以不斷地供應黃瓜各個階段生長的需要,增強抗病的能力。同時要注意增施磷、鉀肥,對促進根系發育與機械組織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黃瓜的抗病力。密植要根據不同的品種而定,不能過密,密度大了,通風不良,影響光照作用,也是誘發霜黴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3] 

黃瓜霜黴病生長期

黃瓜葉片生理年齡與黃瓜霜黴病的發生關係很大。在成株期,不同部位葉片抗病性差異較大,一般植株頂端嫩葉不發病,距地面較近的老葉發病很輕,以植株中間的葉片發病較重。嫩葉不發病的原因是氣孔尚未形成或數目不多,老葉片是因鈣、氮和糖的含量急劇下降等原因,導致抗病能力下降,有輕微病症出現。因此,黃瓜霜黴病的發生以中間的功能葉片受害最重。 [3] 

黃瓜霜黴病環境因素

  1. 温濕度控制不當:在春季,黃瓜霜黴病發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發病的季節裏温度是比較適宜的,病害發生與流行的關鍵是濕度問題。在多雨多露的情況下,晝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當棚內濕度大,温度在16℃以上時,便可出現發病中心。病害發生的早晚與氣温的回升有直接關係。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濕度控制不當,通風不及時,造成棚內濕度過高,夜間温度低,濕度大,容易結露;葉片上長時間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發生與流行。白天要注意通風換氣,降低棚內濕度。在病害盛發期儘量少澆水,將濕度降到不利於病菌侵染為宜。 [3] 
  2. 氣候因素:黃瓜霜黴病的發病遲早和輕重與温、濕度條件密切相關。病菌對温度的適應範圍較廣,濕度是決定病害輕重的主要因素。在5-30℃時均可發育,以15-25℃最適宜,20-25℃時潛育期最短,僅3天,氣温高於30℃,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適温條件下,孢子囊只要1.5小時就可萌發,2-3小時就可完成侵入,而在乾燥葉片上孢子囊則不能萌發。在濕度較小時,病斑水漬狀不明顯或較小,濕度大或雨後,水漬狀明顯且迅速擴大。在多雨多露的情況下,晝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當棚內濕度大,温度在16℃以上時,便可出現發病中心。病害發生的早晚與氣温的回升有直接關係。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濕度控制不當,通風不及時,造成棚內濕度過高,夜間温度低,濕度大,容易結露;葉片上長時間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發生與流行。 [3] 

黃瓜霜黴病防治方法

黃瓜霜黴病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黃瓜品種對黃瓜霜黴病的抗性差異大,要選較抗病的品種。以防止幼苗徒長和老化。多施有機肥料,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加強光照,增強抗病能力。 [3] 
  2. 浸種催芽,培育壯苗:一是用5℃温水浸種,可減少病源;二是用營養缽培育壯苗,增強抗病力;三是採用野生的南瓜嫁接育苗可減少黃瓜霜黴病的發生;四是育苗地與生產地必須隔離,定植時一定淘汰病苗;五是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六是收穫後徹底清除並妥善處理病殘落葉。 [3] 
  3. 選用健壯無病幼苗:育苗地與生產地隔離,定植時嚴格淘汰病苗。 [3] 
  4. 栽培管理:栽培與肥水管理和病害發生也有直接的關係,一般排水不良或灌水過多的田塊,種植過密或中耕鋤草不及時的田塊,濕度較大,發病重。施肥不當,土壤板結,植株生長衰弱,抗病性下降。保護地澆水過多,不及時通風換氣,使保護地濕度過高,葉面長時間結露水,利於病菌產生孢子囊和孢子囊的萌發侵入,極易導致病害流行。 [3] 
  5. 科學施肥:施足基肥,生長期不要過多地追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植株發病常與其體內“碳氮比”失調有關,碳元素含量相對較低時易發病。根據這一原理,通過葉面噴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提高黃瓜的抗病力。經驗表明,從定植後開始,按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1):1:100的比例配製成溶液,每5-7天噴1次,連噴4次,防效可達90%左右。 [3] 

黃瓜霜黴病化學防治

無公害栽培黃瓜生長期內還應適當使用一些高效低毒化學藥劑。
  1. 藥劑拌種:可用35%瑞毒黴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和5%病美雙按1:1混合,藥量佔種子量的0.3%拌種。 [3] 
  2. 噴霧法用藥:無論在幼苗期或成株期,一旦發病應及時施藥,一般可選用52.5%抑快淨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另外,預防時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對植株上、下部葉片正反面全部用藥,或用半量式波爾多液,伸蔓期以前可用240-300倍液,結瓜期以後用200-240倍液噴霧保護。 [3] 
  3. 燻煙法用藥:用45%百菌清煙劑3.00-3.75千克/公頃均勻分佈75處,用闇火由裏向外依次點燃,閉棚室。宜傍晚用藥,次日早晨通風,每隔7-10天燻煙1次。對白粉病、灰黴病也有效。 [3] 
  4. 粉塵法用藥:可用75%百菌清粉塵劑11.25-15.00千克/公頃,用豐收5型或10型噴粉器等噴粉,如早晨噴粉可1小時後打開棚室,一般晴天傍晚施藥防效最好。 [3] 
參考資料
  • 1.    符崇梅,張付平編.日光温室蔬菜花卉病蟲草害彩色圖譜.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5:14-16
  • 2.    李惠明等主編,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實用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243-246頁
  • 3.    劉敬東.淺析黃瓜霜黴病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8,(第17期):143
  • 4.    陸家雲.植物病原真菌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11
  • 5.    周超英主編,西瓜、甜瓜病蟲害及其防治,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第19頁